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保健按摩操课件
在
㈠眼按摩
1.挤压睛明 2.轻揉攒竹 3.点按四白 4.分抹眼睑 5.分推双眉 6.旋运眼球 7.摩手熨目
1.挤压睛明 取坐位,用食指的指 尖,分别按在两侧睛 明穴。然后两指尖向 鼻根方向逐渐用力挤 压,等酸胀感扩散至 两眼时,再持续按压 15秒。
2.轻揉攒竹 以左右手拇指指腹, 分别按左右眉内侧 的凹陷处,轻揉攒 竹,用力不宜过重, 酸胀为宜。
1.鸣天鼓 两手放于耳部,分别以食 指、中指、无名指轻击脑 后部,将耳廓向前弯曲, 盖住外耳道,食指滑过中 指,敲击乳突部。
2.拔鼓膜 两手从身体两侧缓缓抬起, 呈一字形后翻掌,曲肘, 分别以两手食指插入外耳 道,抬头吸气,低头呼气 时拔出食指,连做9次。
3.揉搓耳朵 两手放于耳部,前后 揉搓耳廓。向上牵拉 耳尖3次,向后牵拉耳 缘3次,向下牵拉耳垂 3次。以拇指和食指夹 住耳廓从上往下按揉 三角窝、耳甲艇、耳 甲腔,按揉耳垂。以 双手食指、中指夹住 耳根部进行搓擦。
㈢鼻按摩
㈠眼按摩
㈡耳按摩
叩齿 鸣天鼓 ㈣舌唇按摩 搅舌吞津 拔鼓膜 动摩双唇 擦揉耳朵
六、适应症
耳鸣耳聋、头痛头晕、 心慌失眠、白涩症、 视疲劳、日常保健。
七、禁忌症
1.眩晕发作较重,伴天旋 地转、恶心呕吐者。 2.急性结角膜炎、角膜溃 疡等。 3.头面部、眼部或手部有 皮肤破溃或感染者。 4.过饥、过饱,过劳者。 5.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
㈢鼻按摩
1.推擦鼻翼 2.轻摩鼻梁 3.指揉迎香 4.按摩鼻尖
1.推擦鼻翼 取坐位,用拇指或食指背面平 贴在鼻梁的两侧。然后做上至 鼻根,下至鼻翼两侧的推擦动 作,两手同时操作20~30次。
2.轻摩鼻梁 用左手或右手的拇指指 腹,在鼻梁上轻轻地上 下来回按摩.一般按摩 15次左右,以有酸感为 度。
3.点按四白 以左手及右手的 食指指腹,分别 点按在眼球下1 寸处,持续按揉, 以有酸胀感为宜。
4.分抹眼睑 坐或站立,微闭双眼,两手五指并拢。然 后,用中指和食指的指面,贴附在眼内眦 处,而后向目外眦处分抹各30一50次。 5.分推双眉 两手轻握空心拳,拳心相对,拇指弯曲, 两拳举至眼前,即用两食指指背轻擦眼眉, 从眉心印堂处向外擦至眉尾瞳子髂处。
3.指揉迎香 鼻旁5分是迎香,迎香穴在 按摩中宜用点法,或以食 指揉迎香穴10~20次。
4.按摩鼻尖 用手掌根,按在鼻 尖素髂穴,配合每 一呼气,手掌根圆 转约5次,左右手 各做1~2遍。
互叩牙齿坐位、闭嘴,上 下牙齿有节奏地叩击,微 闭双目,上下牙齿轻轻叩 击,以自己刚刚能听到叩 齿声为度。
4. 拔鼓膜时食指插入耳道内 不宜过深,以免损伤皮肤及 鼓膜。 5. 按揉眼周时避免双手接触内 眼。 6.叩齿时不宜太重,以防造成 损伤 7. 做操时保持心境平和,做 操毕应静养片刻,避免受凉。
十、临床运用
•耳鸣耳聋、头痛头晕、心慌失眠、视 疲劳、日常保健。
五官保健按摩操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历史渊源 三、作用机理 四、功效 五、分类 六、适应症 七、禁忌症 八、操作流程 九、注意事项 十、临床运用 十一、参考文献
一、概述
五官保健按摩是一种精神和形体 动作相结合的健身强脑操[1]。
五官即眼、耳、鼻、舌、唇,均位于头部, 通过各种神经与脑组织相联接,接受视、听、 嗅、味等各种感觉。 中医学认为,五官又与五脏相对应,故又 有眼为肝之官、耳为肾之官、鼻为肺之官、舌
2.搅舌吞津 咽津前,口腔内应清洁(晨起刷牙 后或饭后漱口),先把嘴闭上,牙 齿自然咬合。舌抵住牙齿,作上下 搅动,尤如漱口状,等口中唾液增 至满口时,将唾液分3次慢慢咽下。 3.动摩双唇 将上、下唇不断叩动,然后以食指 背抚摩双唇1分钟。然后用毛巾擦 净。
九、注意事项
1. 做操前应修剪指甲, 取下首饰,防止划伤。 2. 环境应安全,清净, 舒适,光线适宜。 3. 动作应舒缓,富有节 律性,避免使用蛮力。
三、作用机理
经常按摩五官,能刺激头 面上的毛细血管,使它们扩 张变粗,促进血液循环,疏 通脑部气血,供给大脑组织 更多的养料和氧气,刺激大 脑,强化大脑和五脏的功能 活动。
四、功效
•疏通经络,提神醒脑, 宁眩聪耳,促进睡眠。 •益肾养肝,清肝明目, 缓解疲劳,调畅情志。
五、分类
挤压睛明 轻揉攒竹 点按四白 分抹眼睑 分推双眉 旋运眼球 摩手熨目 推擦鼻翼 轻摩鼻梁 指揉迎香 按摩鼻尖
6.旋运眼球 两眼凝视片刻,两眼球同 时向左,逆时针旋转5—6 次;然后向前看片刻,再 向右顺时针旋转5~6次。
7.摩手熨目 两手掌竖摩至极热。在睁目 时用两手掌各按在一个眼睛 上,使其热气煦熨两目珠, 稍冷则再摩再熨,一天可进 行数次,一次熨数遍即可。
1.鸣天鼓 ㈡耳按摩 2.拔鼓膜 3.擦揉耳朵 4.按摩鼻尖
八、操作流程
常用穴位 1.睛明穴: 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2.攒竹穴:位于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 切迹处。 3.四白穴:位于人体面部,瞳孔直下,当 眶下孔凹陷处。 4.瞳子髎穴:位于面部,眼睛外侧一厘米 处(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 5.迎香穴: 鼻翼外缘中点旁开,当鼻唇沟 中。 6.素髎穴:在面部,当鼻尖的正中央。
为心之官、唇为脾之官的说法[2]。
按摩五官,促进血液循环,
疏通脑部气血,刺激大脑, 强化大脑和五脏的功能活动,
以达到强脑健身,宁眩聪耳,
促进睡眠,益肾养肝,清肝 明目等目的。
二、历史渊源
《素问·血气形志篇》说: “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 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 酒。”指出了经络不通,气 血不通,人体中的某个部位 就会出现疾患,在治疗上可 以用按摩的方法疏通经络气 血,达到治疗的作用。
中医认为,头为精明之府, 五脏六腑精气皆上升于头 部。头皮是大脑的保护层, 分布着许多穴位,人体十 二经脉中,手、足三阳均 起经头面部,故又说“头 为诸阳之会”(见《 素 问·脉要精微论》)。
因此,平常可经常按摩五 官,以促进血液循环,疏 通脑部气血,刺激大脑, 强化大脑和五脏的功能活 动,以达到强脑健身的目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