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艺术手法之修辞手法

艺术手法之修辞手法


高考题型初接触:修辞
▪ 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题目二:诗人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诗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周围的景物和自 己的感情融合在一起,在诗人的眼里,花儿因为 伤时而流眼泪,鸟儿,是为了离别而惊心飞鸣。 形象地表现了作者感叹国破家亡的沉痛之情。
▪ 【答题指津】 ▪ 有关修辞手法的题,解答原则上分三步

▪ ①明确属于何种修辞格, ▪ ②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修辞所表达的内容;
▪ ③分析修辞所表达的积极作用(一般结合 作者情感)。
▪ 具体解答时必须依据题干的要求作答。
▪ 要回答好这类题,要求我们能辨识常见修 辞格,能分辨修辞所表达的内容,能熟悉
常见提问形式
▪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 岳阳而作此诗。
▪ 问: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 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 简析: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在作者眼中岳阳 楼仿佛高耸入云,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 连榻,在天上“行杯”,这一手法渲染了一恍若 仙境的氛围,增强了全诗的感染力。
艺术手法之修辞手法
3 赏 析 表 达 技 巧
艺术技巧 艺术手法
修辞 手法
表现
手法
表达 方式
比喻、比拟、夸张、排比、
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借代和对比)
象征、扬抑、对面写法、赋比兴
描写:1正面描写,侧面描写;2细节描 写,白描;3对比,衬托(动静,哀乐, 虚实)4描写对象5描写顺序 抒情: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 于景)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3用典抒 情(借史抒情,借古讽今)
3
修辞

手法
析 表现
表 手法
达 艺术构思

(篇章结构)

艺术技巧 艺术手法 艺术特色
表达 方式
比喻、比拟、对偶、夸张、 反问、设问、反复、反语、 对比、借代
想象、联想、对照、衬托、渲染、 烘托、用典、悬念、赋比兴、象征、 动静结 合、虚实相生、借古抒怀、 借古讽 今、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 情、以 哀景写乐情等。
作业
▪ 1比喻的定义 ▪ 举例: ▪ 比喻的作用: ▪ 2比拟、夸张、排比、 ▪ 对偶、反复、设问、 ▪ 反问、借代、对比
▪ 修辞手法 表 达 效 果
▪ 比喻化无形为有形,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 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使表情达意更形象生动
▪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充满感情,表意丰富;语言 生动有趣,色彩显明,描写形象。人格化,丰富 情感,美化语言
▪ 设问吸引读者,启发思索,深入论证,掀起波 澜。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强化情感
▪ 反问语气加强,语意加重,激发情感,烙深印 象。 加强语气,增强情感
▪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 情,使语言简练、含蓄。以奇代凡,简练含蓄
▪ 夸张渲染气氛,增强感染力,丰富联想;创造 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 对偶表意凝练,抒情酣畅;语句整齐,有节奏感 ,有音乐美,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句式整齐 ,富有节奏感
▪ 排比 说理,严密透彻;抒情,淋漓尽致;叙事 ,全面周到。一气呵成,文气贯通,结构紧凑, 文意贯通,语势强劲。使结构紧凑,加强气势
▪ 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 奏。突出强调,加强节奏
▪ 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 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 简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 雁,水上浮萍”比喻朋友的分别;下片用“尘随马去, 月遂舟行”比喻对朋友的思念,这个手法形象地表现 了作者的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 方法?请具体说明。
▪ 请分析这首诗歌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艺术手法、艺术技巧)?
高考题型初接触:修辞
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题目一、请分析上句话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 答:这句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其中,花千树
、星如雨都是指彩灯。这里形象地描写了 元夕灯市一片繁华热闹、异彩纷呈的世界.
▪ (2005·全国卷Ⅰ·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 后回答问题。(8分)
▪ 春行即兴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 (1)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 法?请具体说明。
▪ 答:
▪ 答:
▪ [参考答案]
▪ (1)①对偶
▪ ②“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 ”对“空啼”。
二、阅读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回 答问题。
问: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 什么感情?
答:后两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作者把敬亭 山人格化了,仿佛敬亭山也对作者充满了情 感,这个手法丰富了诗人对山的依恋,对隐 居生活的喜爱之情。
高考题型初接触:修辞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题目一:请分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 向东流。”一句的艺术手法。6分
答: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步骤一)。作者 将自己的感情比作滚滚东流的江水(步骤二),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作者愁绪的浓厚,深远和绵绵 不绝。(步骤三)
篇章结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曲 笔入题、卒章显志、点面结合、承上 启下、以景结情、总分结合、以小见 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 、画龙点睛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我们先讲修辞
▪ 【内容解说】 ▪ <考试说明>对常见的修辞方法作了明确的
规定,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 、反复、设问、反问八种。 (借代和对比)
▪ ②使诗歌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酣畅 的抒发了作者春行的愉悦之情。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 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
▪ 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
▪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