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树》导学案编制人:张安祥审核人:涂淑琴领导签字:陈利平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体会作者选材组材的技巧,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深刻寓意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验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熟读全文,弄懂文章的主演内容。
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所有题目都书面完成。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4、限时20分钟独立完成,书写认真、规范。
预习案I、教材助读1、生平介绍: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
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
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
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2、代表作品:《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小说)、《我与地坛》(散文)、《命若琴弦》(散文)、《病隙碎笔》(散文)、《务虚笔记》(长篇小说)等等。
3、合欢树:豆科落叶乔木,花美,形似绒球,清香袭人;叶奇,日落而合,日出而开,给人以友好之象征。
花叶清奇,绿荫如伞,植于堂前供观赏。
作绿荫树、行道树,或栽植于庭园水池畔等,都是极好的。
4、整体感知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6):写母亲生前的事情。
以写“人”为主。
第二部分(7—12):写母亲逝世后的事情。
以写“树”为主。
II、预习自测1.下列红色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虔诚qiān熏xūn晃动huàngB.胯上kuà灸jiǔ偏方piānC.够戗chuāng逛guàng含羞草xiūD.茂盛miè瞪dèng偶尔ǒu答案是B解析:A项的虔诚(qiān)应为虔诚(qián);C项的够戗(chuāng)应为够戗(qiàng);D项的茂盛(mi è)应为茂盛(mào)。
2.对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确切的一项是()。
A.(她)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
(念叨:说。
)B.母亲惊惶了几个月。
(惊惶:惊慌。
)C.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
(虔诚:恭敬而又诚意。
)D.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
(抖:哆嗦,晃动。
)答案是D解析:此题考查结合句子,正确把握词义。
不能脱离语境孤立地去解释词义,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抖”在句中是因为情景触发而引起的心里的震动,体现出我的难以抑制的悲痛和深深的愧疚,脱离语境仅理解为哆嗦尤其是理解为晃动就不大确切。
我的疑惑:信息链接1、史铁生经典语录永恒的距离,才能引导永恒的追寻。
永恒孤独的现实才能承载永恒爱情的理想。
所以在爱的路途上,永恒的不是孤独也不是团聚,而是祈祷。
我曾走过山,走过水,其实只是借助它们走过我的生命;我看着天,看着地,其实只是借助它们确定我的位置;我爱着他,爱着你,其实只是借助别人实现了我的爱欲。
年龄可以是一堵墙,但墙可以有门和窗。
一个人,不管有什么样的政治见解和文学主张,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
[2、有关赞美母亲的名句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罗曼.罗兰(法)母亲的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
———冈察洛夫(俄罗斯)妈妈,你是母亲、知己和朋友的完美合。
-----泰戈尔(印)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意大利)探究案I、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1、为什么课文在第7段才提到合欢树?是不是跑题了?2、“她心里太苦了”,母亲到底苦在哪里?3、作者多次写到那个刚来到世上“瞪着眼睛看树影儿”的孩子,有什么作用?II、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探究点1 提炼概括1、《合欢树》的字里行间渗透着浓浓的母爱,具体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请找出来并分析母爱的特点。
1、(1)、肖像描写:“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2)、动作描写:“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
”“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
”为“我”借书:“她到处去给我借书”推“我”去看电影:“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3)、语言描写:“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鼓励“我”好好写作:“你小时侯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
”2、无私无怨、坚强执着、宽厚仁慈、牺牲自我的爱。
探究点2 鉴赏评价2、面对无私的母亲、伟大的母爱,我的态度经历了怎么的变化过程?请结合文本分析。
(1)、作文竞赛(十岁那年)第一自然段母亲:“年轻”“聪明”“最好看”——热爱生活“做裙子”“我”:“扫兴”、“故意笑”、“装作”(倔强,好强怄气)↑(不理解)(2)、“我”双腿残废后(二十岁)第二~三自然段母亲:用心良苦,一心给“我”治病;鼓励“我”好好写作,为儿子寻求精神的支柱,希望重新燃起儿子生活的信心;为“我”借书、推“我”去看电影。
“我”:对于治病丧失信心、绝望“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不理解母亲的苦心(3)“我”的小说发表时(三十岁),母亲已经离开人世以后,第四至六自然段。
母亲:早逝,“心里太苦”,“受不住”“我”:小说发表,获奖成名↑理解:深深的思念与愧疚(子欲养而亲不待),理解母爱的伟大,理解母亲的苦心。
探究点3 拓展延伸3、你觉得合欢树有什么象征意义,是象征着作者,象征着母亲,还是有其他象征意义?(1)象征作者自己:合欢树是作者人生成长历程的象征种下路边刚出土的“含羞草”(救治双腿残废的儿子)没有发芽,不舍得扔掉(无法治愈腿疾,不放弃)长出叶子,茂盛了(开始写作)移栽地上,念叨开花(有了坚定的追求目标,可以坚强地活下去了)竟成一棵茂盛高大、年年开花的合欢树(小说发表、获奖,成为著名作家)(2)象征母亲:合欢树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的事物,它是母亲活在人世的见证,是母亲生命的另一种呈现方式。
树为大地撑浓荫,母亲守护关爱儿子。
(3)其它象征:合欢树——亲情的象征,是合家欢乐的象征。
合欢树——当年母子“合欢”的人间见证,是母亲恩泽的象征。
合欢树——母亲对儿子的希望。
……III、随堂练笔浠水实验高中163高效课堂高二语文《合欢树》导学案编号2013YW014 班级小组姓名教师评价写一段赞美母爱的文字,可以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IV、当堂检测——有效训练、反馈矫正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扫兴.(xìnɡ)乒.乓(pīnɡ)够呛.(qiànɡ)烟熏.(xūn)B.虔.诚(qián) 瘫.痪(tān) 惊惶.(huánɡ) 侥.幸(jiǎo)C.拉扯.(chě) 侍.弄(shì) 念叨.(dɑo) 晃.动(huǎnɡ)D.践.踏(jiàn) 稍.息(shào) 哺.育(bǔ) 不屑.(xiè)解析:选C。
晃读huàn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惊惶张皇富丽堂皇金壁辉煌B.瘫痪涣散换然一新美轮美奂C.青年晴和青天白日山清水秀D.优秀犹豫怨天尤人忧柔寡断解析:选C。
A项,壁—碧;B项,换—焕;D项,忧—优。
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我想,我死的时候穿的什么就是什么,不要特意弄一身装囊,然后找一块最为贫瘠的土地,挖一个以我的肩宽为直径的深坑,把我垂直着埋进去,在那上面种一棵合欢树。
我喜欢合欢树。
我想这是个好办法。
人死了,烧了,未免太无所作为,不如让他去滋养一棵树,给正在灰暗下去的地球增添绿色。
我想为什么不能人人如此呢?沙漠的扩展、河流的暴虐无常、恶劣气候的频繁,正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威胁,而这,都是因为地球上的森林正在与日俱减。
要是每个人死了都意味着在荒贫的裸土上长成一棵树,中国有十一亿人世界有五十亿人,一百年后中国便多出十几亿棵树,世界便多出五十亿棵树,那会是一片片多么大的森林!那时侯土地会变得肥沃,河流会变得驯顺而且慷慨,气候会更动秩序,一年四季风调雨顺。
当然不是都种合欢树,谁喜欢什么树就种什么树,树都是平等的。
后人像爱护先人的坟墓那样爱护着这些树,每逢祭日,培土还是培土,酹酒改为浇灌,献花改为剪枝,死亡不单意味着悲痛,更不意味着浪费,而是意味着建设,意味着对一片乐土的祈祷和展望。
森林逐日地大起来,所有可爱的动物和美丽的植物都繁荣昌盛。
那样,墓地不仅是人类历史的祭坛,不仅是人类平等的象征,还是万灵万物的圣殿,还是人与自然和解的象征与实证。
我想,为了记住这一棵树下埋的是谁,也可以做一面小小的铜牌挂在树上,写下死者的名字。
比如说我,那铜牌上不要写史铁生之墓,写:史铁生之树。
或者把树的名字也写上:史铁生之合欢树。
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答案:史铁生对自己死后的墓地的想象与诠释。
解析:有独特的认识和见解,体现了他对生与死的豁达。
2.试给这段文字概括一个标题。
答案:诗意的谢幕解析:“谢幕”即表明了人生的结束,而“诗意”则体现了这一种人生归宿的美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