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
第四章:民族医药基础知识
藏医药基础知识:
五元学说:土水火风空
三因学说:隆(风)、赤巴(火)、培根(水)。
治疗方法:18法。
平息法补益法消散法引吐法汗法油疗法泻下法滴鼻法利尿法外治法
藏药六味:甘酸咸苦辛涩
三化味:甘(甘和咸)治疗赤巴和隆,酸(酸)治疗隆和培根,苦(苦辛涩)治疗赤巴和培根。
八性:重腻凉钝轻糙热锐
重腻治疗轻糙的隆病,凉钝治疗热锐的赤巴病,轻糙热锐治疗重柔寒钝的培根病。
常用方剂:
1.七味珍珠丸:开窍醒神镇惊熄风活血通络
2.二十五味松石丸:疏肝解郁利胆退黄消炎解毒
3.二十五味珊瑚丸:醒脑开窍舒筋通络化瘀止痛
4.六味安消散:和胃健脾导滞消积润肠通便理气降脂
5.仁青芒觉:解毒消炎降水通淋去腐生肌利尿消肿滋补强身。
6.仁青常觉:消炎解毒健脾和胃活血消肿止痛。
7.坐珠达西:舒肝健胃消肿散结解毒止痛
8.气味红花殊胜丸:清热消炎保肝利胆退黄止痛
9.五味岩精丸:清肝泻热利胆退黄
10.二十五味鬼臼丸:祛风镇痛调经止血补气养血
11.洁白丸:健脾和胃止痛止呕
12.大月晶丸:消炎解毒和胃制酸消食化痞
13.十三位鹏鸟丸:消炎止痛疏通经络开窍醒神
14.三十五位沉香丸:清瘟泻热宽胸易肺祛风通痹
15.十三位冥丸:清热解毒理气通淋治疗前列腺炎
16.降脂丸:清血除脂用于高血脂症
17.二十九味能消散:驱寒除痞消食调肝益肾
18.十一味金色玩:清热解毒化瘀用于胆囊炎
19.十味黑冰片丸:温胃消食破积利胆
20.八味沉香散:功能宁心安神
21.志嘎汗散:清热解毒消炎。
用于小儿流感脑炎。
蒙医药基础知识:
三根:赫依(气)希日(火)巴达干(水)
七素:精华血肉脂骨髓红(白精)
三秽:稠稀汗
第五章临床常用实验室检查
血液占人体体重的8-9%,总量为5000-6000毫升,PH为7.35-7.45,比重为1.05-1.06,血浆占血液的55%-60%
血常规
一、白细胞:
成人末梢血:4.0-10.0 成人静脉血:3.5-10.0 新生儿:15.0-20.0 6个月-2岁:
5.0-12.0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
中性粒细胞:0.5-0.7(50-70%)
嗜酸性粒细胞:0.01-0.05(1-5%)
嗜碱性粒细胞:0-0.01(0-1%)
淋巴细胞:0.2-0.4(20-40%)
单核细胞:0.03-0.08(3-8%)
三、红细胞计数:
男:4.09-5.74 女:3.68-5.74 新生儿:6.0-7.0 儿童:4.0-4.5
四、血红蛋白:
男:131-172 女:113-151 新生儿:180-190 儿童:120-140
五、血小板计数:
男新生儿儿童:100-300 女:101-320
六、红细胞沉降率
男:0-15 女:0-20
肝功能
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成人《40U/L
2.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成人《40U/L
3.r-谷氨酰转移酶(r –GT):男:小于或等于50U/L 女:小于或等于30U/L
4、碱性磷酸酶(ALP)
男性:1-12岁:小于500 12-15岁:小于750 大于25岁:40-150
女性:1-12岁:小于500 大于15岁:40-150
5、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
总蛋白:新生儿:46-70 成人:60-80
白蛋白:新生儿:28-44 成人:35-55
球蛋白:20-30
A/G比值:1.5-2.5:1
肾功能:
一、血清尿素氮:成人:3.2-7.1 婴儿儿童:1.8-6.5
二、血肌酐:
Taffe法:男:62-115 女:53-97
苦味酸法:男:53-106 女:44-97 全血:88.4-176.8
血生化检查:
1.淀粉酶:80-220
2.磷酸激酶:男:25-200 女:25-170
3.血尿酸:155-428 男:180-440 女:120-320
血糖与血脂代谢检查
1.血糖:成人3.9-6.1 儿童:3.3-5.5 餐后2h:小于7.8
2.糖化血红蛋白:4.8-6.0%
3.总胆固醇:3.1-5.7
4.甘油三酯:0.56-1.70
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1-3.1
6.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2-1.65
乙型肝炎
1.表面抗原:HbsAg
2.表面抗体:HbsAb
3.e抗原:HbeAg
4.e抗体:HbeAb
5.核心抗体:HbcAb
135大三阳145小三阳
第七章中药调剂的基本知识与操作
一、毒性中药用量
洋金花:0.3-0.6 常山忌葱地黄首乌忌葱蒜白萝卜人参忌白萝卜生藤黄:0.3-0.6 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蜜忌生葱鳖甲忌苋菜生马钱子:0.3-0.6 肝病忌黄药子肾病忌马兜铃水肿忌甘草
斑蝥:0.03-0.06 麻疹已透及阴虚火旺忌升麻
青娘虫:0.03-0.06 授乳不宜大量用麦芽
红娘虫:0.1-0.3
雄黄:0.05-0.1
蟾酥:0.015-0.03
批石:0.002-0.004
天仙子:0.06-0.6
生附子:3-15
生半夏:3-9
生天南星:3-9
生白附子:3-6
生甘遂:0.5-1.5
生千金子:1-2
雪上一枝蒿:0.06-0.12
闹羊花:0.6-1.5
二、煎煮时间
一般药:一煎沸后20分钟,二煎沸后15分钟
解表药:一煎沸后10-15分钟,二煎沸后5-10分钟
滋补药:一煎沸后30分钟,二煎沸后20分钟
先煎:1.矿物动物骨甲类饮片先煎20分钟。
2.有毒饮片先煎1-2小时
后下:降香沉香薄荷砂仁白豆蔻鱼腥草钩藤苦杏仁徐长卿生大黄泻叶包煎:车前子葶苈子旋复花批把叶蒲黄海金沙蛤粉六一散
烊化:阿胶鳖甲胶鹿角胶龟鹿二仙胶
另煎:羚羊角水牛角
对服:黄酒竹沥水鲜藕汁姜汁梨汁蜂蜜
冲服:雷丸祁蛇羚羊角三期琥珀鹿茸紫河车沉香金钱白花蛇
煎汤代水:葫芦壳灶心土
第八章中药恶采购与贮藏养护
中药饮片变异:
虫蛀霉变泛油变色气味散失风化潮解粘连腐烂
中成药变异:
虫蛀:蜜丸水丸散剂茶曲剂
霉变:蜜丸滋膏片剂
酸败:合剂酒剂煎膏剂糖浆剂软膏剂
挥发:酊剂放香水剂
沉淀:药酒口服液针剂
自身因素对中药质量的影响:
水分淀粉粘液质油脂挥发油色素
环境因素对中药质量的影响:
温度湿度日光空气霉菌害虫包装容器贮存时间
传统养护法:
1.清洁养护
2.除湿养护
3.密封养护
4.低温养护
5.对抗养护
6.高温养护现代养护:
1.干燥养护
2.气调养护
3.射线杀虫灭菌养护
4.包装防霉养护
5.气幕防潮
养护 6.蒸汽加热养护7.气体灭菌养护8.中药挥发油熏蒸养护
对抗贮存
牡丹皮与泽泻山药蛤蚧与花椒吴茱萸或荜澄茄
祁蛇或白花蛇与花椒或大蒜瓣土鳖虫与大蒜人参与细辛
冰片与灯芯草硼砂与绿豆藏红花与冬虫夏草
一次文献:专著期刊论文会议文献学位论文专利说明
二次文献:书目题录文献
三次文献:论文综述专题评论教科书词典百科全书年鉴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