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必修三学案

历史必修三学案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一、【课程标准】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二、课前——结构化预习,自主生疑 完成本节基础知识回顾三、课中----合作探究、互动解疑 (一)图说历史1841年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一书,后传入日本。

值得反思的是,在中国,20年间《海国图志》只印了不到10000册;在日本,1859年间,同样一本书价格涨了3倍,成为日本朝野上下革新内政的“有用之书”。

半个世纪后,梁启超先生说,日本明治维新的前辈们,“皆为此书所刺激,间接以演尊攘维新之活剧”。

《海国图志》在中日两国的不同际遇值得我们思考。

(二)互动解疑1.什么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有何积极影响?2.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的主张有何异同?3.归纳l9世纪至20世纪初中国主流思想的演进。

(三)课堂总结:四、课后----内化迁移非选择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清大学士倭仁说:“天下之大,不患无才。

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精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正气为之不伸,邪氛因而弥炽。

数年之后,不尽趋中国之众成归于夷不止。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47 材料二李鸿章说:“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所学非所用。

无事则嗤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

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

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25 材料三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

兴学校,广书院,重技艺。

别考课,使人尽其才……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

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初刊自序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中倭仁的观点,归纳其所持观点的理由。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李鸿章的观点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李鸿章的观点。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派别的观点?在“富强之本”的认识上,这一派别又有哪些新的主张?(4)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近代中国人在对待“西学”认识上的发展趋势。

2.(选做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魏源把向西方学习这个近代社会的重大课题,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简洁语言作了高度概括,明确了学习敌人是为了战胜敌人的辨证关系,时富国强兵以御外侮的道路,作了比较深入的探索,在近代中国思想界留下了前进的足迹,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士大夫阶级都以为法制是祖宗的法制,先圣先贤的法制,历代相传,绝不可变更的。

康有为知道非先打破这个思想的难关,变法就无从下手。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三他(粱启超)和以前的文人有很大的区别的地方,是他具有极大的社会感召力。

因为在他之前,文人往往以沉默寡言作为一种美德:埋着头,躲在自己的书房里——这是不求名利的一种标志。

——《八千里路云和月》余秋雨旁述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一回答,魏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如何认识这一思想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回答,康有为是如何“打破这个思想的难关”的?(3)根据材料三回答,梁启超等维新思想家最突出的历史贡献是什么?二新文化运动一、【课程标准】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二、课前——结构化预习,自主生疑完成本节基础知识回顾三、课中----合作探究、互动解疑(一)图说历史“五四”时期,北大“三只兔子”的说法曾经闻名遐迩。

所谓的北大“三只兔子”,指的是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北大新派教授陈独秀和胡适。

按照“十二生肖说,他们都是属兔的。

蔡元培是北大改革和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陈独秀和胡适则是其行政上和学术上的得力助手,他们三个当时是北京大学的灵魂。

胡适借用他们三人生肖相同这一点俏皮地说北大是由于“三只兔子”而成名的。

回顾历史,事实确实如此。

(二)互动解疑1.为什么新文化运动把矛头指向孔教?2.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3.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是什么?(三)课堂总结:四、课后----内化迁移非选择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李大钊 材料二 孔教鼓吹“不犯上作乱”,把中国弄成一个制造顺民的大工厂。

——吴虞材料三 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

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 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材料四 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

……这腐朽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得将这班反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涮干干净净不可。

否则不但共和政治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 请回答:(1)李大钊为什么说“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鲁迅为什么说孔教“吃人的礼教”?(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犯上作乱”?“把中国弄成一个制造顺民的大工厂”对民族精神有什么影响?(3)材料四中陈独秀表明了什么观点?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为什么以反孔教为突破口开展新文化运动?(4)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看,儒学有哪些积极作用?2.(选做题)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例如下表的几位人物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以上五位代表人物代表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五个派别。

在下面横线上填上所代表的派别。

编号② ; 编号③ ; 编号④ 。

(2)概述编号①、③、④所代表的派别在“西学东渐”过程中的主要主张。

(3)编号②、③、④、⑤所代表派别分别进行了怎样的社会实践活动?(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过程中呈现的特点。

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课程标准】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二、课前——结构化预习,自主生疑完成本节基础知识回顾三、课中----合作探究、互动解疑 (一)图说历史上图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成员合影。

1920年3月31日,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正式成立。

该研究会由李大钊秘密组织发起,主要成员有邓中夏、罗章龙、高君宇、张国焘等。

它的主要活动是搜集有关马克思学说的各种中外书籍、编辑、刊印马克思主义论著,组织讨论会,主办演讲会。

研究会的成立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

(二)互动解疑1.李大钊为什么被称做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体现出怎样的特点? 3.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课堂总结:四、课后----内化迁移非选择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第一,空谈好听的“主义”,是极容易的事,是阿猫、阿狗都能做的事,是鹦鹉和留声机都能做的事。

第二,空谈外来进口的“主义”,是没有什么用处的。

一切主义都是某时某地的有心人,对于那时那地的社会需要的救济方法,我们不去实地研究我们现在的社会需要,单会高谈某某主义……如何能有用呢?材料二现在中国应该赶紧解决的问题,真多得很。

从人力车夫生计问题到大总统的权限问题;从卖淫问题到卖官卖国问题;从女子解放问题到男子解放问题……那一个不是火烧眉毛的紧急问题?----以上材料均引自胡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材料三社会问题,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经济问题的解决,是根本解决。

经济问题一旦解决,什么政治问题、法律问题、家族制度问题……都可以解决……——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胡适的观点是什么?(不要摘抄原文)(2)材料二反映的问题在中国是否存在?是否应该解决?胡适和李大钊各提出怎样的解决方法?(3)据材料三指出李大钊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怎样的贡献?(4)这场争论的实质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2.(选作题)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说:“国人欲脱蒙昧时代。

羞为浅化之民也,即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民主)并重。

”l920年,陈独秀在《共产党月刊》上发表《短言》说:“什么民主政治,什么新教政治,都是资产阶级为自己设立的.与劳动者无关。

”结合史实,分析陈独秀两次提出“民主”的原因,并正确评价两次提出“民主”所起的作用。

专题三质量评估1.1864年,有人称:“当今光气大开,远方毕至”,欧洲诸邦“胥聚于我一中国之中,此古今之创事,天地之变局,所谓不世出之机也”。

这一“变局论”A.奠定了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B.基本沿袭了传统的夷夏观念C.反映了对西方文明的抵制态度D.反映了变法自强思想的出现3.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A.天赋人权B.主权在民C.君民共主D.民贵君轻5.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A.魏源B.李鸿章C.康有为D.孙中山7.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

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9.“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

”文中错误的表述是A.领导人 B.时间 C.参加者 D.地点2、新文化运动把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根本原因是A.儒家思想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当时北洋军阀政府推崇儒家思想C.儒家思想比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落后D.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3、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这一运动的实质是A.中国资产阶级文化开始传播B.中国资产阶级在文化领域发起的反封建斗争C.中国传统文化的改良运动D.资产阶级传播西方文化的运动5、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是对辛亥革命的“补课”。

其含义是指A.主张民主共和B.深入学习西方文化C.挽救民族危亡D.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6、20世纪20年代,中国出现了一股反抗封建包办婚姻的潮流。

形成这一潮流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B.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C.新文化运动批判封建传统道德D.五四运动提高了人民的政治觉悟7、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作用,主要表现在①猛烈冲击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政治意识,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②民主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③对东西方文化的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④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②③9、前期新文化运动和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平等思想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思想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10、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托古改制,传播西学,宣传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则树起“打倒孔家店”的大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