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昭通市昭阳区希望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昭阳区希望煤矿二0一二年二月摘要云南省昭阳区希望煤矿是“六证”齐全的合法矿井。

于2007年6月重新获得了新的采矿许可证。

采矿许可证基本情况:矿山名称:昭通市昭阳区希望煤矿;证号:C5300002011071140116342;生产规模:6.00万t/a;面积0.7524km2;开采标高:2900m~2380m;有效期:20011年9月~2016年7月。

希望煤矿位于昭通市昭阳区东北20°方位,直线距离10km处。

隶属于昭阳区靖安乡管辖。

矿权区东西长约1.00 km,南北宽约0.75km,面积0.7524km2。

距昆明市381km,有昭阳区至大关县城的公路在矿区北部经过,矿区距昭通市约40km,距昭通火车站约50㎞,交通较方便。

本区构造位置处于白沙背斜的东翼,五寨向斜的西翼南段。

总体为一个单斜构造,地层倾向95°~150°,倾角10°~48°,一般为15°~25°。

矿区水文地质类型属裂隙、岩溶含水层充水为主的简单型;区内褶曲不明显,断层稀少,对本区煤层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控制本区构造的断层主要是F1、F4断层。

矿区构造类型确定为中等类型。

据调查该区煤层未发生过自燃现象、爆炸现象。

且矿区煤层不易自燃、煤尘不易发生爆炸,瓦斯含量为低瓦斯矿区,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应属简单类。

一概况1.1 目的任务其主要任务是:基本查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矿床充水因素,预测矿井涌水量。

确定水文地质类型,为矿井水患防治提供依据。

1.2 位置和交通1、位置希望煤矿位于昭通市昭阳区20°方向,直线距离10km处。

隶属于昭阳区靖安乡管辖。

矿区范围呈东西向展布,矿权区东西长约1.00 km,南北宽约0.75km,面积0.7524km2。

地理坐标:东经103°47′47″~103°48′28″北纬 27°32′17″~27°32′45″希望煤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见表1-2-1。

希望煤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表1-2-12、交通昭阳区人民政府驻地昭通市,距昆明市381km,距贵州省贵阳市466km,距重庆市657km,距四川省成都市674km。

煤矿区距昭阳区约40km,有昭阳区至大关县城的公路在矿区北部经过,距大关县城约25㎞,距昭通火车站约50㎞。

区内有简易公路通往周边村、社,交通尚属方便。

1.3自然地理矿区为构造侵蚀、溶蚀高原中山地貌。

海拔村高2590.0~2922.5最低侵蚀基准面2235.1m,相对高差点332.5m。

地形南东高北西低,处于分水岭地带,矿区无常年性地表水体,仅有季节性冲沟,属长江水系,金沙江无河支流。

本区属于亚热诚带气侯,多年平均气温11.6℃,极端气温-13.3℃~33.5℃,年总体降雨量462.3~894.8 mm,平均738.2mm,一日最大降雨量93.2mm,月最大降雨量256.0mm,最长连续降雨16 d,降雨量45.5mm,年均蒸发量1696.1mm,11月中下旬至次年4月为降雪期,冰冻期最长可达140 d,冬季长而寒冷,主导风向为北风,最大风速24.0m/s。

二水文地质2.1概况该区位于昭阳区北东约40km(直线距离10km处),属乌蒙山脉东段。

区域内山脉展布与地质构造线基本吻合,出露地层碳酸盐岩、岩浆岩和碎屑岩三大类。

碳酸盐岩赋存着丰富的岩溶裂隙水,富水性较强~强。

主要地层为:志留系中统大路寨组(S2d)、泥盆系中统曲靖组(D2q)、上统宰格组(D3z)、石炭系下统岩关组(C1y)、上司组(C1ds)、摆佐组(C1b)、中统威宁组(C2w)、二叠系下统栖霞~茅口组(P1q+m)、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T1y)。

地貌上常表现为溶蚀、峰丛、溶沟、岩溶洼地(漏斗)等。

上述地层中部分夹有碎屑岩。

含裂隙水,富水性相对纯碳酸盐岩地层较弱;地貌景观常为垄状山丘和山地。

碳酸盐岩类地下水通过岩溶裂隙、岩溶管道、暗河、伏流等形式迳流,以泉及泉群等形式排泄;形态各异,显示出交替强烈、运移距离远、集中排泄的特点。

而碎屑岩及岩浆岩类以基岩裂隙水居多,靠大气降水渗入风化裂隙、构造裂隙中,一般多为近源补给、就近排泄,区域内地层地下水主要依靠大气降水补给,每年5月中下旬地下水水量、水位开始回升,6~9月为最高值,10~12月份进入平水期,水位、水量开始逐渐递减,到第二年4月份降为最低值。

与旧司组含煤地层直接充水有关的中~强含水层(段)为宰格组—岩关组(底板)、上司组—摆佐组—威宁组(顶板),其地下水迳流、排泄均各自成系统。

泥盆系上统宰格组(D3z)、石炭系下统岩关组(C1y)地下水补给条件好,常伴有岩溶大泉出露,水量丰富,是矿区供水水源及凿井取水的最佳层位。

区域内煤矿床在正常情况下,上覆中~强含水层(段)有较好的底板隔水层相隔,对矿床开采无直接影响;但受断裂构造影响,矿床(煤层)直接接触该岩溶含水层而形成间接充水。

下伏岩关组灰岩与可采煤层间距较近,间接影响矿床充水。

有可能形成底板突水。

2.2、区域地形地貌及气候特征矿区为了构造侵蚀、溶蚀高原中山地貌。

海拔村高2590.0~2922.5最低侵蚀基准面2235.1m,相对高差点332.5m。

地形南东高北西低,处于分水岭地带,矿区无常年性地表水体,仅有季节性冲沟,属长江水系,金沙江无河支流。

本区属于亚热诚带气侯,多年平均气温11.6℃,极端气温-13.3℃~33.5℃,年总体降雨量462.3~894.8 mm,平均738.2mm,一日最大降雨量93.2mm,月最大降雨量256.0mm,最长连续降雨16 d,降雨量45.5mm,年均蒸发量1696.1mm,11月中下旬至次年4月为降雪期,冰冻期最长可达140 d,冬季长而寒冷,主导风向为北风,最大风速24.0m/s。

2.3、区域地表水体本区域地处盘河、洒渔河分水岭地带,属垂直径流补给区。

区域内的树枝状溪沟为盘河及洒渔河支流。

河流属金沙江水系长江流域;现将区域内主要河流特征简述如下:1、洒渔河:蜿蜒流经测区西部,是昭通市境内主要河流。

境内流域面积2017km2,干流长186km,多年平均流量19.2m3/s。

河谷宽展,横断面呈“U”型,纵坡降1.6‰,阶地发育,支流呈树枝状。

2、盘河:发育于测区南东部,系大关河上游支流,迳流面积158km2,干流长度25km,多年平均流量2.64m3/s。

纵坡降小于1‰,河谷宽缓呈“U”型。

上述地表水体距离本矿区较远,对矿床充水无直接影响,部分支流地表水可作为矿山生产用水。

2.4、区域含、隔水层简述根据本区地层岩石组合类型、地下水的赋存与运移条件及地层富水性的强弱,将区内地层划分为四个含水层组:1、松散岩类含水层组:主要以第四系松散冲洪积、残坡积物为主。

岩性由次圆状砾石,砂土及粘土组成,结构松散。

该层富水性较弱,对矿床充水无影响。

2、碎屑岩类含、隔水层组:主要有下三叠统飞仙关组(T1f)、下二叠统梁山组(P1l)、下石炭统旧司组(C1dj)等,岩性为薄到中厚层状砂岩、泥岩,矿区煤层产于旧司组之中,含弱裂隙水,对矿床充水有直接的影响。

3、碳酸盐岩类含水层组:主要有下三叠统永宁镇组第一段(T1y)、二叠统栖霞—茅口组(P1q+m)、中石炭统威宁组(C2w)、下石炭统摆佐组(C1b)、上司组(C1ds)、岩关组(C1y)、上泥盆统宰格组(D3z)、中统曲靖组(D2q),岩性以碳酸盐岩为主,区内分布面积较广,岩溶溶蚀强烈,溶蚀地貌特征明显,富水性中等至强。

2.5、区域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特征1、在矿区范围内,地层岩性以岩浆岩及碎屑岩为主的分布区,地形切割深,相对高差大,向源侵蚀强烈,有利于地表水地下水的径流和排泄,而不利于补给。

地下水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以泉点形式于沟谷及地形低洼处排泄,形成了既是补给区又是排泄区的特点。

该含水岩组的富水性相对较弱,向深部地下水运动缓慢,过渡为弱承压含水层,富水性较浅部弱,此类含水层分布区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区。

2、在碳酸盐岩分布区,地层富水性和导水性各异,形成不连续的地下水面,地下水以暗河的形式在不同地带径流、排泄,该区各含水层组除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外,部分接受碎屑岩区地表水及地下水的补给,层地下水以滴状、脉状流为主,岩溶发育极不均匀,因此,这些地带为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区。

2.6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1、矿区地形地貌及地表水特征矿区地处洒渔河与盘河分水岭地带,地形总体为南东高北西低,一般海拔2590~2922.5m,区内最高标高位于矿区南中部山顶,高程2922.5m;最低点位于矿区北西部的矿权边界,高程2588m,最大相对高差334.5m,地形地貌总体为中山区。

矿区内冲沟特别发育,切割深,地形地貌有利于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排泄,矿区内最低侵蚀基准面为2588m。

2、含(隔)水层(组)特征矿区地层从新到老主要有:第四系(Q),二叠系下统栖霞组(P1q)、梁山组(P1l),石炭系中统威宁组(C2w)、下统摆佐组(C1b)、上司组(C1ds)、旧司组(C1dj)、岩关组(C1y),泥盆系上统宰格组(D3z)。

根据矿区及附近出露泉点的流量以及各含隔水层与矿床关系,将矿区的含、隔水层由新到老分述如下:(1)、第四系(Q)孔隙含水层矿区内主要分布在南部栖霞茅口灰岩分布地段,为高山平台残坡积与灰岩风化堆积物,岩性主要为红粘土、黄粘土及耕植土。

结构较松散,一般厚度13.57m。

有较多民井,山间沟口处有少量泉点,泉点受季节影响较大,枯季基本上处于疏干状态,对矿床充水无影响。

(2)、下二叠统栖霞组(P1q)岩溶强含水层下二叠统栖霞组出露于矿区南东部,岩性主要为灰、深灰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和少量白云岩、钙质白云岩、假鲕状灰岩组成,局部灰岩具白云岩化,显虎斑状构造和含燧石结构;平均厚度158.23m。

该岩组岩溶发育,大的洼地、漏斗、溶洞、落水洞多见;地下水动态变化,不均一性强。

据区域水文资料,平均地下水径流模数16L/s·km2,水质为HCO3~Ca·Mg型。

该含水层富水性强,但下伏有梁山组相对隔水层相隔,对矿床充水无直接影响。

(3)、下二叠统梁山组(P1l)相对隔含水层下二叠统梁山组矿区南东部呈条带状出露,岩性为为灰黑、黄绿、紫红色砂岩,粉至细砂岩和页岩为主,底部含姜节石;下部夹粉砂岩,泥质灰岩薄层、团块及钙质砂砾透镜体;上部夹石英粉砂岩、泥质菱铁矿岩、铝土矿砾岩及劣质煤透镜体,含黄铁矿结核及植物碎片。

厚20.16~26.47m,平均22.50m。

地表无泉点出露,钻孔揭露未发现涌漏水现象。

据区域水文资料,平均地下水径流模数0.8L/s·km2,该层富水性极弱,对矿床起隔水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