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教学设计

初中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教学设计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一课时

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三块内容
通过前秦和北魏这两个少数民族政权不同的统治措施及结果,突显出民族交融的历史潮
流。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国家分裂时期。222 年,魏、蜀、吴形成三国鼎立之势。280 年,西
晋短暂统一。316 年,西晋灭亡,国家重新陷入分裂。南方先后历经东晋和南朝时期。北方
进入少数民族政权统治时期,先后经十六国和北朝时期。十六国时期各少数民族政权彼此攻
战,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民族间差异逐渐缩小,民族交融向前发展。
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逐渐形成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融。少数民族
政权入主中原后,原有本民族旧俗难以适应先进文明地区的统治形势。社会内部矛盾重重,
特别是民族隔阂与偏见导致民族矛盾尖锐。如何化解民族矛盾,成为维护和巩固统治所面临
的重大问题。前秦淝水之战的失败,除了苻坚个人因素和人民厌战之外,更重要的因素在于
境内充满民族矛盾。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顺应民族交融趋势,以国家政权推动鲜卑族汉化,
促进了北方地区民族大交融。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吸收借鉴少数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的汉
化,共同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了解东晋取胜的原因;

◆ 教材分析
◆ 教学目标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
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比较系统地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包括北方地
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
进程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奠定基础。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创设情境,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具体分析民族融合的表现、分组对比回答、讨
论等方法,化难为易,从而轻易突破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引导学
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
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融合的前提条件;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北魏孝文帝改革所推动的北方民族大融合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
从而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历史价值观。

【教学重点】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

1、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一、导入新课
播放影视剧《锦绣未央》的片段。通过影视剧来到到南北朝时期,进入民族大融合的历
史潮流。《锦绣未央》的历史背景设定在北魏时期,里面唐嫣所扮演的正是历史上有名的冯
太后。教师进入讲解,在北魏统一北方前,有一场著名的战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便

◆ 教学重难点

◆ 课前准备

◆ 教学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