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学生矛盾冲突的几种办法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解决学生矛盾冲突的办法多种多样,根据矛盾冲突的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科学地进行处理,才能缓和矛盾,平息冲突,使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展开。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采取的办法有:①“直接了当法”;②“迂回法”;
③“调节缓和法”;④“限制约束法”。
[关键词]学生;矛盾冲突;处理办法
一个班级,一个学校,都是集体,在每一个集体里生活的是一个个充满鲜明个性的个体,就不可避免的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矛盾产生后,教师惊慌失措、撒手不管或简单的处理,都会造成更大的混乱,影响机体的稳定,甚至影响学生的是非观。
根据矛盾冲突的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科学地进行处理,才能缓和矛盾,平息冲突,使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展开。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采取的办法有:
1.“直接了当法”
所谓直接了当法就是面对矛盾冲突果断处置,迅速控制局面,最大限度地减少冲突导致的影响和破坏。
①“直接了当法”的适用。
“直接了当法”适用于那些是非明确、事实清楚、矛盾冲突一方有明显错误或性质恶劣、危害较大的矛盾冲突事件。
这类矛盾冲突如:一名同学偷拿另一名同学的东西;一方依仗自己身体强壮欺辱另一方;一方嘲笑另一方残疾等。
②“直接了当法”的具体做法:旗帜鲜明地表明立场和态度。
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泾渭分明,批评一方保护另一方,毫不含糊。
此时如果优柔寡断,就不能让学生明辨是非,不能迅速解决问题。
③“直接了当法”的缺点。
“直接了当法”一般比较激烈,会不可避免的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需要事后采取一定措施逐步缓解补救。
2.“迂回法”
“迂回法”就是在矛盾冲突各方对错不明显,是非不是很清楚或情况不明了,而矛盾冲突又激化在即时,想办法避开眼前矛盾,避免矛盾激化,然后通过细致的工作和有效策略解决问题。
①“迂回法”的适用,一般用于情绪对立,相互纠缠,以及道德等引起的矛盾冲突。
如:班级干部落选,没有得到某项荣誉,而每每与班干闹矛盾;同学之间因误会而敌视,处处顶牛、作对,给对方制造麻烦;有些学生思想偏激,我行我素等引起的矛盾。
②“迂回法”的具体做法:“迂回法”的目的是让矛盾冲突双方冷静下来以避免矛盾升级,因此,让矛盾双方回到理智的轨道上来是关键,而在事实不清是非不明的情况下,无法去批评任何一方,这就要考虑如何去避开眼前矛盾焦点。
手段一:转移场所。
矛盾双方分开,暂时缓解矛盾。
手段二:转移注意力,把矛盾双方的注意力转移到具体问题上,分散对矛盾问题的注意力,达到缓解目的。
手段三:转移活动内容,如:转移话题,避开双方的语言刺激。
手段四:转移情绪,处于矛盾冲突中的双方往往情绪偏激,因此
可以通过调整情绪而回到理智的轨道上来。
③“迂回法”的缺点:不能立即解决问题,后续工作多,需要大量时间。
3.“调节缓和法”
所谓“调节缓和法”就是向矛盾双方说明道理,陈述利害,在双方达成谅解或忍让的基础上缓和情绪,不再对立,使矛盾不再激化。
调解缓和的后果是没有输方没有赢方,双方都不会十分满意,但也不会感觉自己完全吃亏。
①“调节缓和法”的适用。
适用于非原则性、危害性不大的矛盾冲突,如:学生之间开玩笑,而后口角、谩骂、矛盾升级,排队顺序不清,值日责任不明等。
②“调节缓和法”的做法:由老师或班干或第三方同学出面,通过说服、劝告,甚至是必要的警告,让冲突双方认识冲突的危害或后果,而自动妥协;也可由第三方劝说其中一方主动放弃,自动调节,待缓和后双方再作批评和自我批评。
③“调节缓和法”的缺点:只能暂时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不彻底。
4.“限制约束法”
所谓“限制约束法”就是按一定的规章和纪律的要求,约束一方或双方的言行,削弱形成矛盾的力量。
①“限制约束法”的适用:适用于非原则性的冲突。
②“限制约束法”的做法:根据纪律和道德的要求,告诫双方不要哪些行为,再配以必要的检查、监督手段消除矛盾。
③“限制约束法”的缺点:有一定强制性,矛盾双方不一定发自内心的按要求去做,可能有抵触情绪。
总之,解决学生矛盾冲突的办法多种多样,而又各有千秋,只要把握规律对症下药,很多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