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教学大纲一、课程任务儿科学是综合性临床医学科学之一,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小儿时期生长发育、营养卫生、保健等基础医学和疾病防治的临床医学。
小儿是一个在解剖、生理等方面尚未成熟且不断生长,发育的机体!因此无论在疾病的发展,防治等方面,在各个不同年龄段都有其特点。
儿科学自始至终贯穿这个特点。
因此学生必须掌握此特点。
通过儿科学逐渐培养掌握儿科的理论,基本知识与技能,为医疗和科研打下基础。
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婴儿腹泻、肺炎、营养不良、感染性休克等病症的小儿液体疗法。
2掌握下列儿科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婴儿腹泻、维生素D缺乏病、营养不良、小儿肥胖症、营养性贫血、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窒息。
3.掌握常见先天性心脏病、肾炎、肾病综合征、化脓性脑膜炎、风湿热、过敏性紫癜、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原发型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4、掌握感染性休克、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颅高压、脑水肿等危急重症的诊断与抢救措施。
5、熟悉下列疾病的诊断治疗要点、了解病因及发病机理: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新生儿低钙血症、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苯丙酮尿症及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6了解小儿保健原则,了解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物质代谢特点(二)技能目标1掌握物理降温、氧气疗法、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及儿科病史的采集和体查。
2了解人工呼吸器、保温箱、光疗设备的使用。
(三)职业素质和态度目标1、树立喜欢和爱护小儿的意识。
2、具有精益求精、珍惜生命的态度。
3、具有高尚的医德医风和良好的行医准则。
五、大纲说明(一)适用对象与参考学时本教学大纲主要供高专高职专业教学使用,总学时为6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2学时,实践教学8学时。
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学时。
(二)教学要求1本课程对理论部分教学要求分为掌握、熟悉、了解3个层次。
掌握:指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能熟练应用,能综合分析和解决临床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熟悉:指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基本掌握和会应用所学的技能。
了解:指学生对学过的知识点能记忆和理解。
2本课程对技能方面设计了两个层次。
熟练掌握:指学生能正确理解实验原理,独立、正确、规范地完成各项实验操作。
学会:指学生能根据实验原理,按照各种实验项目能进行正确操作。
(三)教学建议1儿科学属于临床学科中的专科,尤其是新生儿学部分,知识点多且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其他医学课程,采用模型、多媒体、录像、病例讨论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实践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实际的基本操作技能,实践训练时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应通过平时达标训练、提问、作业、实验报告、阶段测试、操作技能考核和考试、临床见习等多种形式综合考评。
《儿科学》实验教学大纲Ⅰ前言本大纲适用于临床专业学生使用,编写本大纲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验强化巩固理论知识,培养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独立工作能力。
一、总教学学时为12学时二、使用教材:《儿科学实验指导》,由儿科教研室自编。
Ⅱ正文实验一小儿体格检查一、教学目的通过实验,练习小儿体格检查的操作方法,力求达到规范,熟练。
二、教学要求掌握小儿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程序及内容,比较小儿体格检查与成人不同之处。
三、教学内容对幼儿园小朋友进行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身长、体重、头围、胸围的测量及皮肤、淋巴结、头颈胸腹部及神经系统的系统检查。
实验二牛奶配制一、教学目的通过实验学习各种奶制品的配制方法及婴儿人工喂养的方法。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普通牛乳、酸乳、脱脂乳的配制方法。
(二)掌握人工喂养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用全脂奶粉、白糖、温开水配制成普通牛乳200亳升,取100毫升牛乳完全冷却后用滴管吸引5%柠檬酸3-5毫升,缓慢加入,边加边搅伴,制成酸乳。
另配制200毫升普通牛乳煮沸后冷却,除去表面的乳皮,反复2-3次,即成脱脂乳。
用已装牛乳的乳瓶在婴儿模型上练习人工喂养方法。
实验三暖箱及蓝光箱使用一、教学目的通过实验,学习暖箱的使用方法及蓝光疗法。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暖箱的使用方法及不同体重日龄新生儿所需箱温的调节。
(二)掌握蓝光照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内容(一)清洁消毒暖箱。
将蒸馏水加入暖箱水槽中,插上电源插头,打开电源开头,先调箱温至34℃,然后根据小儿体重和出生天数调节所需温度,调节箱内湿度在55-65%,将婴儿模型放入箱内婴儿床并记录箱内温、湿度。
(二)清洁消毒光疗箱。
箱内水盆中加入清水,接通电源,启亮蓝光管,调节箱温至30-32℃,相对湿度50%。
将患儿戴护眼罩,系好尿布,裸体置入蓝光箱中,记录入箱时间。
光疗结束后,称体重。
除去护眼罩,沐浴并检查有无皮肤破损及眼睛感染。
记录灯管照射时间。
实验四病案讨论一、教学目的通过病案讨论,强化巩固理论知识,培养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让学生掌握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临床表现。
(二)掌握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治疗原则。
三、教学内容提供典型重症病案,同学们先讨论分析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诊断依据,再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并掌握强心药物的剂量。
实验五病案讨论(小儿腹泻)一、教学目的通过病案讨论,强化巩固理论知识,理解并掌握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的液体疗法。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及不同病原所至肠炎的临床特点。
(二)掌握小儿腹泻的治疗原则。
(三)掌握小儿腹泻的液体疗法。
三、教学内容提供典型重型腹泻的病案,先分析诊断依据,然后制定进一步补液方案。
《儿科学》考试大纲本考试大纲为邵阳医专临床大专班儿科学课程考试大纲,其目的在认定通过本课程学习是否达到了预期要求,同时为下一步儿科学教学的实施及评估提供依据。
考试总要求考生应掌握儿科学的基础知识,熟悉儿科临床疾病的常见病因,掌握新生儿疾病及儿科常见疾病及常见急诊的临床表现及较重要的实验室治疗,熟悉其诊疗原则,并运用所学知识,对常见病例进行诊疗分析。
考试内容第一章绪论1、掌握小儿各年龄分期、期名、年龄界限、生理特点、保健重点第二章生长发育1、掌握生长发育的整体规律、顺序性、了解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2、掌握生长发育常用指标的测量、正常值、评估标准(身长、体重、头围)3、熟悉骨骼、牙齿发育特点、了解生殖系统、肌肉、淋巴系统发育特点4、了解小儿神经、精神发育特点第三章儿保与疾病预防原则1、了解各年龄期儿童保健重点及儿保措施和要求。
其中掌握小儿计划免疫程序及接种反应与处理2、掌握小儿病史收集和体格检查方法、熟悉小儿药物治疗原则3、掌握液疗方法及液疗原则第四章营养及营养障碍性疾病1、熟悉小儿营养基础2、掌握母乳喂养的优点、熟悉人工喂养方法及辅食添加原则3、了解营养不良的病因、掌握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4、掌握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原则、预防措施5、掌握维生素D缺乏手足搐搦症的定义:临床特点、急救原则、熟悉手足搐搦症的隐性体征第五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概述1、熟悉新生儿期常用术语2、了解新生儿早产儿特点、掌握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现象,掌握早产儿的护理特点3、掌握新生儿各种疾病、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破伤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第六章消化系统疾病1、熟悉口炎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原则2、掌握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措施、熟悉腹泻的病因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1、熟悉上感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原则2、熟悉急支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3、了解肺炎的分类、掌握肺炎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熟悉几种不同病原体所致肺炎的特点第八章循环系统疾病1、了解胎血循环特点及生后血循改变2、熟悉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分类、掌握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特征3、了解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第九章泌尿系统疾病1、了解小儿排尿及尿液特点2、了解肾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3、掌握肾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特点及治疗原则4、掌握肾综的临床表现、尿液特点及主要用药第十章造血系统疾病1、了解小儿血象特点、熟悉贫血的病因分类及程度分类2、掌握缺铁性贫血与巨幼红贫血的病因、临床特点、周围血象特点、诊断治疗原则3、了解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熟悉其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第十一章神经系统疾病1、掌握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化验特点治疗原则2、熟悉病脑的临床表现、脑脊液特点及治疗原则第十二章结缔组织病和风湿病1、掌握风湿热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2、了解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3、了解川崎病的主要表现、治疗原则第十五章小儿结核病1、了解小儿结核病特点2、熟悉结核诊断方法:掌握“OT”试验的临床意义,抗痨用药原则及结核预防措施3、了解原发性结核的临床特点4、熟悉结脑的临床表现、脑脊液特点及治疗原则第十六章儿童常见急症1、熟悉心跳呼吸骤停的诊断步骤及抢救步骤2、熟悉呼衰的临床表现、抢救原则3、了解惊厥的病因、诊断,掌握抢救原则4、掌握心衰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抢救原则试卷形式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答题方式:一律采用笔试试卷题型比例:客观题:约90%主观题:约10%试卷结构一览表Ⅰ.A型选择题为最佳选择题,从选项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每题1分,共计30分。
Ⅱ.填空题根据教材回答,每题1分,共计20分。
Ⅲ.名词解释题根据教材回答:每题4分,共计20分。
Ⅳ.简答题:根据教材回答,每题10分,共计20分。
Ⅴ.论述题:根据教材,用自己的话回答,共1小题,计10分。
考试管理规定要求:每份试卷的题型及题量:1、选择题(单项或多项)20-30题;2、填空题20-30个空;3、名词解释4-5题;4、问答题(包括简答题)3-4题。
1、2题型约占50分;3、4题型约占50分。
卷面总分100分。
特殊科目经教务处同意可适当调整。
试题按难、中、易分类,其比例为3:5:2。
知识覆盖面不低于70%,其中掌握内容占70%;熟悉内容占20%-25%;了解内容占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