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
------类型4鉴赏诗歌构思立意的技巧
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体现出来。
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等都是比较常见的构思技巧。
1.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就是借助典型的小景物传达大境界,以典型的生活细节表现重大的社会内容,以平凡细微的事物反映深刻、重大的主题。
[典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春居杂兴二首(其一)
王禹偁[注]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注】〔王禹偁〕北宋诗人,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王禹偁从开封被贬官到商州,任团练副使。
此诗即作于次年春。
团练副使在宋代是一个常被用以安置贬谪官员的空衔,商州的生活条件在当时也很差。
试从“以小见大”的角度赏析本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卒章显志
诗言志,卒章显志作为一种言志的方式,是指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典题]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回答问题。
夜泊钱塘
茅坤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
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
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
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
诗歌尾联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什么?“短愁”指什么“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抑扬
抑扬就是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
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
抑扬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无论先抑后扬还是先扬后抑,前后的变化,无论是人物感情上还是景物描写上的变化都会很大。
所以大凡诗歌前后部分有强烈反差的就可以断定其用了抑扬的手法。
[典题](2011·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借古讽今
借古讽今是指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影射、讽刺现实,它是诗人借助历史人物或事件的评述来抒发诗人自己情感的手法,不是批评时政、劝喻当道,就是抒发自己的感慨不平,表达自己的志向抱负,属于间接抒情,抒情时很含蓄,既能把不便或不宜传达出来的情感传达出来,也增强了诗的可读性,意在言外,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典题](2008·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注]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托物言志
诗(词)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寄兴等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的特征描摹,来表达某种志趣志向、理想抱负、精神品格。
如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上阕以孤鸿自比,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惊恐、幽恨、孤寂之情及以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典题]阅读下面这首南朝诗,回答问题。
咏素蝶诗
刘孝绰[注]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鉴赏诗歌构思立意的技巧题的要点和步骤:
1.通读全诗,划分层次,指明行文构思的技巧。
(亮观点)
2.联系全诗,结合诗句分析这种构思的具体运用。
如结合诗句内容概述或阐释以小见大的小景、小事、小细节折射的大境界、大感情、大主题,抑扬的内容及反差,借古讽今中的古人、古事、古迹,托物言志中“物”的特征、品格、处境等内容。
(摆论据) 3.概述这种构思立意技巧的效果及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说妙处)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落梅陆游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请简要分析本诗的表现手法及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这首诗在行文结构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