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历年阅读分析题及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历年阅读分析题及答案

2000年4月五、阅读分析题阅读分析题阅读分析题阅读分析题(20分)阅读巴金的散文《废园外》,并写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赏析文章。

答:(1)主题:通过对“我”走过一个废园,想起几天前敌机夫炸昆明,炸死园内一个深闺少女的叙写,表达巴金对青春的留恋和赞美,对扼杀年轻生命的控诉,对日军暴行的抗议。

(4分)(2)艺术特色:①根据抒情的需要,以简洁的语言描写、记述。

(3分)②以“花”和“毁了的楼房”这两个对立的形象为抒情线索,通过“我”晚饭后出去散步串连全文。

(3分)③“花”是青春、美好、生命的象征,“毁了楼房”是残败、废弃、死亡的象征,两个形象放在一起,具有强烈的悲剧色彩。

(3分)④情感深厚真挚,富于感染力。

(2分)2004年4月五、阅读分析题(20分)40.阅读凌叔华的短篇小说《绣枕》,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评析文章。

要求:1.围绕作品的主要线索“绣枕”,着重评析作品的心理刻画、细节描写和结构特点。

2.观点鲜明,分析细致,条理清楚,语言通顺,书写整洁。

《绣枕》是凌淑华短篇小说中的代表作。

文如其人,作品淡雅幽丽,温婉细致,富有女性温柔的气质。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美丽温柔的深闺小姐,她长时间地在家中默默地精心刺绣一对靠枕,完工后将其送给白总长,以便这位上层人物请客时为人赏识,纷纷来说亲。

但绣枕送去的当晚,却被醉酒的客人吐脏踩坏,最终丢给家中的佣人。

小说以此反映了旧时代的中国女性难以掌握自己命运的苦闷心境,描绘了中产人家温顺女性的孤寂和忧郁的灵魂。

幽闭的闺阁是大小姐生活的全部空间,在那死寂闺房中,她恪守着传统的闺阁之道,企盼通过绣枕攀上一门好亲事,过上幸福的爱情婚姻生活。

她内心对幸福未来的憧憬与渴望是何等强烈,这一切全部融注在绣枕的动作上。

“脸热的酱红,白细夏布褂汗湿了一背脊”;为了“绣那鸟冠子曾拆了又绣,足足三次,一次是汗污了嫩黄的线,绣完了才发现;一次是配错了石绿的线,晚上认错了色;末一次记不清了”;“那荷花瓣上的嫩粉色的线她都洗完手都不敢拿,还得用爽身粉擦了手,再绣”……她以为用全部心力做出精美无比的靠垫,送于白总长,人家会由此注意到做靠垫的人,以此与其二少爷成就美好的姻缘;就算这不能实现,“大家看了(靠垫),别提有多少人来说亲呢,门也得挤破了。

”但大小姐内心这一热切渴望没有人能够真正了解,精美的绣枕遭人唾弃变得肮脏、残缺不全的遭遇象征着大小姐备受冷落遭人蹂躏的悲惨命运。

大小姐是孤独的,被抛弃的,处境悲凉,引发了读者对人物的同情与怜惜。

小说“怨而不怒,哀而不伤”,其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1.叙事模式独特从叙事角度看,作者采用纯客观叙事,始终与小说人物保持一定距离,不动生色地叙述几乎让人感觉不到作者对主人公的感情态度。

从叙事结构上看,作者突破传统的情节结构,将大小姐富于戏剧性的经历通过两个场景“绣枕”和“看枕”呈现,极力淡化了情节。

小说没有直接描写“大小姐”的情感和命运,而重在通过人物的外在言行来刻画两个场景中人物的两种完全不同的心理,从而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人物遭遇的不幸,使读者产生悲悯之情。

2.人物心理刻画细腻传神作者善于细腻传神地刻画人物心理,如在“看枕”场景中,当弄脏的枕片摆在大小姐面前的时候,她“默默不语”,只是对着绣花片子出神,她想起夜里做过的梦,她从未经历过的娇羞,小姑娘的羡慕,女伴的嫉妒,她知道,那只是幻境,永远不愿再想它来缭乱心思。

这体现了一个女性的温婉与柔顺,没有大喜和大悲,也没有叛逆和愤激,只有一点淡淡的忧郁和感伤。

3.笔调清淡透逸,富于诗情画意整篇文章“怨而不怒,哀而不伤”,像刺绣的针脚那样繁密细致,凄艳幽婉。

2003年五、阅读分析题(本题20分)40.阅读武桂芳的散文《怀远天的老人》,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评析文章。

要求:(1)本文着重表现了父女之间纯朴、深厚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远方的父亲深切的感激与思念。

(2)作品很好地把家庭的不幸、亲人的离散与国家、民族的灾难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情感的表现具有一定社会历史内涵。

(3)作品对父女亲情的表述时间跨度很长,这既真实地表现出“我”对父亲看似很“迂”、其实十分真切含蓄的关爱逐步理解的过程;也反映了“我”与父亲之间不断的情感积累,使得父女之情历经时间的浸渍沉淀而更加珍贵。

(4)作品对父亲形象的刻画,选取的都是身边细微之事,处处体现着作者细腻的艺术感觉,真实自然而意味隽永。

(5)作品的语言质朴单纯,平易朴素,虽素淡平实却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所谓的“远天的老人”就是作者的父亲。

文章写了“我”与父亲之间的四件事:我读初中时,学校离家很近,但父亲坚持每天接送我;"一二八"事变后,父亲依然接送我读书,但却多了愁容和皱纹;高中时一年立夏,父亲给我送茶叶蛋;我出嫁时父亲给我带上信封信纸。

作者用几件很平常的小事,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教子甚严、爱子甚切,同时又历经沧桑,忧郁愤懑的父亲形象。

文章写出了作者对父亲的爱与思念。

这份思念因纷飞的战火和艰难的时局而显得尤为沉重。

文章写在抗战时期,作者写的是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但这些生活的点滴却折射出了时代氛围。

战争不仅毁灭了财产,继之是亲人的死亡,生活由和谐、安静变为灰黯惨淡。

父亲也由一个不喜言笑但平静淡然的人变得恐惶、忧郁、愤恨。

所以说,这篇散文在表达对父亲的赞美与思念的同时,也谴责了侵略者带给中国人民的深重的灾难。

艺术上这篇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朴素。

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没有华丽的辞藻,甚至没有大段的抒情,但节制而生动的叙述却自有一种感人的力量。

此外,这篇散文细节的捕捉与表现也很成功,比如写父亲的表情:“在烟雾中的父亲的头常常低垂着,眼睛固定地死盯着地板,在沉思,额上添上了许多皱纹。

”写父亲的语言“今天是立夏,我给你带来四个茶叶蛋,煮熟了的,别吃完,留二个明天当早餐,想想看,蛋要十四个铜板一个呢……”父亲的良苦用心:“一叠父亲惯用的红线条的中国信笺,红框子的信封,和几十张的五分邮票。

”细节的运用不仅使父亲的形象更为丰满生动,而且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005年4月五、阅读分析题(20分)40.阅读王任叔的小说《河豚子》,结合作品实际,请就下列三个方面写成不少于600字的短文:(1)简要概括作品的主题思想;(2)具体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过程;(3)简要说明人物心理刻画对体现作品主题的作用。

要求观点鲜明,分析细致,条理清楚,语言通顺,书写整洁。

(附王任叔《河豚子》原文)反复品味了著名作家王永叔的一篇微型小说《河豚子》后,我被深深的感动了。

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是现代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优秀微型小说。

这篇微型小说写了旧中国一家穷苦百姓迫于迫于生计,在走投无路之下寻求“解脱”而不得的故事。

“爸爸”弄来一篮河豚子,试图以此了结一家老小的残生。

当毒鱼下锅后,“爸爸”不忍目睹一家人被眼睁睁毒死的惨况,借故躲出家门。

但他不晓得,一家老小为了与他共享锅中的“佳肴”,一直忍饥等到他回来。

由于河豚子在锅里煮了整整一天,毒素已经消失了,当他无可奈何怀着同归于尽的悲痛心情吞食了这“毒物”后,却没有中毒而死,一家人还是要安安稳稳地挨饿。

小说开头主动寻死和结尾求死不得的巨大情节反差,折射出旧中国穷人欲生无路,欲死无门的悲惨境况。

小说同时也写了穷苦百姓相亲相爱,互相扶持的朴质精神。

“爸爸”是小说的主人公,作者从他的角度展开叙述,细腻地描写了他的心理活动过程:首先他因穷困无奈弄回毒鱼的心理矛盾;接着写他看到妻儿的欢呼后不仅伤心而且充满恐怖;再次写他怕见全家中毒的惨象而外出;然后写他归途中心情的沉重和见到妻儿欢笑等待的意外;接着他不得不直面全家人食毒鱼而死的痛苦;最后写他面对求死不能的现实后更深的痛苦和无奈。

总之,小说细腻地展示了这个父亲在悲剧中由痛苦、无奈到恐怖、绝望再到更加痛苦、无奈的心理全过程。

可以说,人物心理是这篇小说落笔的重点。

这样处理不仅可以略去了不必要的情节交代,使叙述干净利落,而且可以使读者对人物的悲惨处境感同身受,从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更好地表现小说的主题。

2005年7月五、阅读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20分)40.阅读鲁迅的散文《雪》,写一篇300-500字的评析文章。

要求:(1)文章应包含对作品主题和艺术特色等方面的评析。

(2)分析应联系作品实际,观点正确,条理清楚,语言通顺,书写整洁。

鲁迅这篇文章前面的“江南的雪”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充满童趣、美丽、和谐的画面,抒发了眷念故乡,回忆儿时的美好情怀;文章后面的“朔方的雪”是文章的中心部分,作者热情赞扬了朔方的雪的战斗精神,和对壮丽斗争的向往,同时也流露了作者当时那种尚未明确看到革命前途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

《雪》是一篇寓情于景的散文。

作者采用铺衬的手法,首先对江南的雪景进行了描绘,以"暖国的雨"的单调衬托了江南的雪花的娇艳明媚。

同时对;暖国的雨"提出的问题,又为后文写朔方飞雪,设下了伏笔,反衬出朔方的雨被凝结成雪的不幸。

作者赞江南的雪:蕴涵着"青春的消息",如同那"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不仅说明了江南雪花的特点,也表露了作者对江南柔雪充满了怀念与喜爱的感情。

为了更真实地突出江南雪景的生机勃勃,在勾画了自然景物后,文章第四自然段的开头,作者用"但是"这个转折词巧妙地转到对朔方飞雪的描写,并表明朔方的飞雪和滋润美艳的江南柔雪是截然不同的,和它们相伴的是失去了生命力的枯草。

在这里,作者不仅如实地描画了朔方严冬的景象,而且也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在这恶劣的环境下,朔方飞雪并不安于孤独凄凉的境遇,而;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这里作者以炽烈的感情,豪放的语言,刚劲的笔力,描写了朔方飞雪磅礴的气势。

我们从朔方飞雪冲破酷寒的压迫,自由驰骋于太空的壮举,可以自然地联想到当时作者及进步人士所进行的种种不屈的斗争。

作者借朔方飞雪奋飞的情景,抒发了朔方飞雪追求自由的精神,同时对它不幸的遭遇也寄寓了深切的同情。

全文虽然流露出了一种孤寂的情绪,却掩盖不住其中闪现着的理想光芒及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2006年4月五、阅读分析题(20分)40.阅读李广田的散文《他说:这是我的》,结合作品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评析文章。

要求:(1)简要阐述作品的主题思想;(2)简述作品的主要艺术特色;(3)观点鲜明,分析细致,条理清楚,语言通顺,书写整洁。

(附李广田《他说:这是我的》原文)李广田《他说:这是我的》是一篇形象生动的说理性散文。

文章语言朴实,却放射出思想的灵光,作品的主题思想可从两方面来概括:1.批评狭隘的个人占有欲,提倡大众共享的集体意识作品开头描述了作者身边的一件琐事:一个老朋友和其小儿子为抢夺一颗圆滑而光彩的石子发生了纷争,后来做父亲的还是将石子送还了儿子,并告诉他家中的一切包括自己都是属于儿子的,儿子于是不要了,开始和父亲相互推让石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