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术常识

美术常识

1、美术课程标准的教材编写建议是什么?一是依据美术课程标准编写美术教材二是实现内容组织的综合性和合理性三是妥善处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外国的关系四是鼓励美术教材呈现方式多样化2、新课程标准修订的具体原则是什么?一是保持原有的基本理念和学习领域,以调整、充实和完善为主,不进行大的改动。

二是以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教学实际作为修订工作的起点。

三是追求国际水平与体现中国特色相结合。

四是力争美术主体与教育功能相平衡。

五是以理性的态度进行文本表述。

六是追求文本的精致,突出可理解性。

3、课程评价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一是美术课堂教学评价。

二是学生美术学习的评价。

三是教师综合素养的评价4、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是充分认识课堂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二是教学目标定位要准确三是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四是好钢要用有刀刃上五是范例应具典型性5、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应注意哪些原则?一是导向性原则,二是可操作性原则,三是可接受性原则,四是学科个性化原则, 五是发展性原则同,六是学生中心原则,七是全面性原则。

6、新课程标准主要修订了哪些部分?一是突出美术学科特点。

二是采用理性与平和的表达方式。

三是明确应知应会的知识与技能。

四是注意思想和表达的辩证性。

五是重新选择、组织“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和递进关系。

六是厘清“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递进关系。

七是增强了课程资源建议的硬度。

八是对文本作精致化处理7、美术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是什么?一是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观二是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的方法三是营造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学习氛围四是多给学生感悟美术作品的机会五是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六是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七是探索各种生动有趣、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教学手段八是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的心态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8、美术课程标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出了哪些建议?一是满足学生学习美术的基本条件二是完善美术教学的基本材料和设置三是丰富美术教学的图书和影像资源四是拓展校外美术教学的资源五是开发和利用网络美术教学资源六是充分利用自然和社会文化资源七是积极开发地方美术课程资源1、《美术课程标准》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 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 )和(探究性 ),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

2、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 )的层面。

3、《美术课程标准》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 (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4、活动表现评价可以采用(个人)、(小组 )或(团体)的方式,既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学习结束)后进行。

5、课程的总目标是按照三个维度表述的,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基本的美术素养应包括哪几个方面?答:1、能解读身边的美术现象 2、能运用美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观念3、能自主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有自己的审美趣味2、美术课程有哪些基本理念?1、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2、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3、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4、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3、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对美术学习过程进行评价?答:1、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2、注重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

3、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4、建立促进美术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1. 美术课程具有 (人文性质) , 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 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一门必修的艺术课程,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陶冶情操, 提高美术文化素养, 培养 (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作用。

2. 对美术教师的评价要重视其 (教学态度) , 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对学生美术学习的评价要尽可能做到态度习惯养成和知识能力发展并重并鼓励大胆创新和个性发挥, 既着眼于 (实际成绩) ,更注重(未来发展) 。

3.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 激发 (创造精神) , 发展 (美术实践能力) , 形成 (基本的美术素养) , 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 ,完善(人格) 。

二、简答:(共 18分)1.简单阐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0分)(一 ) 陶冶学生的情操, 提高审美能力 (二 ) 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三 ) 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四 ) 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五 ) 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2. 本《标准》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分成了哪四个学习领域?请简要说明“设计•应用”领域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的目标。

(8分)" 造型•表现 " 、 " 设计•应用 " 、 " 欣赏•评述 " 和 " 综合•探索 " 。

三、中外美术名作辨认:1.作品时代辨认(中国作品指明朝代;外国作品指明世纪) :(1)青铜器《莲鹤方壶》春秋(公元前 771年——前 476年) 1923年河南新郑李家园出土。

通高 117厘米,口长 30.5厘米,口宽 24.9厘米,壶上有冠盖,器身长颈、垂腹、圈足。

该壶造型宏伟气派, 装饰典雅华美。

壶冠呈双层盛开的莲瓣形, 中间平盖上立一展翅欲飞之鹤; 壶颈两侧用附壁回首之龙形怪兽为耳; 器身满饰蟠螭纹, 腹部四角各攀附一立体小兽, 圈足下有两个侧首吐舌的卷尾兽,倾其全力承托重器。

其构思新颖,设计巧妙,融清新活泼和凝重神秘为一体, 被誉为时代精神之象征。

(2)青铜器《长信宫灯》中国汉代青铜器。

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

宫灯灯体为一通体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

灯体通高 48厘米,重 15. 85公斤。

宫灯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 既防止了空气污染, 又有审美价值。

此宫灯因曾放置于窦太后 (刘胜祖母) 的长信宫, 故名。

(3)希腊帕特农神庙在希腊首都雅典卫城坐落的古城堡中心, 石灰岩的山岗上, 耸峙着一座巍峨的长方形建筑物, 这就是在世界艺术宝库中著名的帕特侬神庙。

这座神庙历经两千多年的沧桑之变, 如今庙顶已坍塌, 雕像荡然无存, 浮雕剥蚀严重,但从巍然屹立的柱廊中,还可以看出神庙当年的丰姿。

巴特农神庙是雅典卫城最重要的主体建筑。

帕特农神庙之名出于雅典娜的别号 Parthenon ,即希腊文∏αρθενωσ的转写,意为“处女”。

帕台农神庙也译为“帕特农神庙”。

(4)波提切利:《春》桑德罗•波提切利是意大利 15世纪佛罗伦萨画派最后一位大师, 《春》取材于诗人波利齐亚诺的诗歌,艺术家以自己的思想诠释了古代神话中的形象。

在一个优美雅静的树林里,画面中间是位美丽端庄的维纳斯,她以闲散优雅的表情等待着春的降临。

左面是阿格莱西、塞莱亚、攸美罗西尼3位富有生气的女神沐浴在阳光里,她们相互携手翩翩起舞。

右面是正以优美飘逸的健步向观者迎面而来的花神、春神、风神,象征“春回大地,万木争荣”的自然季节即将来临。

(5)山西晋祠圣母殿彩塑晋祠又名王祠,始建于北魏,是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兴建的,后来又多次重修翻建。

现存建筑主要建造于宋金时期,以圣母殿最为著名。

2.作品作者辨认:(1)中国画《李白行吟图》南宋画家梁楷作品。

这幅画仅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个洒脱放达的诗仙形象。

梁楷天性疏野,常饮酒自乐,人称“梁风子”。

他的减笔画是一种运用粗阔的笔势与有浓淡的水墨作的写意画,《李白行吟图》即体现了这种大胆的画风;用笔简练豪放,纯以线描表现,但诗人疏放不羁的个性,以及边吟边行的姿态却刻划得生动传神,令人叫绝。

(2)油画《自由引导人民》反映1830年革命的《自由引导人民》是德拉克罗瓦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之一。

画家以奔放的热情歌颂了这次工人、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参加的革命运动。

高举三色旗的象征自由神的妇女形象在这里突出地体现了浪漫主义特征。

她健康、有力、坚决、美丽而朴素,正领导着工人、知识分子的革命队伍奋勇前进。

强烈的光影所形成的戏剧性效果,与丰富而炽烈的色彩和充满着动力的构图形成了一种强烈、紧张、激昂的气氛,使得这幅画具有生动活跃的激动人心的力量。

(3)雕塑《马赛曲》《马赛曲》,石制雕像,法国雕塑家吕德 1836年完成。

法国巴黎。

《马赛曲》是1792年,奥国军队武装干涉法国革命时,马赛人民威武雄壮地开赴巴黎战斗时所唱的爱国歌曲。

法兰西共和国建立以后,立即被决定用作法国国歌。

吕德借用这一曲名作为浮雕的题名,无疑是要在这座雄伟的凯旋门建筑物上宣传革命,宣传法兰西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让这一尊浮雕成为象征人民民主思想的纪念碑。

浮雕《马赛曲》分为两个部分:上部是一位象征自由、正义、胜利的自由女神,她右手持剑,左手高举,在号召人民向她指引的方向冲去。

她那张开的羽翼, 飞舞飘动的衣裙,和召唤性的内在激情,表现出急速的运动和奔放的革命热情。

两腿大步向前迈进,更加强了浮雕形象的前进感。

女神占据整个浮雕的上半部,正从人们头顶上疾驰而过。

下半部是一群志愿军战士,在女神的热情号召下蜂拥前进。

其中心人物是一个有着大胡子的战士,他带领自己年轻的儿子一起参加战斗,少年依傍着父亲,走得更加坚定有力。

和这个跃跃欲试的激动少年相对应的,是走在其后的沉着刚强的老人,他仿佛多次为自由而战,今天为了祖国又从容奔赴疆场。

行列的最前面,号手正在吹响进军号,其余人物有持盾牌和宝剑的战士,有弯腰系结兵器的弓箭手,这些细节预示着战斗即将开始。

所有这些人物被组成一个整体,显示出一种剑拔弩张的声势。

(4)建筑《包豪斯校舍》包豪斯校舍Bauhaus Building,1926年在德国德绍建成的一座建筑工艺学校新校舍。

设计者为包豪斯校校长、德国建筑师W. 格罗皮乌斯。

校舍总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主要由教学楼、生活用房和学生宿舍三部分组成。

设计者创造性地运用现代建筑设计手法,从建筑物的实用功能出发,按各部分的实用要求及其相互关系定出各自的位置和体型。

利用钢筋、钢筋混凝土和玻璃等新材料以突出材料的本色美。

在建筑结构上充分运用窗与墙、混凝土与玻璃、竖向与横向、光与影的对比手法,使空间形象显得清新活泼、生动多样。

尤其通过简洁的平屋顶、大片玻璃窗和长而连续的白色墙面产生的不同的视觉效果,更给人以独特的印象。

该校舍以崭新的形式,与复古主义设计思想划清了界限,被认为是现代建筑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典范作品。

(5)中国画《簪花仕女图》《簪花仕女图》,绢本设色,唐代画家周昉作,用笔朴实、气韵古雅。

3.作品艺术风格或艺术流派辨认:(1)修拉:《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新印象画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