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响度大小与振幅及发声体距离远近有关,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
(3)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响度大小与振幅及发声体距离远近有关,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
(2)组织不同学生利用各种乐器发声及本人参与发声来认识音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引导组织和学生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声乐基础知识的乐趣。
(2)通过学习声音的三要素,提高学生对乐音的审美能力。
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声音三个特性及相关影响因素,知道噪声防治的途径。
【难点】正确区分音调和响度。
三、课前预习
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传声。
3、声音在_______、_______体中比________体中传播的快,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
四、课内探究
【学点一】音调
[做一做]请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都说“声音的特征”,其他学生听后区分这两次声音有何不同?
学生分析总结:女生声音高,男生声音较低。
【试一试】用一张硬卡片分别以不同的速度拨动梳子的梳齿,仔细听卡片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猜一猜】声音的高低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学生猜想:可能与梳齿的振动快慢有关。
【点拨】师:快速拨梳齿,梳齿振动快,缓慢拨梳齿,梳齿振动慢。
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频率来表示。
【小结归纳]】
1.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2.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声源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反之越低。
【点拨】师:通常女生比男生的音调高。
女高音、男中音就是指音调的高低。
跟踪练习:
1、音调指的是声音的_________,频率指的是____________,二者的关系是:物体振动的频率越____,音调越_____,频率越____,音调越_____。
2、频率的单位是_________,简称为________,用符号______表示。
【学点二】响度
1、将手按在自己的喉咙上,分别小声和大声发出声音,通过感觉声带的振动来猜测决定声音响度的因素。
2、探究实验:观察比较音叉发声的响度和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将实验结果填入下表:
次数乒乓球弹开幅度音叉振动幅度响度
1
2
结论: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______;幅度越小,响度越______。
(阅读课本21页响度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明确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跟踪练习:
1、响度是指声音的________,它与物体振动的_________有关。
2、另外,根据实际生活经验我们可以判断:人离发声体越近,会感觉响度越____,离发声体越远,会感觉响度越______。
这就是说,响度的大小还与距离发声体的______有关。
3、响度不同的声音,波形有什么不同?
【学点三】音色
活动:用录音机播放分别由小提琴和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
设疑:为什么不同乐器发出音调相同的声音,我们也能分辨它们呢?
音色是由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____所决定的。
跟踪练习:
1、钢琴和笛子不可能发出相同的_______。
挑选瓷器时,常轻轻敲它一下,这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_来判断瓷器是否有破损。
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根据敲打物体发出的声音来鉴别物质,以下做法中用以达到这一目的的是()
A.瓜农用手拍打西瓜B.铁匠用小锤敲打烧红的铁块
C.瓦匠用瓦刀敲打砖D.自行车上敲击车铃
3、音调和响度相同、音色不同的声音,它们的波形是否存在区别?
【学点四】控制噪声
自学课本“噪声的防治”部分,完成下列题目:(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展示)1.控制噪声的三个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减弱噪声途径有哪些?举例说明。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学习小结
本节课你所掌握的知识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后延伸
(一)填空题
1.描述声音的三个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医生听诊器的作用在于增加声音的________。
3.在物理学中,用______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它是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______。
4.人们把高于________Hz的声音叫做超声,把低于________Hz的声音叫做次声。
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5.男同学一般比女同学发出的声音沉闷、浑厚,其原因是男同学声带振动的频率和女同学声带振动的频率相比( )
A.较高B.较低C.一样D.无法比较
6.用大小不同的力按同一个琴键发出的声音,不同的是( )
A.声速B.音调C.响度D.音色
7.用同样的力弹同一钢琴的C调音符4和F调音符4,声音不同的是( ) A.声速B.音调C.响度D.音色
8.用同样的力弹钢琴的C调音符4和手风琴的C调音符4,声音不同的是( ) A.声速B.音调C.响度D.音色
9.日常所说的“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是指( )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D.以上说法都不对
10.站在桥洞里说话时,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 )
A.桥洞两端是开口的,不能产生回声
B.桥洞反射产生的回声从洞口跑了
C.桥洞窄小,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
D.桥洞两侧的回声正好抵消
11.频率为60 Hz的声音,每分钟振动次数是( )
A.60次B.1800次C.3600次D.缺少条件,无法计算
12.不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440次;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次。
不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比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 )
A.音调高B.音调低C.响度大 D.响度小
13.小虹同学是校乐队的小提琴手,上物理课时,物理老师请小虹给同学们演奏了一首曲子,并请同学听粗琴弦与细琴弦发出声音的不同,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比细琴弦的高
B.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比细琴弦的低
C.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细琴弦的一样高
D.无法比较音调的高低
14.下面措施中哪一个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A.做一个外罩将声源罩住
B.在耳孔中塞一团棉花
C.在马路旁植树造林
D.换用噪声小的机器
15.下列哪种措施可以减弱噪声()
A.停止使用一次性白色泡沫饭盒
B.科学家研制氟里昂的代用品
C.在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装消音器
D.为了推销商品,商场在门口安装高音喇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