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古代的发明和发现学习目标1.识记古代四大发明;《九章算术》、十进位制记数法;《石氏星表》、浑仪;四大农书;《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2.掌握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认识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联系数学、生物、地理等相关学科知识,认识我国古代科技的辉煌成就以及处于世界先进行列的地位。
4.分析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预习内容(一)四大发明1.造纸术:。
2.印刷术:。
3.火药:。
4.指南针:。
(二)数学成就1.《九章算术》(1)内容:。
2.珠算①。
②。
(三)天文历法1.发展原因:。
2.表现(1)。
(2)。
(3)。
(4)。
(5)。
(四)农学研究1.四大农书。
2.《齐民要术》(1)内容:。
(2)地位:。
1.战国时期:。
2.东汉末年:。
3.明朝:合作探究时间科技发明占全世界比例公元前6世纪以前57.4%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150%年公元前1年—公元400年62%公元401年—1000年71%公元1001年—1500年57%公元1501—1840年4%1.为什么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6世纪之间,古代人在科技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2.结合本图表和所学知识,概括古代科技的特点。
3.古代的经验科学领先世界一千年,但是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实验科学?课堂练习1.下图中,北京奥运会的火炬“祥云”以“渊源共生,和谐共融”为创意,造型以传统的纸卷轴为创意,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A.法家思想与造纸术B.墨家思想与活字印刷术C.儒家思想与活字印刷术D.儒家思想与造纸术2.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
”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3.以下历史上的重要思想文化成就体现“墙内开花墙外香”这一特点的有()①印刷术②指南针③火药④《清明上河图》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4.新60周年国庆阅兵式中,100毫米突击炮、新型远程火箭炮、歼-10、空中预警机等一些新装备盛装亮相。
追溯历史,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箭武器的国家。
它们最早出现的时间应该是()A.西汉B.东汉C.唐朝D.北宋5.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求助。
你应帮他选择()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B.“蔡侯纸”是古代最早的纸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6.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评论《九章算术》时说:“从它的社会根源来看,它与官僚政府组织有密切联系,并且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
”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A.重实用B.重理论C.重民众D.重实验7.“民以食为天”,古代农书对农业生产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下列有关农书《齐民要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齐民要术》书影A.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B.主要记载了长江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C.是北魏贾思勰所著D.强调因时制宜、因地制宜8.电视剧《大国医》在央视八套剧场播出后,获得观众好评,这是一部表现中医的正剧。
被医学家誉为“万世宝典”的是()A.《本草纲目》B.《伤寒杂病论》C.《黄帝内经》D.《九章算术》9.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的世界记录》收录的古代科技成果统计类别数学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项数2225259257788材料二材料三:数千年的文明史,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制度的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
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曰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
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
——材料均摘自《中西对比500年》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分布领域有何特点?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图一、图二发明对欧洲社会的进步、世界文明发展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分析说明四大发明没有推动社会转型的原因。
检测反馈1.元稹为白居易《长庆集》作序说:“牛童走马之口无不道(其诗),至于缮写模勒(刻)炫(叫)卖于市井。
”说明在唐代,白居易诗的传播途径,除手抄外,还有()①活字印刷术②雕版印刷③口头传播④碑刻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2.1965年在浙江温州市市郊白象塔内发现了《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印本残页。
经专家考证定为1103年前后的活字印刷本,美国芝加哥大学钱存训博士称此为“迄今发现存世最早的活字印刷品”。
该残页证明()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B.温州具有广泛应用活字印刷术的客观条件C.北宋时期曾经用活字印刷术来印制佛经D.泥活字印刷术是北宋印刷佛经的唯一方法3.《天工开物》中记载“(成分)以消石(硝石),硫磺为主,草木灰为辅。
消性至阴,硫性至阳,阴阳两神物相遇于无隙可容之中,其出也,人物膺(承受)之,魂散惊而魄齑粉(粉身碎骨)”。
文中提到的是()A.火药B.造纸术C.磁石D.印刷术4.下图是古代科技馆网站首面的一部分,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链接,最合适的应是()A.浑天仪B.翻车C.造纸术D.数学5.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杨义在澳门大学进行演讲时指出,以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为标志,文化注入了一种异样的色彩。
下列作品中,反映这一特点的是()6.阅读古代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以下叙述正确的有()姓名朝代著作贾思勰北朝《齐民要术》郭守敬元朝《授时历》李时珍明朝《本草纲目》①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②古代科技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③表中著作一脉相承④农耕经济是古代科技发展保障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7.“ 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在种业界与袁隆平齐名,被誉为“南袁北李”。
李教授潜心研究玉米四十年,取得巨大成就。
李教授如果想了解玉米传入我国时的栽培方法,应该查阅()A.《氾胜之书》B.《齐民要术》C.《农书》D.《农政全书》8.古代生产和科技在不断进步中,中外交流也十分频繁。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耕作技术大体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耦犁、一牛挽犁的发展过程B.纺织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麻和葛、家蚕丝、棉花C.指南针在明清时期经由海路传入阿拉伯D.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人……造纸的知识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1340年在意大利的法布里亚诺建立了第一个造纸的作坊。
……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
——[德]利普斯《事物的起源》材料二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谈谈四大发明如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2)古代科学家在改进造纸术和印刷术的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特点?(3)通过对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思考,你对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一定又有了新的认识。
请写出来。
参考答案合作探究1.提示:政治:最早建立封建制度,是当时社会制度最先进的国家。
统一是历史的主流,社会相对稳定。
经济:农业、手工业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推动了科技发展。
文化:文化交流频繁,各民族互相学习,共同创造了古代文化,也能不断吸取外来先进文化提高自己。
2.提示:(1)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领先世界;(2)内容上应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少;(3)研究方法主要是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4)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遏制了科技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3.提示:一是没有具备宜于科学成长的自然观;二是人太讲究实用,很多发现滞留在了经验阶段;三是的科举制度扼杀了人们对自然规律探索的兴趣,思想被束缚在古书和名利上,“学而优则仕”成了读书人的第一追求。
课堂练习1.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传统思想文化与古代科技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和谐”体现的是儒家思想;“纸卷轴”反映的是造纸术。
2.D解析:活字印刷术从宋代开始使用,A项说法错误;活字印刷术发明前信息传递已有雕版印刷,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雕版印刷术自隋唐开始就使用;C项说法也不正确,最早的活字是胶泥活字。
本题应选D项,活字印刷术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造纸术在西汉时已出现;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在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3.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的重大科技成就,关键信息是“墙内开花墙外香”,突出强调古代科技成就对世界的影响。
而对世界的影响十分巨大的是四大发明。
4.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基础知识的能力。
最早的火箭武器出现在唐朝。
5.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四大发明相关知识的掌握,可以使用排除法过滤存在错误的选项。
战国时期发明“司南”,故不选A项;“蔡侯纸”之前,西汉已有“麻纸”,故不选B项;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宋,而非元朝,故排除D项。
只有C项的表述是正确的。
6.A解析:从题目中提取有效信息:“与官僚政府组织有密切联系”“土地丈量、谷仓容积……”说明注重实用。
7.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齐民要术》主要记录了东汉以后五百多年间,特别是北朝时期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经验。
故B项表述错误。
8.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
《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了辨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9.解析:第(1)问从表中类别所占比例上看说明分布领域的特点;从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上分析原因。
第(2)问首先判断出图1、图2分别为突火枪、指南针,回忆所学知识作答。
第(3)问主要从材料三中提取有效信息解答。
答案:(1)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和农学等与农业有关的领域。
古代以农业经济为主体,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与农业有关的科学技术得到发展。
(2)火药在欧洲的应用和发展,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到热兵器时代,利于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指南针的使用,使欧洲人开辟了新航路,加强世界的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出现。
欧洲人率先进入近代社会,整个世界在其推动下,逐步从古代向近代演变。
(3)封建统治思想的束缚和完备的封建制度;因循守旧、不思变革的保守心理。
检测反馈1.D解析:材料中“牛童走马之口无不道”说明了口头传播的途径,“缮写模勒(刻)炫(叫)卖于市井”说明了印刷技术的运用,唐代是雕版印刷,北宋才有了活字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