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
石林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杨挎明
课程名称:(第四章中国各民族信仰的主要宗教)第二节佛教
教材名称: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本堂课选自《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四章第二节佛教内容。
该教材是考取全国导游资格证书的必修知识。
我国是佛教大国,各地寺庙建筑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宗教知识尤其是佛教知识是导游人员的必备知识。
本节内容在整本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该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对佛教知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也是为今后工作中更深入的学习打开一扇窗户。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佛教基本概况。
2、能力教学目标:让学生能根据宗教知识,结合地方宗教景点导游词,设计一篇独特的导游词,并模拟导游,其他同学做旅客,互相提意见,以求提高。
3、情感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掌握佛教基本知识的同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尊重佛教,尊重历史文化,了解宗教文化的精髓。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竞争意识。
教学重点:佛教的发展和在世界及中国的传播路线、宗派。
教学难点:分清宗教的派别,能结合所学知识学与致用。
【导入】
播放佛教相关视频,营造学习氛围。
当你在旅游活动中遇到众多的佛教景观时,你了解它们的独特含义与价值吗?能充分欣赏吗?事实上,许多人由于缺乏知识,在浏览佛教景观时,只能跟着别人看热闹,而自己却看不出门道,有的甚至还闹出不少笑话。
本节课将对四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了解到这些知识,作为导游员的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客人去发现美。
【授课】
佛教,广义上,它是一种宗教,包括它的经典、仪式、习惯、教团的组织等等;狭义上,它是佛说的言教。
如果用佛教固有的术语来说,应当叫做佛法。
佛教发源于古印度,从创建发展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三大宗教中最为古老的宗教,佛教传入我国之后,经过与传统文化的相互冲突、融合。
一、佛教概论
(一)佛教的创立
1、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
2、地点:古印度迦毗罗卫(今尼泊尔国南部的提拉科特附近)
3、创始人:乔达摩,原名悉达多。
后被人们尊称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
4、佛祖的四大圣迹:
佛诞生地——蓝毗尼花园
佛成道地——菩提迦耶
佛初转法轮地——鹿野苑
佛涅槃地——拘尸那迦
(二)印度佛教的发展
印度是佛教的故乡。
佛教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12世纪流传了1800多年,形成了一个佛教文化发源地带。
至13世纪初期,佛教在印度急剧衰落和消失。
印度佛教发展史一般分为四个时期:
1、原始佛教(从公元前6世纪中叶到公元前4世纪中叶),释迦牟尼创教和他的弟子传承其教时期。
2、部派佛教(公元前4世纪左右),佛教内部由于对教义和教律产生分歧,分裂为许多教团,后称为十八部或二十部。
3、大乘佛教(公元一、二世纪左右),从部派佛教大众部中产生出来,它把以前的佛教称为小乘。
4、密教(公元7世纪以后),由大乘佛教一部分派别同婆罗门教混合而成。
(三)印度佛教在世界的传播
从公元前3世纪开始,佛教向古印度境外不断传播,其传播路线大致有三条:
1、北传佛教(汉语系佛教):古印度——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2、南传佛教(巴利语系佛教):古印度——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南亚、东南亚国家——中国的云南傣族等
少数民族地区。
3、藏传佛教(藏语系佛教):主要是印度密乘佛教与藏区本教融合而形成的具有西藏地方色彩的佛教。
二、三大教派齐聚云南
大约公元前2世纪,佛教沿着通贯亚洲大陆的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现在的新疆地区,然后经过玉门关、河西走廊传到内地,逐渐传播到全国,深入到民间。
中国佛教在其长期发展中包容了北传佛教、南传佛教以及藏传佛教的三大体系,全面继承了印度四个时期的佛教。
可以说,世界上完整的佛教在中国,世界上完整的佛教经典也在中国,佛教虽然诞生在印度,但其发展主要是在中国。
公元前2年(西汉哀帝时),西域大月氏国的使者伊存到汉朝通好,曾向博士弟子景庐口授《浮屠经》。
这是佛教初始传入中国内地的正史记载。
(一)北传佛教传播与发展的三个阶段
译传阶段:(西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A、东汉时,公元68年,朝廷在洛阳城西修建起中国历史上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图片展示)
B、北魏时期的云冈石窟(图片展示)
创立时期:(隋唐时期)佛教理论已摆脱汉文译经的束缚,发展成多种独立的体系,开宗立派,创建了天台宗、三论宗、律宗、法相宗、华严宗、净土宗、禅宗、密宗等八大佛教宗派。
A、龙门石窟(图片展示)
融合阶段:(宋元明清时期)出现儒道释“三教合一”的趋势,该阶段主要流行禅宗和净土宗。
在中国信仰大乘佛教的民族出汉族之外,还有部分白族、彝族、壮族、布依族、侗族、纳西族、羌族、满族、朝鲜族的群众信仰大乘佛教。
云南北传佛教
分布:昆明、大理、保山、玉溪、红河等。
民族:白族、彝族、壮族、布依族、纳西族等
佛教景观:昆明的昆明西山的华亭寺和太华寺、盘龙寺、圆通寺,大理冰川的鸡足山,崇圣寺三塔等。
(图片展示)
特点:建筑或雕塑的基座采用须弥座,其源于印度佛教,象征佛教世界中心的须弥山,有独尊与稳固之意,因此须弥座上经常雕刻有佛像造型和佛教故事。
中国的狮子是从印度传播来的,狮子是佛的象征;佛教的经书是直排列的。
(二)南传上座部佛教:
1、分布:西双版纳、德宏、思茅、临沧和保山等地州
2、民族: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部分佤族
3、线路:
A、西双版纳:隋唐泰国
B、德宏:16世纪中叶缅甸
4、特点:
A、崇拜佛牙、佛塔等释迦摩尼纪念物
B、重视禅定和早期佛教戒律
C、部分教派全部男性须入教
5影响:民族文化、政治生活和习俗。
A、傣族男子都要尊俗在少年时期当一次和尚,3-7年后还俗。
传统的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等。
B、傣族贝叶经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C、傣族佛幡,按工艺制作手段可分为绘画、剪纸(剪布)、刺绣、纺织、编织等五类。
从题材内容看,故事布画和绘画刺绣佛幡多半喜用佛经故事作为题材;其它几类多为:佛陀跌座、舍利宝塔、亭台楼阁、驮花神象等吉祥图案。
(三)藏传佛教:
1、分布:藏区(西藏、青海部分地区、云南部分地区)
2、民族:藏族、蒙古族、裕固族和部分纳西族。
3、线路:
A、印度————藏区
B、汉区————藏区
4形成:印度佛教藏区本土化(佛教教义与藏区本教神祇仪式结合)
5、特色:
A、教义上,大小乘兼容
B、显密共修
C、咒术性、仪式、教规异常、庄重严密
D、政教合一
6、教派:
宁玛派——红教
萨迦派——花教
噶举派——白教
格鲁派——黄教
7、云南佛教景观:中甸松赞林寺、德钦东竹林寺、丽江的文峰寺等。
8、影响:唐卡、羌姆面具、跳神法会、雪顿节(晒佛节)三大系统的佛教都汇集于云南,使云南成为我国宗教种类最多的一个省,是我国少数民族宗教的“王国”,这在世界佛教史上是一个独特的现象,也是云南独特的佛教文化的表现。
云南佛教及其艺术是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佛教及其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三、佛教相关知识扩展
1、佛教的经典和标志:万字符,表示吉祥万德之意。
佛教的标志也往往以法轮表示,意寓佛之法轮辗转可摧破众生烦恼。
2、佛教供奉的对象:基本类型可分为佛、菩萨、罗汉和护法天神四种。
3、佛教常用的称谓、礼仪、佛事活动和节日:
(1)佛教常用的称谓主要有和尚、僧人、法师、住持、居士等。
(2)佛教常用礼仪
合十,又称合掌,即左右合掌,表示由衷的敬意,它是佛教徒最为普通常用的礼节。
顶礼,即五体投地,为佛教徒拜佛最尊敬的礼节。
(3)佛教常见的佛事活动
水陆法会、众姓道场、增福延寿道场、焰口施食、忏法等。
水陆法会,亦称水路道场,是中国佛教最为隆重的佛事活动。
(4)佛教的节日:四月处八,佛诞生日;十二月初八,佛成道日。
4、中国文化中的佛教元素
(1)四大佛教名山(四大菩萨的道场):
五台山:文殊菩萨的道场
峨眉山:普贤菩萨的道场
普陀山:观音菩萨的道场
九华山:地藏菩萨的道场
(2)大佛教石窟:
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
5、佛教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1)哲学
(2)文学
(3)艺术
佛教对我国的雕塑、绘画、音乐、舞蹈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
(4) 建筑
【课后作业】
1、云南佛教艺术有哪些特点?传世代表作品有那些?
2、参观附近一所寺庙,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