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发展史概述:黄金是一种贵金属,其颜色亮丽,质地偏软易于加工,从古至今受到人们的追捧,公元前三千年以前,黄金在古国埃及第一次被人类所认知。
自此就与人类的发展形影不离地交织在一起。
黄金凭借其耀眼的光彩,成为人们用于装饰的首选材料。
黄金是化学符号为Au的金。
Au的名称来自罗马神话中的黎明女神欧若拉Aurora 意为闪耀的黎明,古代印加人把黄金视为太阳的汗珠,古埃及的法老坚持要埋葬在黄金这种神之肉里,圣经马太福音提及的东方三博士带来的礼物之一就是黄金,圣经启示录形容圣城耶路撒冷的街道由纯金制作,其《圣经》有400多出提到黄金,据说上帝也喜欢黄金,他曾指示代理人摩西要用黄金来装置布置膜拜他的圣所,圣幕。
到我国马王堆出土的黄金面具,这些都说明了全球人们对黄金的宠爱。
在古代黄金也是帝王皇权的象征,一般平民很难拥有,而从皇家专有黄金到普通民众参与黄金投资经历了很长的历史发展过程,而黄金也伴随着人类的发展经历了皇权专属——一般等价物——货币化——非货币化的发展历程。
一,皇权的垄断19世纪以前,由于金矿尚未被人们大面积发现,黄金又以奴隶及囚犯开采为主,受技术限制,产金量极其有限,皇室贵族往往把黄金拥有当作权势和财富的象征,而宗教供奉神灵更是以黄金为主,修葺的金像金樽举不胜数。
有限的产量使得黄金的流通极其困难,掠夺杀戮是获取黄金的主要手段,从古巴比伦到古罗马,古埃及都书写着人类掠夺黄金的罪恶历史。
早在公元前4500至3100年,在古埃及时代的社会生活中各方面都在使用黄金,以太阳为核心的宗教观念使得黄金崇拜在埃及得以大肆发展,黄金被认为是“可以触摸的太阳”,是神的一种恩赐,埃及法老大量使用金饰装饰自己的饰物,包括生前的宝座/死后的棺材都大量用黄金来包裹或制造,而祭祀神明黄金也被广泛使用庙宇或神像的装饰,可以说黄金贯穿着整个古埃及历史中。
根据古希腊史学家罗多德的记载,吕底亚人是我们所知的第一个使用铸造的,使用金币和银币的民族,他们可以说是最早的零售商。
由于吕底亚文明处在各文明地区的交通要道上,贸易的繁荣和商业活动对简单兑换流通货币的黄金产生了自然的要求,黄金作为货币的转变在社会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促成了黄金的大众化,因为它的使用和拥有不再是君王的特权。
古罗马帝国时期,虽国力强大,疆土之广,每年的黄金产量至少在5吨以上,但奢侈爱炫耀的罗马人仍面临黄金严重短缺,他们不得不面临货币供应不足,承受萧条之苦,公元260年,加列努斯皇帝登基后罗马物价开始大幅上涨,每年以9%的水平上涨,而小面额的罗马银铜币基本无什么价值,仅靠金币勉强维持。
直至公元306年著名的君士坦丁大帝即位后发行拜占庭金币,拜占庭金币因其重量及纯度的稳定可靠持续发行了700多年,是历史上发行期最长的金币。
拜占庭的金币几乎受所有人的尊敬,没有一个王国的货币可以比得上它,今天开来,它可谓是"中世纪的美元"。
二,欧洲黄金梦:欧洲很早就想把黄金整合到自己的货币体系中,1400年欧洲本地的黄金产量不足4吨,而黄金作为货币工具却被广泛使用,这些黄金仅可造出100万枚达卡特金币,而对于硕大的欧洲来说,根本无法满足其需求,许多地区还是施行以物换物的交易方式,黄金的短缺成为15世界发现新大陆的直接诱因,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就在给伊莎贝拉的提及发现新的黄金是政府支持探索新大陆“黄金中国及印度”的主要目的。
在哥伦布的日记中有60多处提及黄金,此次探险的目的可见一般。
而其后西班牙探险者皮萨罗在发现秘鲁古印加王国后。
掠夺了近5吨的黄金,这比但是全欧洲一年的产金量还要多。
随着西欧海上贸易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了领土扩张及殖民掠夺的过程中,到16世纪期间,西班牙发现新大陆的黄金使得世界贵金属的产量一年增加7吨以上,大约是之前的2倍,而葡萄牙人在巴西发现了黄金,到18世纪黄金产量又增加一倍。
美洲大陆的成为西欧殖民国家源源不断供应黄金的供应地。
据统计15世纪中,葡萄牙仅从非洲就掠夺了276吨黄金,而西班牙16~19世纪从美洲共掠夺了大约2500吨黄金。
三,一般等价物的转变—金本位制诞生:1 9世纪以后,黄金生产力迅速扩大,俄罗斯,美国,南非,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地发现了大量且丰富的金矿资源,成为产金大国,1908年世界黄金的产量是1848年的100倍以上各种黄金总量可以熔炼成边长10米的大金块,而1500年的边长至有2米(此前3000年文明的积累)。
至19世纪后半叶,人类生产黄金超过了过去5千年的总和,随着产量的提升,黄金被更广泛的应用,黄金从帝王走向了社会,黄金的另一主要功能被体现。
黄金作为世界性的交易媒介和财富计量标准已有几千年历史,在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后,以黄金作为货币金属进行流通的货币制度逐渐确立(金本位制),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受限于1717年实行了金本位制度,到1816年英国颁布的《金本位制度法案》才给予确认,到19世纪,德国,瑞典,挪威,荷兰,英国,法国,俄国,日本先后宣布实行了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即黄金就是货币,在国际上是硬通货。
金币本位制的主要内容包括:①用黄金来规定所发行货币代表的价值,每一货币单位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国货币按其所含黄金的重量而形成一定的比价关系;②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任何人都可按法定的含金量,自由地将金砖交给国家造币厂铸造成金币,或以金币向造币厂换回相当的金砖;③金币是无限法偿的货币,具有无限制支付手段的权利;④各国的货币储备是黄金,国际间结算也使用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当国际贸易出现赤字时,可以用黄金支付。
从以上这些内容可看出,金本位制具有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输入输出等三大特点。
随着金本位制的形成,黄金承担了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成为商品交换过程中的媒介,金本位制是黄金的货币属性表现的高峰,当代经济学贝儿奖获得者蒙代尔的“货币不过是一定量黄金的名称”,很好的概括了金本位制度的特征。
,全世界共有59个国家实行过金本位制,“金本位制”虽时有间断,但大致延续到二十世纪的20年代。
由于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有的国家实行”金本位制“长达二百多年,有的国家仅有几十年的“金本位制”,而中国一直没有施行过金本位制。
19世纪70年代到第一次世纪大战爆发是金本位制最美妙的时期,欧洲政治经济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金本位制为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经济带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资本主义各国为了准备世界大战,加紧对黄金的掠夺与控制,使金币的自由铸造、所发行纸币与金币之间的自由兑换制度受到严重冲击,黄金在世界各国之间的输入输出受到严格限制。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帝国主义国家军费开支猛烈增加,纷纷停止金币铸造和金币与纸币之间的兑换,禁止黄金输出和输入,这些行为从根本上破坏了金币本位制赖以存在的基础,导致了金币本位制的彻底崩溃。
帝国梦想——金砖本位制的产生:英国在1919年停止金本位制度,于1926年恢复使用金砖本位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纸币只能兑换400盎司的国际认许金条。
同期欧美其他国家纷纷加强了贸易管制,禁止黄金自由买卖和进出口。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受到通货膨胀、物价飞速上涨的影响,加之黄金分配极不均衡,已经难以恢复金币本位制。
1922年在意大利热那亚城召开的世界货币会议上决定采用“节约黄金”的原则,实行金砖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实行金砖本位制的国家主要有英国、法国、美国等。
在金砖本位制度下,各国央行发行的纸币货币单位仍然规定含金量,但黄金只作为货币发行的准备金集中于中央银行,而不再铸造金币和实行金币流通,流通中的货币完全由银行发行的纸币货币单位所代替,人们持有的银行发行的纸币在一定数额以上可以按纸币规定的含金量与黄金兑换。
英国以银行发行的纸币兑换黄金的最低限额为相等于400盎司黄金的银行发行的纸币(约合1700英镑),低于限额不予兑换。
法国规定银行发行的纸币兑换黄金的最低限额为21500法郎,等于12公斤的黄金。
用这种办法压制了市场对黄金的需求,达到节约流通中黄金的目的,由各国的中央银行掌管和控制黄金的输出和输入,禁止私人买卖黄金。
中央银行保持一定数量的黄金储备,以维持黄金与货币之间的联系。
金本位制延续:——金汇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又称为“虚金本位制”,其特点是:国内不能流通金币,而只能流通有法定含金量的纸币;纸币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
实行这种制度国家的货币同另一个实行金砖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价,并在该国存放外汇和黄金作为准备金,体现了小国对大国(“中心国”)的依附关系。
通过无限制买卖外汇维持本国货币与金砖本位国家货币的联系,即”钉住“后者的货币。
国家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黄金的输出输入由中央银行负责办理。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一些拉美国家和地区,以及二十世纪20年代的德国、意大利、丹麦、挪威等国,均实行过这种制度。
金砖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都是被削弱了的国际金本位制,本质上是反映了黄金紧缺和纸币发行泛滥之间冲突的妥协。
从1914年至1938年期间,西方的矿产金绝大部分被各国中央银行吸收,黄金市场的活动有限。
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迫使各国放弃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各国纷纷加强了贸易管制,禁止黄金自由买卖和进出口,公开的黄金市场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伦敦黄金市场关闭。
一关便是15年,直至1954年方后重新开张。
从此资本主义世界分裂成为相互对立的货币集团和货币区,国际金本位制退出了历史舞台。
黄金--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经过数年的战争后人们在二战即将结束的时候发现,美国成为这场战争的最大赢家,美国不但最后打赢了战争,而且在经济上美国发了战争财,据统计数据显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美国拥有的黄金占当时世界各国官方黄金储备总量的75%以上,几乎全世界的黄金都通过战争这个机制流到了美国,持有黄金二百亿美元以上,债务却不到一百亿美元,可谓盛极一时。
1944年5月,美国邀请参加筹建联合国的44国政府的代表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后各方签定了”布雷顿森林协议“,建立了”金本位制“崩溃后一个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又称美元-黄金本位制。
它使美元在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美元成了黄金的”等价物“,美国承担以官价兑换黄金的义务,各国货币只有通过美元才能同黄金发生关系,美元处于中心地位,起世界货币的作用。
从此,美元就成了国际清算的支付手段和各国的主要储备货币。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
布雷顿货币体制中,黄金无论在货币流通功能还是在国际储备功能方面的作用都被限制了,因为世界上的黄金几乎都被美国政府所控制了,其他国家几乎都没有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