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科学》教学大纲(新)

《儿科学》教学大纲(新)

《儿科学》教学大纲【前言】本教学大纲依照教育部高教司和卫生部科教司规定的五年制教学计划,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统编的第七版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材为蓝本,经南京医科大学教务处组织研究制定。

授课对象为预防医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毕业后主要从事预防医疗工作的学生。

【教学时间分配】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

二、熟悉儿科学的基础与临床特点,前者包括解剖、生理生化、病理、免疫及营养代谢等方面;后者包括疾病种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预防等方面。

三、了解儿科学的任务及范围。

【教学时数及形式】课堂授课1学时。

【教学内容】一、儿科学的任务及范围。

二、儿科学的基础与临床特点。

基础特点包括解剖、生理生化、病理、免疫及营养代谢等方面;临床特点包括疾病种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预防等方面。

三、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自学内容】围生期概念及特点与保健重点。

【见习内容】儿童体检观察各年龄分期小儿的生长发育状况。

第二章生长发育【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常用测定指标,包括测量方法、各年龄正常值、计算方法等,二、熟悉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影响生长发育因素及其临床意义。

熟悉神经系统的发育,包括神经反射的发育、年龄特点与临床意义。

熟悉运动的发育规律和年龄特点。

三、了解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各种因素。

四、了解脂肪组织、肌肉、生殖系统、心理发育规律,各种智能测验与心理行为异常。

【教学时数及形式】课堂授课2学时。

【教学内容】一、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二、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各种因素。

三、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常用测定指标,包括测量方法、各年龄正常值、计算方法等,包括:(1)体重:详细讲解出生体重、生理性体重下降、2岁前后体重增长规律、3条体重计算公式。

(2)身高:详细讲解出生身长、2岁前后身长增长规律、2~12岁身长计算公式、上部量与下部量的意义及年龄特点。

(3)前囟、头围、胸围、上臂围:详细讲解测量方法与年龄特点、临床意义。

(4)骨骼:详细讲解颅骨、脊柱、骨化中心的发育规律与年龄特点,1~9岁腕部骨化中心估算。

(5)牙齿:详细讲解出牙时间及顺序、2岁以内乳牙数目估算。

四、脂肪组织、肌肉、生殖系统、心理发育规律,各种智能测验与心理行为异常。

五、神经系统的发育,包括神经反射的发育、年龄特点与临床意义。

六、运动的发育规律和年龄特点。

【自学内容】根据不同年龄选择智能发育、体格发育检查方法。

【见习内容】看录像、示教及实践,内容为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常用测定指标的测量方法。

第三章儿童保健原则【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计划免疫的内容与实施程序。

二、熟悉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

三、了解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原则与重点。

【教学时数及形式】课堂授课1学时。

【教学内容】一、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原则与重点。

二、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

三、掌握计划免疫的内容与实施程序。

【自学内容】了解小儿保健组织机构与保健的具体实施。

【见习内容】参加儿保门诊进行儿童健康检查及体格评价。

第五章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分度诊断、治疗及预防。

二、熟悉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的病因。

三、了解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的病理生理、实验室检查。

【教学时数及形式】课堂授课1学时。

【教学内容】一、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的病因。

二、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的病理生理、实验室检查。

三、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分度诊断、治疗及预防。

【自学内容】复习营养物质的作用。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表现、分期、治疗与预防。

二、熟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发病机制。

三、了解维生素D的来源、生理功能。

了解甲状旁腺对维生素D、钙磷代谢的作用。

四、了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鉴别诊断。

【教学时数及形式】课堂授课2学时。

【教学内容】一、维生素D的来源、生理功能、维生素D的代谢。

甲状旁腺对维生素D、钙磷代谢的作用。

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发病机制。

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表现、分期、治疗与预防。

四、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自学内容】复习生物化学中钙磷代谢、生理学中甲状旁腺作用。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二、熟悉本病的鉴别诊断。

三、了解本病病因与维生素D缺乏和甲状旁腺功能的关系。

【教学时数及形式】课堂授课1学时。

【教学内容】一、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病因与维生素D缺乏和甲状旁腺功能的关系。

二、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三、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鉴别诊断。

【自学内容】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治疗与佝偻病不同之处。

第六章青春期健康与疾病自学。

第七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新生儿总论【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新生儿的定义及各种分类的临床意义。

掌握新生儿几种特殊生理状态。

二、熟悉足月儿和早产儿、高危儿特点与护理。

三、了解小于胎龄儿、大于胎龄儿、早产儿的定义。

【教学时数及形式】课堂授课0.5学时。

【教学内容】一、新生儿的定义及各种分类的临床意义。

新生儿几种特殊生理状态。

二、小于胎龄儿、大于胎龄儿、早产儿的定义。

三、足月儿和早产儿、高危儿特点与护理。

【自学内容】胎儿生长发育及其影响因素,可结合妇产科学有关内容复习。

【见习内容】新生儿室见习足月新生儿、早产儿特点与护理。

新生儿窒息【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表现、、ABCDE复苏方案治疗。

二、熟悉新生儿窒息病理生理、Apgar评分。

三、了解新生儿窒息的病因、病理生理与并发症。

【教学时数及形式】课堂授课0.5学时。

【教学内容】一、新生儿窒息的病因。

二、新生儿窒息病理生理与并发症,Apgar评分。

三、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表现、、ABCDE复苏方案治疗。

【自学内容】新生儿窒息的预防。

【见习内容】见习新生儿窒息的模拟复苏操作。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及预后与康复治疗。

二、熟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分度。

三、了解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病机制、病理生理。

【教学时数及形式】课堂授课1学时。

【教学内容】一、缺氧缺血性脑病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

二、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分度。

三、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及预后与康复治疗。

【自学内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防。

【见习内容】新生儿室见习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特点与护理。

新生儿颅内出血【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

二、熟悉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治疗。

三、了解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教学时数及形式】课堂授课1学时。

【教学内容】一、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

三、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治疗。

【自学内容】一、复习解剖学的中枢神经系统。

二、自学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预后与预防。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CT分级表现。

新生儿黄疸【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特点与鉴别要点。

二、熟悉病理性黄疸病因、诊断步骤。

三、了解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

【教学时数及形式】课堂授课1学时。

【教学内容】一、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

二、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特点与鉴别要点。

三、病理性黄疸病因、诊断步骤。

【自学内容】一、复习生化、病理生理学中胆红素代谢与黄疸机制。

二、自学新生儿黄疸的实验室检查。

【见习内容】光疗的应用、副作用与注意事项。

新生儿溶血病【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治疗。

二、熟悉新生儿溶血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三、了解新生儿溶血病的病理生理、并发症。

【教学时数及形式】课堂授课1学时。

【教学内容】一、新生儿溶血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新生儿溶血病的病理生理、并发症。

三、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治疗。

【自学内容】一、复习生理学的血型内容。

二、自学新生儿溶血病的预防。

【见习内容】换血的应用与注意事项。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二、熟悉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治疗。

三、了解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病因与病理生理。

【教学时数及形式】课堂授课1学时。

一、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病因与病理生理。

二、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三、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治疗。

【自学内容】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预防。

【见习内容】新生儿暖箱、远红外辐射台的应用。

新生儿败血症【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

二、熟悉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

三、了解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教学时数及形式】课堂授课0.5学时。

【教学内容】一、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

三、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

【自学内容】一、复习微生物学中细菌的检验。

二、自学新生儿的免疫特点。

【见习内容】新生儿败血症的护理。

新生儿破伤风【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新生儿破伤风的临床表现。

二、熟悉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及预防。

三、了解新生儿破伤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教学时数及形式】课堂授课0.5学时。

【教学内容】一、新生儿破伤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新生儿破伤风的临床表现。

三、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及预防。

【自学内容】复习微生物学中细菌的检验。

第八章遗传性疾病21-三体综合征【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21-三体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二、熟悉21-三体综合征的细胞遗传学诊断。

三、了解21-三体综合征的病因与遗传学基础。

【教学时数及形式】课堂授课1学时。

【教学内容】一、21-三体综合征的病因与遗传学基础。

二、21-三体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三、21-三体综合征的细胞遗传学诊断。

【自学内容】复习细胞遗传学基础。

苯丙酮尿症【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苯丙酮尿症的临床表现、治疗。

二、熟悉苯丙酮尿症的诊断。

三、了解苯丙酮尿症的发病机制与实验室检查。

【教学时数及形式】课堂授课1学时。

【教学内容】一、苯丙酮尿症的发病机制与实验室检查。

二、苯丙酮尿症的临床表现、治疗。

三、苯丙酮尿症的诊断。

【自学内容】复习氨基酸代谢的生物化学基础。

第十章感染性疾病麻疹与出疹性疾病【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掌握麻疹的临床表现与并发症。

二、熟悉麻疹的治疗与预防,在鉴别诊断中简介其他出疹性疾病。

三、了解麻疹的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与病理。

【教学时数及形式】课堂授课2学时。

【教学内容】一、麻疹的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与病理。

二、麻疹的临床表现与并发症。

三、麻疹的治疗与预防,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自学内容】一、复习微生物学中麻疹病毒。

二、自学风疹、幼儿急疹、水痘、猩红热等出疹性疾病。

【见习内容】小儿出疹性疾病的皮肤粘膜表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