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及其历史发展精编
讨论法
入………………………………………………………………
…………….(3 分钟)
公众最反感的不文明行为
调查结果:乱扔垃圾,随地吐痰(57孕让座(%),不遵守
秩序、加塞、闯红灯(7%),在不合适场合接电话(%), 案例教
公共场合浪费水电()
学法
结论:社会发展呼吁良好的社会公德环境和道德风
中,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 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 要的精神力量; 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 发展的内在动力。
——道德的负面影响 结论:道德既有正面的作用,又有负面的作用。只有 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进步阶级的利益的道德。才会 对社会产生积极的推定作用,反之,会阻碍社会的进步与 发展。 (三)道德的历史发 展………………………………………………..(30 分 钟) 1.道德发展的历史类型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道 德和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部分先进分 子还力行共产主义的道德。 2.道德发展的基本规律 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 大体一致。道德在发展过程中可能有停滞或倒退现象,但 它的发展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3.正确认识个人利益 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3.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 (1)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对 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个人完善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2)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或方式不 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 (3)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 尺度。 四、课堂小 结……………………………………………………………… ………..(3 分钟) 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道德发展合乎规
质。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
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
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具有阶级属
性。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2)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
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引导、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
活动。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案
班级:港口机械与自动控制 1701 班、1702 班;工业机器人技术 1701
班;健康管理 1701 班;医疗设备应用技术 1701 班
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二)道德的功能和作
用………………………………………………….(25 分
钟)
1.道德的主要功能
道德的功能: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
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和能力。集中表现为:它是处理个人
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
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1)认识功能
概念: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
律的必然产物,是人类道德发展史上的一种崭新类型的道 德,是对人类道德传统的批判传承,并必然随着社会的进 步和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
五、布置作 业……………………………………………………………… ………(2 分钟)
调查校园中的不道德现象,写成调查报告 课后体会:
人类最初的道德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随着生
产力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开始,道德逐渐从风
俗习惯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意识形式。 2.道德的本质
讲授 法,案
(1)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 例教学
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法
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
对人们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
动的总和。
1.道德的起源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经
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其产生的条件主要有:
(1)客观条件:社会关系的形成
(2)主观条件: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讲授
(3)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 法,
的。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任
课教师: 王亚飞
授课题 目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教学形 讲授√ 讨论√ 习题 实验 共 60 课时,总第 27—28
式
上机 现场
课时
港口机械与自动控制 1701
专业班 班、1702 班;工业机器人技术 级 1701 班;健康管理 1701 班;
教具
教材、多媒体
医疗设备应用技术 1701 班
授课日 期
授课地点 B2 教学楼 107
功效与能力。
借助形式:道德观念、道德准则、道德理想
认识对象: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生的价值和
意义、对家庭、他人、社会的义务和责任……
目标:使人们的道德实践建立在明辨善恶的认识基础
上,从而正确选择自己的道德行为,指导自己的道德实
践,积极塑造自身的道德人格。
(2)调节功能
概念: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
尚;良好的道德修养是现代公民,特别是大学生必须具备
的基本素质;培养优良道德品质,是大学生成才必须完成
的基本任务之一。
三、教学内容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 质…………………………………………………(25 分 钟)
道德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和特殊的社会意识
讲授法 案例教 学法
形态,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维系的、
教 1. 了解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学 2. 理解功能与作用 目 2.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 标
重 点
1.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难 点
德的起源、本质、功能、作用
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
方法手 段
一、复
讲授法
习………………………………………………………………
…………….(2 分钟)
1.对人生环境的理解
讲授法
2.科学对待人生环境的方法 二、导
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这是道
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主要形式:道德评价
力量支撑: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
(3)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
2.道德的社会作用
概念: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
际效果。 “善德”的作用: ——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在阶级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