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了解联系的含义。
2.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3.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政治认同:认同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2.科学精神: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分析周围的人和事,能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
一、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01内部诸要素之间的□02相互依赖、□03相互影响、□04相互制约和□05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的主要表现(1)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与□06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2)每一事物□07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08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3.联系的普遍性的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09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避免用□10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1.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01固有的,不以□02人的意志为转移。
2.分类: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03自在事物的联系和□04人为事物的联系。
3.联系的客观性的方法论要求(1)从事物□05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2)人们可以根据事物□06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07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08新的联系。
三、联系的多样性1.含义:事物的联系是□01多种多样的。
2.表现:联系可分为直接联系和□02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03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04偶然联系等。
3.联系的多样性的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05条件。
要一切以□06时间、□07地点和□08条件为转移。
思考Ⅰ.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这种观点正确吗?提示:此观点错误。
(1)所谓联系的普遍性,有两方面含义:每一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从内部构成要素看,是普遍联系的;从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看也是普遍的;从事物发展的历史趋势看,该事物与过去和将来的联系也是普遍的。
联系是普遍存在的。
(2)每一事物与其周围事物的联系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相对的,不能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着的。
否则,就会主观臆造不存在的联系,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条件性、相对性,从而极易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
Ⅱ.“乌鸦叫丧,喜鹊报喜”是事物之间的客观真实联系吗?提示:不是。
这是人们主观臆造的联系,不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Ⅲ.太空育种作为人为事物的主观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
这种观点正确吗?提示:此观点错误。
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探究活动一: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情景:材料一处于亚热带的印度、缅甸等国家,蛇是非常多的,蛇的主要攻击对象是青蛙。
蜈蚣是一种小动物,它那发达的毒腺足以使比它大得多的毒蛇毙命,一般的毒蛇对它无可奈何。
青蛙在毒蛇面前是弱小者,但它可以以蜈蚣为美食,蜈蚣不怕凶狠的毒蛇却怕青蛙。
有趣的是,捕蛇者经常发现三个冤家对头却相安无事。
毒蛇、青蛙、蜈蚣是不会有谋略的,可是经过了世代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它们不仅形成了捕食弱者的本领,也形成了利用自己克星的天敌保护自己的本领。
如果蛇吃了青蛙,自己就会被蜈蚣所杀,而蜈蚣若杀了毒蛇,自己立刻会成为青蛙的盘中餐,而青蛙如果贪吃蜈蚣,毒蛇便会毫无顾忌地把青蛙吃掉。
所以,它们相安无事。
材料二据报道,为了坐上教室里“人气宠儿的最佳风水方位”,某市一名中学生在网上占卜后,缠着老师给自己调换座位,理由是这样能提高自己日益下降的学习成绩。
问题探究:(1)青蛙、毒蛇、蜈蚣之间存在一种什么关系?提示:三者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从生物学上讲是一种食物链,从哲学上讲,这就是联系。
(2)材料一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呢?提示:食物链的存在,生动地体现了生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其实,不只是在生物界,在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种事物和现象,都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制约之中。
(3)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认识材料二中的中学生的做法?提示:材料二中的中学生做法错误。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学习成绩的高低和座位没有必然的联系,该同学的思想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1.两方面理解联系的含义(1)从主体看:一是事物之间,二是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
(2)从内容看: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等都是联系的内容。
2.正确理解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的普遍性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从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看,是普遍的。
二是从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看,是普遍联系的。
三是从整个世界看,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需要注意的是,联系是普遍的,并不意味着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2)联系观的地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起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
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的普遍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事物自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就是规律。
(3)联系观点的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从客观事物本身的真实联系去把握事物,去认识和处理问题,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反对孤立地看问题。
3.联系的客观性(1)联系的客观性的含义: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不能“消灭”联系,也不能“创造”联系。
(2)联系的客观性的原因:事物的联系就其与人的实践活动的关系来说,可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
自在事物中的机械、物理、化学、生物的联系在人产生之前它就存在着,当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尽管它体现出“人化”的特点,但这种联系仍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为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反映了客观的联系才是有真实性,并经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够形成,就其本质而言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3)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这并没有否认事物的客观联系。
(4)联系客观性原理的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特别提醒我们既不能否认联系的客观性,把主观臆造的联系强加给事物;也不能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在事物的联系面前无能为力。
1.在过去10年里,格陵兰岛冰川融化的速度正在不断加快。
科学家警告说,这一现象将会导致海平面升高,并导致世界各地出现更多严重的洪涝灾害和暴风雨,而且也会影响到动植物的生长、珊瑚礁的形成、飓风的威力、气流的变化以及区域性气候等。
上述材料体现的哲理是()A.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B.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D.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明晰:(1)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吗?(2)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吗?(3)联系是无条件的还是有条件的?提示:(1)不是,联系具有条件性。
(2)不能,联系具有客观性。
(3)有条件的。
[答案] A探究活动二: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情景:在英国的好些地方,看村子喂的猫多还是少,就可以知道那里的苜蓿长得怎么样。
苜蓿靠土蜂传播花粉,地里田鼠太多,土蜂的活动就受到影响。
村子里喂的猫多,田鼠就不能那么放肆了。
因此猫的多少和苜蓿的收成有密切的关系。
问题探究:(1)上述材料体现了联系的什么特点?提示:上述材料说明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
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猫、田鼠、苜蓿、土蜂之间形成不同的联系。
只有承认联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2)用联系多样性原理,说明上述材料对我们的生活学习的启示。
提示:我们不仅要看到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还要把握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重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
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懂得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自觉的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办事情。
1.理解联系多样性的表现(1)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2)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3)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苹果落地——万有引力定律(非本质联系)(本质联系)(4)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人总要死——怎么死(必然联系)(偶然联系)2.正确理解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的关系(1)联系具有多样性,是指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多种多样。
要求对于多种多样的联系必须具体地加以分析和研究,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否则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就成为了一句空话,对于具体问题的认识和解决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
(2)联系具有条件性,是指任何事物都处于一定的联系之中,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脱离联系、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认识事物就要认识它存在的条件,改造事物就要改造事物存在的条件,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3)联系的多样性同事物所处的条件是密切相关的。
联系是有条件的,事物离开了条件,联系就不能产生;事物联系的条件不同,事物联系的具体方式就不同。
因此,联系的条件性决定了联系具有多样性;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3.联系多样性的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法国小城格拉斯盛产玫瑰,格拉斯的玫瑰提炼出的精油是诸多顶级香水的原料。
如今,格拉斯玫瑰漂洋过海,来到了我国云南鹤庆县安家落户,当地许多贫困户通过种植格拉斯玫瑰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格拉斯玫瑰成了该县的“扶贫花”。
“洋玫瑰”变成“扶贫花”表明()①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②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决定联系的条件性③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④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价值的创造性实现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明晰:(1)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吗?(2)什么决定联系的多样性?提示:(1)不是。
(2)联系的条件性决定联系的多样性。
[答案] D知识点一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认为()A.任意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直接联系B.联系具有客观性,不存在人为事物联系C.联系具有普遍性,但不具有多样性D.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答案 D解析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没有孤立的事物存在,D符合题意;联系是普遍的,但联系是有条件的,A错误;联系具有客观性,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存在的,B错误;联系具有多样性,C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