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生活教材分析

政治生活教材分析


内容目标
三、建 设 社 会 主 义 政
3.7引述宪法规定,明确我国是人民民 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说明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8阐释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 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明确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3.9阐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理解把“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 深远意义。 3.10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 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了解我国的 基本宗教政策。
三、 教材呈现方式及特点
教材结构层次
1 第一层次 是单元。 全书共四个 单元。每个 单元都有自 己的序言和 知识结构。 2
3
4
第二层次是 第三层次是 课。它构成 框。共24框。 各单元的逻 框题的表述 辑框架,全 基本采用复 书一共九课, 合结构。既 每课都有导 能明确表达 言,说明本 本框的学习 课要讲述的 主题,又有 主题,起承 助于彰显价 上启下的作 值导向。 用。
内容目标
2.5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评 议政府履行职责的表现;说 明政府部门和公职人员依法 行使职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和作用。
提示与建议
例如,交通管理、公共设施的修建、市场 管理、社会治安、环境保护等。 讨论:根据自己或家人的感受,对本地政 府行使各项职权的表现排序,并发表各自 的看法。 演示:公民在生活中依法寻求国家机关帮 助。

有助于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 值观教育的多维度课程目标的实现。
四、《政治生活》教材的主要特点
1.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成长的需要, 有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2.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中,增添了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3.教材的呈现方式有助于优化教学方式和学习 方式。 4.教材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注重过程性、 注重实践性、注重开放性
例如,向政府的信访机构、人民代表反映情况, 通过新闻媒体进行曝光等。 交流:观看反映舆论监督的影视节目的感受。 活动:一次民主监督行动的参与过程。
例如,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 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等。 模拟一次听证会。 在调查本社区生活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共同关注 的问题,形成一项改进社区管理的建议。
• 资料演示: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表现。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 基本经验。 采用多种活动方式,发掘本地资源,讲述当代共产党人实践“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事例。 • 用各民族互助的实例,说明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表达全国人民珍惜民族团结, 维护国家统一的愿望。 • 结合《民族区域自治法》有关自治权的规定,用实例说明我国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的优越性。 • 正确理解和把握宪法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 综合有关资料和事例,说明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国家的权 力,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享有广泛的权 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 • 综合有关资料和事例说明: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 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 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1引述宪法对公民政治权利和 义务的有关规定,说明公民有序参 与政治生活的意义。
1.2评述具体事例,比较不同选 举方式的特点;表达公民依法行使 民主选举权利的正确态度。
1.3列举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 权利的渠道和方式,体会公民参与 民主监督的责任和价值。
1.4列举当前公民参与决策的民 主形式;对照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 自治的有关制度和法规,理解公民 行使民主决策与管理权利的途径和 方式。
第四层次是目。 构成课文的基 本单位,是学 习的基本内容。 每框均由三目 组成,全书共 72目,三目之 间有严密的逻 辑关系。
结构层次
1目
2目
情景导入:提供与课文有密切联系的 案例、资料、问题、情景,激发学生 兴趣,启动思维活动,引导学生主动 探究知识。 情景分析:对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科 基本知识进行比较系统的阐述,有些 部分在情景回归中得以进一步的完善 和补充。 情景回归:除了进一步阐明课程标准规 定的知识内容之外,还具有提高的功能。 上升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解决 问题能力和作践行性的引导。
二、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2.6评价一项加强对政府权 力进行监督的改革措施,说 明政府的权力不能滥用,行 使权力要反映人民的利益和 愿望。
撰文:针对决策、执行和监督等环节,选 择政务公开、质询、民主评议等措施,阐 明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讨论:“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或“有权 威的权力与没有权威的权力的区别”。
内容目标
提示与建议 一、公民的政治生活
联系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观察身边的政治生 活现象。 活动:从各种媒体的报道中,从对所在社区的考 察中,收集公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积极表现。 讨 论:有序或无序参与政治生活的代价与后果。 民主选举的意义,如代表民意、举贤选能等。 针对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 竞选的规则,评价、比较、权衡其利弊。 民主建设要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相适应。 以“假如我是候选人”或“我这一票投给谁”为 题,发表各自的见解。
3目
结构层次
第一单元: 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
第二单元: 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 第三单元: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第四单元: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
教材字体
正文

辅助文

学习的主体内容。
设三个栏目。
文字包括宋体字,也包 括穿插在其间引导学生思维 活动的仿宋体字(蓝色虚线 框内的内容)。 这两部分虽然在呈现方 式上有所区别,但在内容上 是密切相关、相互呼应的。
3.11概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党 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 统一起来。
内容目标
提示与建议
四、当代国际社会
4.12知道国际社会由主权国家 和国际组织构成;确认主权国 家的权利和义务;说明我国在 国际社会中是负责任的国家。 4.13评述国家之间合作、竞争 与冲突的实例,印证国家利益 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说明我国在国际关系中必须维 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4.14引述有关资料,表明和平 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展 示世界多极化趋势和国际竞争 的特点;阐明我国外交政策的 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 同发展。 • 人口、领土、政权、主权是构成主权国 家的基本要素。 • 演示:我国在联合国的作用。 • 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的作 用日益重要。 •例如: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俄关 系发展变化的实例。 •在影响国际关系的各种因素中,国家 利益是最重要的。 •以“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维护自己国家 利益”为主题,举办一次演讲或讲座。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新的表现、恐 怖主义危害上升的有关事例。 相关事例: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 欧盟。 当代国际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 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汇集资料:反映我国实行独立自主
专家点评 对疑难问题的 解析或拓展性说明。 名词点击 对相关概念、 术语的介绍或解释。 相关链接 对事例、资料 、数据的引述。 栏目的设置不仅使教材的 版面更加活泼,也会帮助学 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材呈现方式的优点

能够有效地控制教学内容的程度和教学的进度。 推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



(三)从公民、政府的政治活动上升到政治制度 和政策: 政治制度: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 度(中国共产党、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政策:我国的民族、宗教政策、我国独立自主的 和平外交政策 (四)从国内到国际:讲当代国际社会(主权国 家和国际组织、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和平与 发展的时代主题及世界多极化趋势。
提示与建议
治 文 明
•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一府两院”是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 • 撰文:“假如我是人大代表”。内容涉及人大代表的产生及职责,民主集 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人民民主的真实性、广泛性。 汇集历史和现实资料印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 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的领导核心。 讲座: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 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基本方针、根本活动准则。
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公民行使政治权利、 履行政治性义务应 遵循的原则
公第一单元的内容结构

本单元由两课和一个综合探究组成。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主要内容有: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当家 作主的国家,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 性的特点,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政 治权利,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政治性义 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以及坚 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坚持权利与 义务统一,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 合的原则。
一、教材编写思路
以生活为基础,以思想政治观点为 统领,以政治学科知识为支撑整合教材 内容,是《政治生活》编写的基本思路。
1.以“德育回归生活”的理念,遵循“贴 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 根据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组织教 材内容。
“贴近生活”的科学依据: 人与世界的关系最基本的是生活关系。 生活内容蕴含着丰富的价值与意义。 生活内容是学生各种认识素材的主要来源。 学生的生活往往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背 景。
政治生活主题
政治观点教育
政治学学科知识 为支撑
二、基本框架特点
1.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主线
《政治生活》的核心概念是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贯串全书的 一根主线。
2.根据政治生活主题安排教学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