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江苏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春,霍光病笃。

车驾..自临问,上为之涕泣。

光上书谢恩,愿分三千户以封兄孙奉车都尉山为列侯,奉兄去病祀。

即日,拜光子禹为右将军。

三月,庚午,光薨。

御史大夫魏相上封事曰:“国家新失大将军,宜显明功臣以填藩国,毋空大位,以塞争权。

宜以车骑将军安世为大将军,毋令领光禄勋事;以其子延寿为光禄勋。

”上亦欲用之。

夏,四月,戊申,以安世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

上思报大将军德,乃封光兄孙山为乐平侯,使以奉车都尉领尚书事。

魏相因昌成君....许广汉奏封事,言:“《春秋》讥世卿,恶宋三世为大夫及鲁季孙之专权,皆危乱国家。

自后元以来,禄去王室,政由冢宰。

今光死,子复为右将军,兄子秉枢机,昆弟、诸婿据权势,在兵官,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或夜诏门出入骄奢放纵恐寝不制宜有以损夺其权破散阴谋以固万世之基,全功臣之世。

”又故事:诸上书者皆为二封,署其一曰“副”。

领尚书者先发副封,所言不善,屏去不奏。

相复因许伯白去副封以防壅蔽。

帝善之,诏相给事中,皆从其议。

帝兴于闾阎..,知民事之艰难。

霍光既薨,始亲政事,厉精为治,五日一听事。

自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敷奏其言,考试功能。

侍中、尚书功劳当迁及有异善,厚加赏赐,至于子孙,终不改易。

枢机周密,品式备备,上下相安,莫有苟且之意。

及拜刺史、守、相,辄亲见问,观其所由,退而考察所行以质其言,有名实不相应,必知其所必然。

常称曰:“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

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以为太守,吏民之本,数变易则下不安;民知其将久,不可欺罔,乃服从其教化。

故二千石有治理效,辄以玺书..勉厉,增秩,赐金,或爵至关内侯;公卿缺,则选诸所表,以次用之。

是以汉世良吏,于是为盛,称中兴焉。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十六》)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或夜诏门出/入骄奢放纵/恐寝不制/宜有以损夺/其权破散阴谋/B.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或夜诏门出入/骄奢放纵/恐寝不制/宜有以损夺其权/破散阴谋/C.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或夜诏门出/入骄奢放纵/恐寝不制/宜有以损夺其权/破散阴谋/D.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或夜诏门出入/骄奢放纵/恐寝不制/宜有以损夺/其权破散阴谋/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车驾,原指马驾的车,后来多指天子出巡时乘坐的马车,也作天子的代称。

B.“因昌成君”与“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两处“因”字含义不同。

C.闾阎,古代原指里巷内外的门或里巷,后来泛指民间或平民,文中指民间。

D.玺书,原指用泥封加印的文书,至秦以后,专指平行官署之间来往的文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霍光病情危重时,汉宣帝亲自前往探望,伤心不已;后来霍光给汉宣帝上书谢恩时,奏请皇上给他兄长的孙子加封三千户的赏赐,以祀奉霍去病。

B.霍光死后,魏相上奏,提出为了避免朝臣争权夺利,应尽快选派一位有功劳的大臣填补大将军一职的空缺,他推荐的人选和皇帝的想法一致。

C.魏相认为霍家一门身居要职,既不利于保全功臣的家世,也不利于巩固皇室的基业,提出应想办法削弱霍家权势的建议,得到了汉宣帝的采纳。

D.汉宣帝的经历让他更了解民生疾苦,他励精图治,勤于政事,尤其看重官员言行一致的品质,希望能和优秀的官员共同努力,让百姓安居故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领尚书者先发副封,所言不善,屏去不奏。

(2)是以汉世良吏,于是为盛,称中兴焉。

5.汉宣帝亲政后,对官员的任用和提拔采用了哪些策略?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龚氏世耕谷升之里,至春所公,始读书为儒。

公名大器,为诸生时,即拓落有大度,人稀见其喜愠之色。

家酷贫,舌耕犹不给,环堵萧然。

公于于然,略无几微侘傺..。

性舒缓,善诙谐,虽至绝粮断炊,犹晏然笑语。

其发奇中,令人绝倒。

或横逆之来,人大不堪者,公受之怡然,旋即忘之,不复省忆也。

为诸生,屡试皆高第,而连踬场屋①。

凡应试者,多先榜归。

公独徐徐候榜出,阅罢,徐徐看新孝廉赴宴,买贤书数册,然后束装。

失意者或藏匿避人,公独与得意人无异。

岁以为常。

至四十余,始举于乡。

赴公车..之,曰:“公即当谒《广文选》,..,同事者以年老慢易迁一老别驾②足矣,何得同我辈上春官③乎!”公笑而谢之。

如此者数四,竟笑而谢之,无忤也。

然公即以明年成进士,授刑部主事。

嗣后佐广西、江西、浙江、南直隶藩臬,为河南布政使。

皆平易近民,所之号为“龚佛”。

公不为苛清矫激之行,又素俭,所得禄入,自营产业之外,分给族人。

居家时闻政有不便民者,公即入告邑长令,语甚激切。

长令素重其人,悉听之。

公以藩长致政..归,年七十余矣。

每至四节之会,簪袍烂然,人以此荣之。

公能诗,与诸子诸孙唱和,推为南平社长。

一日,公之子偕予兄及诸甥游石洲,以公老,难于往来,弗约。

已至洲方共饮酒拾石子俄见雪浪中有舠迅疾而下中有一老翁踞胡床指麾江山旁若无人互相猜疑逼视之则公也舟已近,公于舟中大呼曰:“何为遂弃老子耶!”登洲,即于洲上舞拳数道,以示勇。

诸人皆大笑极欢,至深夜乃归。

各分韵记游,公归,诗已成,即于灯下作蝇头细字书之。

明日黎明,遣使持诗遍示诸人。

俱以游倦晏起,不得一字,皆大笑。

(节选自明代袁中道《龚春所公传》,有删改)【注】①连踬场屋:科考接连受挫。

①别驾:官职名。

①春官:礼部,上春官指上礼部考试。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已至洲/方共饮酒/拾石子/俄见雪浪中有舠迅疾而下/中有一老翁踞胡床/指麾江山/旁若无人/互相猜疑/逼视之/则公也/B.已至洲/方共饮酒/拾石子/俄见雪浪中有舠迅疾/而下中有一老翁/踞胡床指麾江山/旁若无人/互相猜疑/逼视之/则公也/C.已至洲/方共饮酒/拾石子/俄见雪浪中有舠/迅疾而下/中有一老翁踞胡床/指麾江山/旁若无人/互相猜疑逼视/之则公也/D.已至洲/方共饮酒/拾石子/俄见雪浪中有舠迅疾/而下中有一老翁/踞胡床指麾江山/旁若无人/互相猜疑逼视/之则公也/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侘傺,失意的样子,在本文中的意思与屈原《离骚》“忳郁邑余侘傺兮”一句中“侘傺”同义。

B.公车,汉代官署名,后也代指考中举人或入京请愿、上书言事,和现代的“公车”含义不同。

C.慢易,意为怠慢、轻忽。

这里的“慢”与李密《陈情表》中“责臣逋慢”的“慢”含义相同。

D.致政,指官吏将执政的权柄归还给君主,意同致仕。

文中指春所公解除政务职责,卸任退休。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所公先世以务农为生,到他这一代才开始读书,最终通过科举进入官场。

B.春所公年轻时家境贫寒,即使教书授徒,生活也还是难以为继,家徒四壁。

C.春所公平易近民,听说有不利于民生的政令,便向官府告发邑长令,言辞激烈。

D.春所公虽已年过七旬却仍然童心未泯,和晚辈同嬉同游,诗词唱和,其乐融融。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此者数四,竟笑而谢之,无忤也。

(2)明日黎明,遣使持诗遍示诸人。

俱以游倦晏起,不得一字,皆大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姚坦,字明白,曹州济阴人。

开宝中,以《尚书》擢第..,调补将陵尉。

太平兴国八年,太宗召坦等谓曰:“诸子生长深宫,未知世务,必资良士赞导,使日闻忠孝之道。

汝等皆朕所慎简..,各宜勉之。

”乃以坦为益王府翊善。

坦性木强固滞。

王尝于邸中为假山,费数百万,既成,召宾僚乐饮,置酒共观之。

坦独俯首,王强使视之,曰:“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王惊问故坦曰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科捕人父子兄弟送县鞭笞流血被体此假山皆民租税所为非血山而何是时,太宗亦为假山,闻而毁之。

王少逸豫,坦即丑诋,王颇鄙其为人,自是坦每暴扬其事。

上尝诫之曰:“元杰知书好学,亦足为贤王矣。

少不中节,亦须婉辞规讽,况无大故而诋讦之,岂裨赞之道邪?”顷之,左右乃教王诈称疾不朝。

太宗日使视疾,逾月不廖,甚忧之,召王乳母问状,乳母曰:“王本无疾,徒以姚坦检束,居常不得自便,王不乐,故成疾。

”上怒曰:“吾选端士,辅王为善。

王不能用其谏,而又诈疾,欲使朕去正人以自便,何可得也。

且王年少,必尔辈为之谋耳。

”因命捽至后苑,杖之数十。

召坦慰谕曰:“卿居王宫,能以正为群小所疾,大为不易。

卿但如是,勿虑谗间,朕必不听。

”王薨.,改卫尉少卿,判.吏部南曹。

他日因事得对,上以其旧人,召升殿与语。

坦言及故府,意短诸王而称己之敢言。

坦退,上谓侍臣曰:“坦在宫邸,不能以正理海谕,事有微失,即从而扬之,此卖直取名耳。

”景德初,求补郡,俾知邓州。

转运使表其治状,诏嘉奖之。

大中祥符初、复知光州。

二年,卒,年七十五。

(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六》)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王惊问故/坦曰/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科捕人/父子兄弟送县/鞭笞流血被体/此假山皆民租税所为/非血山而何/B.王惊问故/坦曰/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科/捕人父子兄弟送县/鞭笞流血被体/此假山皆民租税所为/非血山而何/C.王惊问故/坦曰/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科/捕人父子兄弟/送县鞭笞/流血被体/此假山皆民租税所为/非血山而何/D.王惊问故/坦曰/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科捕人/父子兄弟/送县鞭笞/流血被体/此假山皆民租税所为/非血山而何/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擢第,是指科举考试及第。

科举考试及第在古代还可以说登科、登进士第。

B.“汝等皆朕所慎简”中的“简”的意思,与《出师表》中“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的“简”意思不同。

C.薨,是死的一种说法,一般指封王的贵族大臣。

D.判,官制用语。

即以他官兼代某职,称判某职或判某职事,以高位兼掌低职曰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太宗认为皇子们生长在皇宫中,不谙世事,需要有德行的贤士加以教导,于是选择姚坦等人担任教导皇子的职务。

B.益王耗费巨资建成假山,召集宾客置酒观赏,只有姚坦觉得这是劳民伤财的行为。

太宗听闻后贵令益王毁掉了假山。

C.益王的随从唆使益王诈病不上朝,想以此赶走姚坦,却被太宗察知。

太宗非但没有责怪姚坦,反而惩治了始作俑者。

D.姚坦在益王去世后仍然说益王的坏话,并标榜自己敢于直言,这引起了皇上的不满与嘲讽。

皇上认为他是在沽名钓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少逸豫,坦即丑诋,王颇鄙其为人,自是坦每暴扬其事。

(2)卿居王宫,能以正为群小所疾,大为不易。

14.文中说姚坦的性格“木强固滞”,你认为是什么意思?这一性格特点体现在哪些事情上?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朱珪传朱珪,字石君,顺天大兴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