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章《浮力和升力》单元测试题

第九章《浮力和升力》单元测试题

第九章《浮力和升力》单元测试题一、选择:(每题3分,计36分)1. 研究发现,同一物体在地球的不同纬度所受的重力不同,物体越靠近赤道,所受重力越小;越靠近地球两极,所受重力越大。

一艘军舰从我国青岛港出发,前往位于赤道附近的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若海水密度及舰艇质量不变,比较两地,则该舰艇()A.在亚丁湾所受浮力较小 B .在亚丁湾所受浮力较大C.在两处所受浮力相等 D •在亚丁湾所排开海水的重力较大2、物理小组制作的潜水艇模型如图2所示。

通过胶管A从烧瓶中吸气或向烧瓶中吹气,就可使烧瓶下沉、上浮或悬浮。

当烧瓶处于如图所示的悬浮状态时,若从A管吸气,烧瓶将会()A.上浮,它受到的浮力增大B. 下沉,它受到的浮力减小C下沉,它受到的浮力不变 D. 上浮,它受到的浮力不变3如图1所示:主要是依靠空气的浮力而升空的物体是()4、将一块实心物体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物体静止时如图3所示。

若将该物体分成大小不同的两块,仍然放在盛水的烧杯中,则()A.大块沉入杯底,小块飘在水面上B.C.大块、小块都飘在水面上D.大块、小块都沉入杯底大块、小块都悬浮在水中5、装有不同液体的甲、乙两烧杯,如图4所示,放入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当物体静止后两烧杯中液面恰好相平。

液体对甲乙两烧杯底部压强分别是P甲、P乙,液体对两物体的浮力分别是F甲、F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P甲>P乙,F甲=F乙C. P甲=P乙,F甲V F乙( )B . P甲=P乙,F甲>F乙D . P甲V P乙,F甲=图1F乙6、把质量相等的实心木球和实心铝球浸没于某种液体中,放手后,木球悬浮而铝球下沉,静止后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是7、一位跳水运动员从他刚接触水面到逐渐浸入水面以下的过程中,所受到的浮力,和水对他的压强入一些水,则木块及铝块9、如图7所示,甲、乙两杯盐水的密度分别为p甲、p乙,同一只鸡蛋先后放入甲、乙两杯中,于悬浮状态.所受浮力为F甲,在乙杯处于漂浮状态,所受浮力为F乙。

可以肯定的是()10、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三个实心小球 A B、C,放入同种液体中静止时,所处位置如图个小球密度大小的关系是A.漂浮,F浮=12N B .悬浮,F浮=10NC.漂浮,F浮=10N D .沉在水底,F浮=12N12、水平桌面上的大烧杯内装有水, 轻轻放入一个小球后,从烧杯中溢出200g的水,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A.小球所受浮力可能等于 2 N B .小球的质量可能小于200g二、填空:(20分)C.小球的体积一定等于200cm3.水对烧杯底的压强一定增大A. F木=F铝B. F木v F铝C. F木〉F铝D.无法确定p随深度h变化关系的图像如图5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向上运动B. 仍然静址C.向下运动D. 向上、静止、向下运动都有可能在甲杯处A. p甲v p乙B. p甲> p乙 D. F 甲〉F8所示。

则三(A ) p A= p B= p C (B) p A< p B=p C ( C) p A< p B< p C(D) p A>p B> p C1图、把重10N体积为 1.2 X 103 cm 3的物体投入水中,当物体静止时, 物体的状态和所受浮力是(图58、如下图6所示,一木块下面用细线系一铝块,把它放入水中某处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往杯中缓慢注变小变小浮力NF B“(填空Pa图 11(1)不不□13、刘星将一块重2N 的橡皮泥放入水中后橡皮泥立即沉入水底;他取出橡皮泥将其捏成船状再放入水 15、质量相同的两个实心正方体 A 和B ,如图10甲所示,将它们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它们对地面产生的压 N ;松开手后,小球将_ (“上浮”、“下沉”、“悬浮”),此过程中小球受到水的压强 中,"泥船"却漂浮在水面上,他是利用了的方法来增大浮力的,此时"泥船"所受的浮力为14、如图9,体积相同的氢气球和空气球,释放前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是刚释放时,氢气球上浮,而空气球却浮不起来,这是因为氢气球所受浮力 它所受重力,空气球所受浮力它所受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强P AP B 。

当将它们放入水中后分别静止在如图10乙所示的位置,则它们受到水的浮力 F A12.一个重12N ,体积为800cm 3的小球,用手抓住将它浸没在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 16、云南的木制玩具闻名全国,他们制作的木制玩具鸡蛋几乎无法用)肉眼辨别出真假。

现有一个生的真鸡浮"、“悬浮”或“沉在水底”),物体所受的浮力是 N ,物体排开的水重是N 。

(水的密度为1.0 X103 kg / 卅)18.用一弹簧测力计挂着一实心圆柱体,圆柱体的底面刚好与水面接触 (未浸入水),如图11(甲),然后三、实验探究:(16分)20、图13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的若干操作,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若选用的操作是③④,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 ___________ 的关系。

(2) 若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应选用的操作是 _______ (填序蛋和一个木制玩具鸡蛋,在不损坏鸡蛋的前提下,请你写出一种区别它们的方法 17、把重5 N 、密度为0. 9X 103 kg /m 5的实心物体投入水中.当物体静止时,物体处于 状态(填“漂其逐渐浸入水中,图 11(乙)所示是弹簧测力计示数随圆柱体逐渐浸人水中深度的变化情况,则圆柱体受的最大浮力是;圆柱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是佃、如图12,展示了一个广为人知的历史故事一一“曹冲称象” •曹冲运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巧妙地测出了大象的体重•请你写出他运用的与浮力相关的两条知识.图12;(2)(3)由操作可知,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大小为 _______________ N 。

21在物理实验操作考查中,小雨抽测的实验题目是“探究浮力的大小” 实验过程如下.图13图14A •用细线将橡皮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橡皮的 _____________ ;B .将水倒入溢水杯中;C .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橡皮浸没水中,让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小桶中,同时 _D •将盛有溢出水的小桶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E. 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F. 整理实验器材。

请根据小雨的实验过程回答下面问题:(1) 指出小雨在实验操作中漏掉的一个步骤: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指出上面实验操作中的一处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如果用能够漂浮在水面的木块代替橡皮做此实验,那么与上述操作不同的一个步骤是 四、计算:(28分)22、“武汉号”导弹驱逐舰在亚洲处于领先水平,参加了我国海军首批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护航任务。

“武汉号”的排水量为 7000t ,是一种防空、反潜、反舰能力均衡的远 洋驱逐舰。

(海水的密度为1.03 x 103kg/m3, g 取10N/kg )(1) 满载时,“武汉号”受到的浮力有多大? (2)若舰底某处距海面的深度为 8m 则该处受到海水的压强是多少?(3) “武汉号”在巡航时,通过舰载雷达发现了目标。

若雷达发出电 磁波经2 x 10-4s 收到了回波,则目标距军舰的距离是多少?23、 赵军同学在家里想知道某种食用油的密度,于是他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设计了一种求食用油密度的方法。

他找来一支直径均匀、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往玻璃管里放人适量的铁砂,管口朝上放入水里,玻璃 管竖直浮在水中,静止后测出玻璃管露出水面的长度为总长度的2/5 ;再把玻璃管放人待测的食用油里,玻 璃管竖直浮在油中,静止后测出玻璃管露出油面的长度为总长度的 1/4。

通过计算他知道了这种食用油的密度。

问这种食用油的密度是多少?24、物理兴趣小组同学对物体的浮沉条件进行研究, 在一个重为4N , 底面积为200cm2的圆柱形薄壁玻璃容器底部,放一个连长为10cm的正方体物块,然后逐渐向容器中倒水 (始终未溢出)。

通过测量容 器中水的深度h ,分别计算出该物块所受到的浮力F 浮,并绘制了如图刪水。

他的实验操作步骤如图 14所示, (填字母)。

图1516所示的图像。

请你解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像可知,水的深度由0逐渐增加到8cm的过程中,物块受到的浮力越来越 _,继续往容器中倒水,随着水的深度增加,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_。

当水深增至8cm后,物块处于(选填漂浮、悬浮或下沉)状态。

(2)物块的重力是多少?物块的密度是多少?(3)将物块取出后,若容器中水的重力为20N,此时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是多少?参考答案、选择:1、A2、C3、D 4 、D 5、A 6 、C 7、A 8、C 9、A10 、C 11 、C12 、A_ 、填空:12、8下沉变大不变13 、增大排开水的体积214、相等大于小于15、小于等于16、放入清水中下沉的是真鸡蛋17、漂浮55180.6120019、阿基米德原理,漂浮的条件三、实验:20、液体密度②③121、重力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测量空桶的重力在B步骤中,水面没有达到溢水口(或水没有注满)C 四计算:22、解:⑴码f=叫注=7000xl03kgxlON/kg = 7xl07N(2)尸砒=□址劝= 1.03xlO J kg m- xlON/&x8m = 8.2+xlO4Pa (3) 5 =23、解:设玻璃管的总长度为1,横截面积为S,水的密度为p水, 油的密度为p油。

当玻璃管漂浮在水里时有:F浮=G管即;P g (1 — Sh = G < ①即;P克一彳」Sh二G書①当玻璃管漂浮在油里时有管即:P sg (1 ^-) Sh =G T②43 3由①和②得i - P --- P =5 444p^_ = - X 1.0Xl(}3=0 8xi03(kg/m J) 24、( 1)大增大—漂浮3(2)8N 0.8 X 10 kg/m34(3)24N 1.2 X 10 P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