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性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叙述性材料顾名思义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作文材料,是材料作文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它包含生活故事,寓言故事,社会现象热点三种主要类型。
1:生活故事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1)无结果无倾向类故事材料容:2014年全国卷新课标1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
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
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
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
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
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容及含意的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探微:材料由“‘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开头,引出了出人意料的故事,有一组比赛,双方的选手在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的过了桥,由此引起了大家的讨论。
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概括为三层:第一层讲运动会比赛规则。
第二层讲不遵守规则,对于规则的颠覆,可表述为“打破规则”。
第三层讲事件引起了大家的讨论。
整个材料可归纳为三个关键词,一个是规则,一个是打破规则,另一个是争论。
立意分析:这是一则既没有结果又没有感情倾向的故事性材料,我们可以在概括材料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来立意。
(1)“规则”---“规则是用来遵守的,竞技比赛如此,社会生活亦是如此”,可以立意为“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规则面前无例外”。
(2)“抱住转身”“双双通过”--- “打破规则才能创造奇迹”、“变通是通向成功的捷径”、“有突破才能有创新”、“合作才能双赢”(3)“有争议”--- 可以从“竞争与合作”、“合作与共赢”、“规矩与破坏规矩”、“遵守规则与大胆突破”、“创新与守旧”、“因循与变通”等关系角度来立意。
这则材料也可以从对象的角度来立意作文材料涉及到“两个学生”、裁判这两个明示的对象,这些对象都可涉及立意角度。
“两个学生”---“突破规则,勇于创新”、“合作才能双赢”、“不能破坏‘游戏’规则”。
“裁判”---“要秉持公正”、、“要鼓励创新者”。
规律总结:对于既没有结果也没有感情倾向的故事性材料,我们可以先对故事的材料进行简单的总结,找出主要事件,概括出关键词,再围绕主要事件和关键词进行立意。
有多个对象的故事性材料我们也可以从对象的角度来立意。
(2)有结果无倾向类故事材料容:(2014卷)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海滨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
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作决定。
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满意。
到第5天,将要签合同时,却发生了一点意外:一个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
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告诉了老人,老人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
”游客把玻璃和屋里的其他垃圾打扫了。
不久,老人来了,进屋后就问:“玻璃杯碎片呢?”游客回答说,已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
老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脸色凝重地对游客说:“对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租给你了。
”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材料探微:这则材料直接讲述一个游客与房东之间的故事。
可简单概括为游客想租房东的房子,房东主动提出让其试住。
游客不小心打碎玻璃,在扔掉玻璃碎片时,因未能在垃圾袋上注明分类,导致了被房东“下逐客令”的结局。
这是一个有结局的故事。
我们可以用“由果溯因”法来得到最佳立意。
游客之所以有这样的结局是因为他没有注意到垃圾分类这一细节,我们可以从细节、责任的角度来立意。
立意分析:(1)“由果溯因”法:小细节大问题、细节决定成败、要为他人着想、公德意识不能缺失、做一个有责任的人。
(2)这个故事材料还涉及到另一个人物:房东。
房东是位“和蔼可亲”的老人,他容许游客在他家试住,并不急于签合同,得之游客打碎玻璃杯后也不以为意。
他和蔼,宽容,并不急功近利。
但当他得之游客没有很好地处理玻璃杯后便直言拒绝了游客入住。
他宽大为怀,但不是不讲原则,该原谅的就原谅,不该原谅的则绝不原谅。
我们也可以从他的角度来立意:善良与宽容、尽职与原则、细节与素养等。
规律总结:对于有结果的故事材料,我们最简单是的使用“由果溯因”法来立意。
抓故事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及结果。
由结果去寻找材料中体现出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我们的最佳立意。
当然故事中有多个对象的,我们也可以从其他对象的角度来立意。
(3)有结果有倾向类故事材料容:(2013全国1卷)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别透、大如蛋黄的钻石。
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
”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是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
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
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
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
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
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材料探微:作文材料分为两段,第一段讲商人发现一块价值不菲的大钻石需要切割。
切割成功会价值倍增,不成功则损失巨大,因而很多切割师不敢冒险。
第二段讲一位高超的切割师设计了一套周密的方案,而他却让他年轻的徒弟来切割,结果一举成功,最后老切割师说了一段点题的话。
这个材料里的故事是有结局的,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
材料也是有倾向的,就是老切割师的一段话。
我们可以用“由果溯因”法和关键句法来立意。
立意分析:材料中徒弟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虽然没有经验和高超的技术,却有足够的勇气。
结合老切割师的话我们可以有如下立意:1、勇于承担风险2、艺高亦需要胆大3、经验技术可贵,勇气更佳4、清除顾虑,勇于尝试5、不计得失,专注做事6、莫让价值束缚手脚7、勇气助你走天下规律总结:有结果有倾向的故事类材料往往是以叙述材料+关键句(抒情句或议论句)的形式出现的。
遇到此类材料,我们只需将材料进行简单的概括,找出主要事件及结果,再结合关键句即可得出最佳立意。
2:寓言故事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所谓寓言类材料作文,是指命题者给出一段寓言故事作为材料,要求学生根据寓言故事的寓意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作文的方式。
要给这类材料作文立意,我们首先要明白寓言故事及其特点。
(1)寓言故事及其特点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
它常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
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
主题用意在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寓言的表现方式是由此及彼,通过借古喻今、借物喻人、借小喻大或借此喻彼的手法,揭示事物丰富的涵和蕴含的深刻道理。
它具有三个特点即:隐喻性:借用虚构的故事情境,而不直接说明道理;多义性:因看待事物的角度不一,对于同一个事物,往往见仁见智;哲理性:寓言在于讽喻、劝戒、启迪人们,寄予深刻道理。
(2)审题立意:材料容:2009年全国卷Ⅰ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
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儿被抓住。
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
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很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
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
加油!呷呷!”评论家大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容及含意的围作文,不要套用,不得抄袭。
材料探微:这是一则寓言故事类材料。
主体事件是:为了生存,多学一种本领,兔子等被送进游泳训练班。
可是兔子就是学不会。
教练野鸭坚持让兔子学;评论家青蛙和思想家则提出了异议:要因材施教,只要多学一种本领就行。
在这则材料中出现了小兔、野鸭、仙鹤、青蛙三个对象,我们可以采用对象分析法,关键句法和联系实际法来综合立意。
材料中,我们可以发现兔子、小狗、小龟和小松鼠属于一类,象征正在成长的生命个体,具体说是接受教育的青少年。
培训班教练野鸭、评论家青蛙、思想家仙鹤属于一类。
象征社会,学校,家长等实施教育的人。
立意分析:小兔子等角度: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作扼住自己命运咽喉的人。
2、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
野鸭角度:1、只要努力,就有希望,不可能也会变成可能。
2、教育者要因材施教,不能一刀切青蛙角度:1、要善于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2、生活中“一招鲜”有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仙鹤角度:一切要从实际出发;要全面发展;要学会变通。
三者综合观点:发挥优势,扬长避短,还要付出主观努力。
规律总结:有多个对象的寓言类材料我们可以找出主体事件,抓住材料中关键语句,联系现实,从不同对象的角度来立意。
但最佳立意应该是从主要对象的角度来立意的。
材料容:(2008年全国2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南太平洋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
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
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
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
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幼龟是个“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
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等待时机的老鹰又再回来了,其他老鹰也跟过来了。
材料探微:这则材料暗含了这样一个结果:作为侦察兵的小海龟被好心游客救走,大群的老鹰飞来捉走了其余的小海龟。
对于有结果的寓言故事,我们可以从结果去追溯它的原因,用“由果溯因”法,同时结合寓言的特点,将对象分析法和联系实际法结合起来立意。
立意分析:从小海龟的角度来思考:①整个小海龟群犯了经验主义错误,只知道按照以前的经验来做,不懂得事情已经起了变化;②小龟们的失败和它们没有分清周围环境有关,要学会不盲从、懂甄别。
从老鹰的角度来思考:①它们之所以成功,与它们善于把握时机有关,如果游客不走,它们就无法捕获更多的小海龟;②老鹰勇于坚持,不轻易放弃使它们得到了捕获更多猎物的机会。
从好心游客的角度来思考:①事与愿违,好心可能办错事,本来是帮助小海龟的,却给整个小海龟群带来了灾难;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是简单地护送小海龟进入大海,不如教他们抵御灾难的方法;③如果做一件事,就要善始善终,不要半途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