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矿井概况* * * *矿业有限公司荣县复兴煤矿位于**省**市**县**镇**村**组。
二、矿井范围及四邻关系* * * *矿业有限公司荣县复兴煤矿位于**省**市**县**镇**村**组。
矿井核定生产能力8万吨/年,矿井开采范围由13个拐点圈定,井田面积2.6538km2开采划定范围内的独层子和三二炭煤层,开采标高为+590m~+350m,矿井共布置有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风斜井3个井筒。
主斜井口标高为+482m,井底落平标高为+445m,倾角250,井筒斜长88m;副斜井井口标高为+523m,井底落平标高为+458m,倾角250,井筒斜长154m;回风斜井井口标高为+496m,井底落平标高为+450m,倾角320,井筒子斜长87m。
矿井划分三个水平,既+450水平、+400水平和+384水平面,矿泉水井分为2个采区,既317采区和310采区,317采区位于三二炭煤层中,走向长400m,倾向长370m;310采区位于独层子煤层中,走向长830m,倾向长400m。
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掘进方法为钻煤法扒砂机装砂掘进,两级提升,两级排水,双回路供电,通风方式采用中央并列式系统抽出式方法通风。
2、矿井属低瓦斯矿井,煤层自燃倾向性为不易自燃,煤的自燃倾向等级为Ⅲ级,煤炭无爆炸危险性。
3、矿井西邻永德煤矿,边界相距100m,并有保安煤柱100m,南与鸭子凼煤矿相距100m,留有保安煤柱60m,留有保安煤柱50m,彼此间无矿权纠纷。
4、矿井现状有采面一个(3172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一个(327上山回风巷)在生产运行。
矿井属证照齐全的合法矿井,各系统运行正常,安全可靠。
三、自然地理矿区地形由丘陵、低山、平坝及沟谷组成,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分区特征较明显,由北向南波状起伏,北部多为低山高丘地形,中部多为低丘、中丘、缓丘地形;南部多为中丘、高丘地形,平坝主要分布在沿河两岸,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降雨充沛,但季节分配不均。
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四季分明。
冬暖、春早、雨水少,无霜期长;夏季炎热潮湿,雨水集中,旱涝交错;秋季所温下降快、雨日多,阴雨绵绵。
四季多云、雾,实际日照少,太阳辐射能量偏低,气温日差较小。
区内气候属亚执带潮湿气候,无严寒酷暑,气候温和湿润,雨量丰富,年平均气温22℃~26℃,极端最低气温6℃,极端最高气温39.9℃,多年平均降雨量986~1048mm,多集中于6~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69~74%,最大降雨量达2605mm。
四、水文地质情况评述井田位于铁山背斜构造之南翼东段,由于所在构造部位和断裂破坏的影响,地形窄起而陡急,岩体近于裸露,节理裂隙普遍发育,为大气降水的渗入提供了极为良好的条件,但沟谷切割地层较深而剧,且沿背斜及构造断裂零星有横断沟谷分布,有利于排泄而不利于储积,故此J13-1及其含煤的J13-2,常常处于疏干状态,实际无水而为透水的岩层,随着地层的向外延伸倾伏,矿井中部及南东外缘一带,自流井统及重庆统的紫红色黏土泥岩、砂岩、石灰岩交互出露,构成了对下伏含煤地层的封闭和含水层间的隔离,岩层含水性亦由自由水逐渐过渡到多层承压水。
矿井井田区内为承压径流区,泄露区在井田之外。
井田西边有一条越溪河,它的特点是坡降大,侵蚀方向与地层的倾斜方向大体一致。
越溪河水位最低,河流以近于垂直地层的走向切割整个背斜构造及断裂带和煤层。
一方面导致了内部含水地层的剥露而取得含水层,老空积水和冲沟泄水的补给;另一方面对井田深部含水地层的充水可能性增加一定程度的影响,河流水体对井田含煤地层没有明显的充水作用。
矿区内地质构造简单,无较大的地表水体,自然地理条件有利于排泄而不利于聚积,各含水层之间封闭隔离良好,没有水力上的联系,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靠大气降水,动态变化受季节变化和大气降水的控制。
水文地质条件属于简单和中等之间。
地表水和大气降水:本区年降雨一般在1000mm以上,矿区地表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大气降水大部分主要聚集在地表的稻田及堰塘中,这些稻田蓄水能力较强。
矿区所采煤层赋存于须家河第五段地层中,上覆的多层泥质岩层为相对隔水层,区内地表虽有少量堰塘等常年性水体,但距煤层垂直深度较深,对开采影响不大。
区内地下水含水层主要为须家河组砂岩层,砂岩孔隙和裂隙均为地下水的含水构造和运移通道,但因须家河组岩性组合为大套的砂岩与泥,页岩互层,其中泥质岩石遇水后容易堵塞裂隙,形成不透水层,从而使上、下砂岩含水层彼此间无联系通道,本区隔水层发育,导致地下水补给较差,地下水含量不丰富。
矿井涌水为孔隙裂隙间水渗漏所致,地下水主要通过岩石裂隙及沉积界面浸出、涌水量较小,矿井涌水量一般2.1m3/h,最大涌水量4.17m3/h。
五、矿井充水因素分析矿区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源于以大气降雨为主,次为砂岩孔隙裂隙水和第四系孔隙含水层。
矿区地形高差较大,沟谷发育,自然排水条件好。
地表冲沟均为季节性沟系,受大气降水控制明显,洪水期和雨季水量较大。
雨后地表水以面流、线流等方式,排泄于四周河沟中向外泄出,从北向南有鸭子凼、关沟头等溪流汇于越溪河,属岷江水系。
其余小部分沿岩石裂隙渗入地下,补给地下水。
地下水含水层主要为须家河组与珍珠冲组砂岩层,砂岩孔隙和裂隙为地下水的良好储水构造和运移通道;但因其岩性组合为大套的砂岩泥、页岩互层,其中泥质类岩石遇水后容易堵塞裂隙,形成不透水层,上下砂岩含水层彼此间无水力联系通道。
加之本区岩层倾角平缓,隔层发育,导致地下水补给较差,地下水含量不丰富。
矿井现采三二炭煤层,其充水来源主要为:①裂隙含水层水。
②开采产生的塌陷导通上覆含水层。
③三二炭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为砂岩。
富水性弱,一般无水害威胁,但应注意雨季的大气降水,总体而言,本矿井三二炭煤层的水害为裂隙水和大气降水,三二炭煤层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矿井涌水量正常为4.5m3/h。
六、井田及周边老空区分布状况井田内有历年开采老窖2处,已填实,无积水,且有**矿井相邻,与***基建矿相邻。
可采深度不详,井口冒落填实,均采浅部煤层,矿井范围无塌陷区,矿井是主要是大气降水,没有断层裂隙是渗入井下,井田范围内无泉眼涌出现象。
七、矿井涌水量的构成分析矿区范围内封锁常年性河流,区内地表水沿斜坡及冲沟汇入漕谷内,再从东向西流出区外,汇入西侧小河中,注入越溪河的上部支流,一般季节主要排泄矿坑水,雨季则成为本区主要的泄水通道。
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碎屑岩灯孔裂隙水,漕谷区有部分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补给方式以同层径流补给为主,受裂隙的导通作用,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越层补给。
因本区地层多高于地下水位,故主要为地表水补给地下水。
在矿山机械抽排水作用下,矿坑水流入地表溪水。
区内须家河组主要由砂岩组成,本区上将全组视为含水性较高的富水层位。
但根据其岩性组合特征,全组可分为六段,其中一、三段和五段中部含泥质岩较多,具有一定的隔水作用,可视为相对隔水层,二、四、六段主要为砂岩,为孔隙岩类强含水层位。
因矿区内地表无常年性溪流和大的地表水体存在,故矿坑水水量较小,一般均以顶板滴水方式浸入井内,局部可形成细小的股状流,矿坑水一般对矿山开采影响不大。
但在雨季矿坑水量将大幅增加,对矿山开采有一定影响。
同时,在老窑分布区有可能赋存一定规模的老窑水,对矿山生产具潜在威胁。
八、主要突水地点及处理情况我矿井主要突水地点没有,只有裂隙水沿水沟流入水仓,可以概括的说为井下主要突水点为水仓,我矿根据充水分析和涌水构成分析来看,我矿设计的200方的水仓足够容纳矿井涌水,对于我矿井的涌水处理情况,我矿根据井下水仓的容量,选型22kw的抽水机,足够在8小时内抽出矿井24小时的涌水量,对于我矿突水的处理在地质条件不受大的影响下我矿足够应对得了矿井涌水。
九、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我矿现在采掘工作面为2采煤工作面和37采区回风上山掘进工作面,2采煤工作面北为71采空区,南为未开采实体煤,西为主副下山,东为采区未采实体煤,所以现开采312采煤工作面主要水源为171采空区水,及裂隙水,针对此种情况我矿着力治理3上段回风巷(原3171进风巷)的排水水沟整治,所以现开采72采煤工作面除了顶板可能会出现裂隙水外,不会有31采空区的水,水害影响的程度基本上没有,可以放心的进行开采活动。
现在掘进的27采区回风上山掘进工作面北为E424残采面(现在停采),南为384水平以下的未实采体煤,西为37采区运输上山,东为37采区未采实体煤,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分析37采区回风上山在掘进过程中不会大的水害影响,可能出现的就是矿区内的裂隙水,因为37采区掘进工作面四面都为未实采体,结合矿井内的充水分布及地质条件,32采区回风上山不会受到水害的影响。
十、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评价结合已有资料及充水性分析,和涌水状况进行分析,结合我矿内的涌水情况和历年以来的水文观测分析,我矿井内的防治水工作主要在于每天坚持抽水,排出矿井一天的涌水,总的来平价可以定性为:我矿井内防治水工作是简单容易的。
十一、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防治水工作建议通过以上资料和我矿的实际走访分析调查,我矿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孔隙、裂隙、岩溶含水层,补给条件差,补给来源少或极少;采掘工程不受水害影响;防治水工作简单。
综上可以将我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 * * *矿业有限公司荣县复兴煤矿位于**省**市**县**镇**村**组。
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简单。
工作建议: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
2、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工作原则3、每天做好矿井抽水工作。
4、每月做好矿井水文地质观测工作。
5、认真做好每月的水患排查工作。
6、认真执行《煤矿防治水规定》和《煤矿安全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