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纲要解读修改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纲要解读修改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3.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融合跨学科的应 用需求 源于生活 开阔视野 多元发展
4.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激发动机 改变方式 培养素养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义教阶段的总目标: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初步 应用能力,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具备信息科学技术的基本知识; ▲能积极、正确、有效地应用信息系统,逐步融入
《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 程纲要》的研制和推出有其非常凸显的 必要性和重要性。
▲有利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教学 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有利于规范教学行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 均衡发展。
▲填补了我省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 一项空白。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和价值
1.基础性 后续课程 技术基础 2.实践性 操作技能 技术方法 动手实践 3.应用性 学习 生活 社会(综合) 4.发展性 技术 学习 全人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 全体 全面 均衡
2. 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养成良好的信 息素养 知识 技术 素养 兴趣与体验 掌握与应用 意识与态度
10.能对自己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 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与体验(过程) ▲学会与懂得(方法、思想) ▲交流、合作与评价(获得与表达)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1.消除对信息技术的神秘感,体验信息技 术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树立敢 于使用信息技术的信心,养成想逐步形 成自觉应用信息技术来解决自己学习生 活中问题的意识。
12.具有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 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 动的态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3.能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 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
14.养成良好的信息活动行为习惯,能够 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与伦理 道德规范,健康地、安全地、负责任地 使用信息技术。
2.掌握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工具的 使用方法,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结构 及简单工作原理。
一、知识与技能
3.能把计算机的使用方法和原理迁移到生 活中相关的信息技术工具中,初步具备 使用日常信息技术工具的基本技能。
4.能运用日常的信息技术工具获取、加工、 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知道利用信息 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兴趣、信心、意识 ▲积极、主动的态度 ▲良好的习惯(行为与规范)
第三部分 内容要求
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在4~6年级 开设,以“综合活动”为主要特征,通过主 题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 快乐学习,感受信息技术在学习、生活中的 应用,认识信息技术的影响和作用,激发学 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掌握一些简单应用的知 识与技能,初步建立主动、规范使用信息技 术的意识。
▲ 4-6年级:主体 ▲主题活动:主线(组织方式)
▲快乐学习:强调趣味性(特点)
▲感受(体验)、认识,兴趣、简单、 初步:行为与目标要求
●感受身边的信息技术
●计算机在读、写、画、玩中的
小 简单使用 学 ●文字、图片和表格的简单处理 阶 段 ●用因特网获取和交流信息
●多媒体技术的简单应用
●计算机程序的简单应用
社会的信息活动之中; ▲掌握信息的获取、管理、加工、表达、交流与评
价的技能与方法; ▲养成良好的信息活动行为习惯,遵守信息社会相
关的法律法规与伦理道德。
▲小学阶段:
建立对信息技术的简单了解,逐步 形成使用信息技术的感性经验和健康负 责的良好习惯,培养对信息技术的学习 兴趣,逐步学会使用信息技术支持日常 学习和解决简单问题。
▲初中阶段:
掌握初步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在信息技术应用中完善和提高操作技 能和综合应用能力,巩固良好的信息 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发展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 强化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 识,领悟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方 法,感受信息技术的文化内涵。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信息、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及其与 人的关系,了解各种常用信息技术的特 点、作用与影响。认识计算机在信息技 术发展应用中的作用和地位。
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 信息技术课程纲要解读
(小学)
问题与现状:信息技术教学的随意性较大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 要》《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纲要》《广东省义务教育学校 教学规范(试行)》……
您实施教学的依 据是什么?您读 过它们吗?
新课程的改革目标
改变以往过于注重传授式、 追求知识技能的一维目标的 学习过程, 改变过于突出学科本位、条 块割裂的课程结构, 改变繁难偏杂及过于注重书 本的课程内容, 改变过于接受式、机械训练 的学习方式, 改变过于突出选拔与甄别功 能的评价形式。
(一)感受身边的信息技术
(1)能感受身边信息的存在及其与人们的密切 联系。
——要求贴近学生生活
(2)体验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 ——强调学生的亲历
(3)了解信息技术应用中需要遵循的行为规范。 ——可从不同的角度(如正面的、反面的)
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多维目标
强调提供具有适应性的多种 选择,
强调内容的基础性及其与生 活、社会的联系,
强调通过自主、实践、探究、 合作等学习方式使得能力全 面发展,
强调全方位发挥评价的功能 作用。
这些“改变”和“强调”有赖于我们在教学过 程中的落实和体现。
新课程改革目标 培养目标 课程结构
课程标准(纲要) 教学实施
7.经历根据需要选择信息分类方案,将得到 的信息组织起来的过程,基本掌握使用合 适的信息技术进行存储和管理的方法。
8.经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简单的信息加工处 理的过程,学会一般的加工方法,懂得创 造性地表达思想或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9.能使用适当的信息技术工具和方式与他 人交流,学会与人合作。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基本知识 ▲具备基本技能 ▲掌握简单应用 ▲知道基本思想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5.经历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问题并利用 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了解问题 解决所需的信息技术。
6.经历根据任务要求获取信息的过程,合乎 规范地获取信息,并能筛选出适合自己需 要的信息。
二、过程与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