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生活教材分析

政治生活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要把握的理论问题
2.关于政府职能
(3)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主要内容
○ ○ ○ ○ 兴办社会公共设施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


人口控制
优化生态 、防止污染
第二单元要把握的理论问题 3、关于政府权力行使的过程
现代政府权力的行使可分为决策、执行、 监督等主要环节。 政府的决策是其权力行使过程的首要环节, 而决策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千家 万户,决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确保决策 的正确,要求政府的决策必须坚持科学决策、 民主决策,这也是审慎行使权力的表现。
(一)指导思想
3.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为依据,体现本课程 的时代性、基础性。

把握本课程在“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中具有的学科价
值的同时,更要凸显本课程特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功能和视角。 在进一步提供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的同时,更加关注 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背景下,学生自主选择和规划人生 的能力培养。
一、《政治生活》的课程性质 和课程目 标
(二)编写思路
1.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 根据我国公民政治生活内容组织教材内容。 (1)“三贴近”的原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 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 见》中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课 程内容贴近生活是新课改倡导的理念。

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是公民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政治生活的追求; 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维护我国的国 家利益,是公民政治生活的有机构成部分。
第一单元要把握的理论问题
2.关于民主理论 (1)民主的含义 民主首先是指与专制独裁统治不同的,在统 治阶级内部实行“多数人的统治”的国家制 度。民主制度是人类社会各种制度中的一种, 用于规范人们的政治生活。
第二单元要把握的理论问题
1.关于国家与政府的关系问题
(1)国家与政府的联系 第一,政府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第二,政府(这里指广义政府)是国家的主权 代表和具体形态。政府代表国家运用和行使 公共权力,表现国家意志。 第三,政府职能是国家职能的体现,政府是执 行和实现国家职能的组织和工具。
第二单元要把握的理论问题 1.关于国家与政府的关系问题
(一)指导思想
2、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落实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
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核心是解决好培养 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 社会责任感。 要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政治 生活实践,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正 确的政治价值观。
(2)国家与政府的区别 第一,国家与政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拥有主权,而政府是行使国家主权的机构,是国家表现意志、 发布命令、处理事务的机构。 第二,国家权力与政府权力不是同一层级的。国家主权是国家 权力的本源。而政府的权力是派生的。
第二单元要把握的理论问题
2.关于政府职能
(1)政府职能的含义和分类
2目
情景分析:对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知识进行比 较系统的阐述,有些部分在情景回归中得以 进一步的完善和补充。
3目
情景回归:除了进一步阐明课程标准规定的 知识内容之外,它还具有提高的功能。
教材的结构层次
第一单元: 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 第二单元: 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 第三单元: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第四单元: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
(二)编写思路 2.根据公民政治生活内容,提炼具有整合 意义的若干主题,分单元进行编写。 (1)教材应对现实政治生活内容作归纳和 提炼。 (2)确定的生活主题必须具有整合意义, 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且能够体现课 程性质的要求。
(二)编写思路
3.以政治学科知识为背景回答 政治生活主题 政治观点教育
《政 治 生 活 》 教材 总体介绍
主要讲述以下问题
《政治生活》的教材梳理 《政治生活》的教法介绍 《政治生活》的试题呈现
一、《政治生活》的教材梳理

(一)指导思想 (二)编写思路 (三)基本框架 (四)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1、以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学校德育工作的一系列文
件,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依据,增强思想 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在处理知识点与思想政治观点的关系时,坚持思想政治 观点统领知识点的原则,知识点的选择要服从并服务于思 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设置。 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时,紧密联系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把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教材的重要内容。
(二)编写思路
1.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 根据我国公民政治生活内容组织教材内容。 (2)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有其科学依据。这就是: 人与世界的关系最基本的是生活关系。 生活内容蕴含着丰富的价值与意义。 生活内容是学生各种认识素材的主要来源。 学生的生活往往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背景。 (3)《政治生活》依据“德育贴近生活”的理念,以 当代中国人政治生活为基础来组织教材内容。
第二单元要把握的理论问题
4.关于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问题
(1)对政府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 首先,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府是为人民 服务的政府。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政府及其 工作人员是人民的公仆,因此,政府的权力必须受 人民的监督。政府权力要在阳光下运行。 其次,权力是把“双刃剑”,具有两面性。一方面, 权力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人民。另一方面,权力一 旦失去约束,超越了法律的界线,就会产生难以预 料的恶果。少数掌握政府权力的工作人员有可能利 用手中的权力来牟取私利,产生贪污腐败现象。为 了防止权力被滥用,就必须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第一单元要把握的理论问题
2.关于民主理论
(5)民主性质与民主程度的区别和联系 第二,民主性质和民主程度有着密切联系

一方面,民主的阶级性质是制约民主程度的重大
因素。

另一方面,民主程度的发展对于维护民主阶级性
质具有重大的作用。
(一)本单元的地位: 本单元与上单元有内在的联系。 公民与政府的关系。
4
第四层次是目。 它是构成课文 的基本单位, 是学习的基本 内容。每框均 由三目组成, 全书共72目, 三目之间有严 密的逻辑关系。
教材的结构层次 情景导入:提供与课文有密切联系的案例、 资料、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启动思 维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
1目
源 于 生 活 高 于 生 活 指 导 生 活



从要素看,有民意政治、政党政治、责任政治、 法治政治。 从制度层面看,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 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 层民主制度等。 从运行机制看,有政治参与机制、权力分工与制 衡机制、民主集中机制、议行合一机制、法治机 制等。 从规则上看,有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尊重少数原 则、程序与规则原则等。

社会事务领域的民主是指选举村民委员会、居民委 员会、经济文化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团体的领导成 员,以及对其监督等方面的民主。
第一单元要把握的理论问题
2.关于民主理论
(3)不同领域的民主。 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问题 《选举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周岁 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 权利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里的选举权是指 公民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被选举权是指公 民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代表法》中则明确规定了各级人大代表享有选举 本级各类国家机关领导成员的权利。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中 分别规定了成年村民和成年居民享有选举村委会、居 委会领导人员的权利。
(四) 《政治生活》的主要特点
3.教材的呈现方式有助于优化教学方 式和学习方式。 4.教材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注重过程性 注重实践性
注重开放性
本单元地位: 教材的首篇,回答了有关学 生参与政治生活的最基本问题。
第一单元要把握的理论问题
1.公民政治生活内容的界定和描述。 (1)关于政治与政治生活 (2)当代中国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是公民政治生活的 基本内容;
公民的 政治生活
为人民服 务的政府
(四)课程性质与目标
课程性质:思想政治教育课。是集理论学习、 社会认识和公民教育于一体的综 合性课程。
课程目标:是培养公民思想政治素质,造就 学生成为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 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材呈现方式依据的理念
《政治生活》以“教材是教学的资源、工 具和指南”的理念为依据,力求为教师的教与 学生的学创设一个平台,既有助于发挥教师的 主导作用,又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
第一单元要把握的理论问题
2.关于民主理论
(4)民主实现的条件 民主的实现需要相应的经济文化和政治条件。
它不仅与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国家政治文化传
统相关,而且与国民的素质和生活习惯等密切联
系。
第一单元要把握的理论问题
2.关于民主理论
(5)民主性质与民主程度的区别和联系 第一,民主性质与民主程度的区别。 民主性质指的是民主的阶级属性。民主的阶级 性是指民主所代表和反映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 和要求,是民主性质方面的规定。 民主程度是指民主的实现程度,即民主原则和 精神转化为实践的程度、状况和水平,是民主 的量的规定性。
(三) 教材呈现方式的优点

能够有效地控制教学内容的程度和教学的进度。
推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