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类材料的审题立意叙事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及作文评讲一、叙事类材料作文材料类型根据材料中的涉及的人物、对象、事件等关键要素,将其分为三类。
第一类,单一人物、对象对单一事件;第二类多个人物、对象对单一事件;第三类,多则材料,多个人物、多个对象对多个事件。
二、立意方法详解1.第一类,单一人物、对象对单一事件。
这类材料一般里面只有一个人(或一类人),一个对象(事或物),只讲述一个故事。
故事有起因、经过和结局。
这类故事或来源于现实生活,时政新闻,或来源于寓言故事。
出题者的目的就是让考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从这个故事中得出比较深刻的认识。
具体方法有四步:第一步,概括事件;第二步,抓关键句;第三步,由果溯因;第四步,探究深意。
例:2013年高考江苏卷作文材料。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
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
在进入洞穴后不久,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
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
但数日后再去,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
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审题立意过程:第一步,概括事件:探险人员在山洞中点燃蜡烛,发现大量大蝴蝶,虽然屏住呼吸,放慢脚步,但数日后再去则发现蝴蝶已退到山洞深处。
第二步,抓关键句: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第三步,由过溯因。
大蝴蝶为何会退到山洞的深处?虽然探险者出于对蝴蝶的爱护而离开但蝴蝶还是对人类不信任。
第四步,探究深意。
从以上三步,故事、关键、因果都已经渐渐清晰,是要反映人与环境的问题,人与自然的问题。
所以可以立意为:对自然应有人文大爱,关爱自然哪怕是微小的蝴蝶,给他们生存空间;保护小生灵,保护生态资源;倡导正确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如果不从这么四步出发,有些同学可能就会抓住“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来立意为人类懂得关爱动物。
或者抓住“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立意为细节影响大局,细节决定成败等。
这些立意都是没有抓住整个事件的关键核心。
2.第二类多个人物、对象对单一事件:在一则材料中出现多类人物,他们的观点、行为等不同。
主体事件只有一个。
具体做法为:第一步,找出有效对象。
第二步,概括有效对象的行为。
第三步,分析其行为所体现的内涵并分对象立意。
例:2006年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第一步,本材料涉及哪些对象?哪些是主要的?通读材料发现有乌鸦、牧羊人、小孩、老鹰、小羊;分析后发现老鹰和小羊不是主要对象。
第二步,这些主要对象都有哪些行为(抓关键句)①乌鸦:模仿老鹰抓小羊,结果被牧羊人抓住。
②牧羊人:对乌鸦行为进行评价:它是一只忘记了自己叫什么的鸟。
③孩子:说乌鸦也很可爱。
第三步,分析行为的内涵并分对象立意。
①乌鸦;要自知之明,正确认识自己;②牧羊人:不能盲目机械模仿、照搬;③孩子:敢于尝试,拼命追求理想的精神。
这类材料分析,只有通过分对象立意,才能准确把握,并确定出自己最佳立意角度。
3.多则材料多个故事对同一主题。
材料中出现多则材料,粗略一看发现,材料之间没有什么联系,内容很庞杂。
需要采用的方法是:第一步,概括每则材料故事梗概,特别一提的是,很多考生总认为这个步骤是多余的,其实概括主要故事的过程就是把握核心人物和事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自然的把那些无关东西去掉,让立意能切中而不偏颇。
第二步,寻找异同,认真对比两则材料,看看有什么异同点。
第三步,由果溯因。
例:2011年重庆卷材料一:香港大学的校工袁苏妹没有上过大学,不知道什么是院士,也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但44年如一日,用心,用情为学生做饭、扫地,深深地感动了学生,学生说“她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
2009年9月,香港大学授予她“荣誉院士”,称她“以自己的生命影响大学堂仔的生命”,是“香港大学之宝”。
材料二:巫溪县乡村教师赵世术20年独守讲台,13年残体支撑,在大山深处点燃知识的火把,照亮了小村里一代代渴求的眼睛。
他在33年间延展自己的爱心,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在春天发芽。
他因“师魂灿烂”而被评为2010年“感动重庆”十大人物之一。
第一步,概括故事梗概,第一则:校工袁苏妹44年如一日,用心用情为学生做饭,被誉为“荣誉院士”,第二则:乡村教师赵世术,20年独守讲台,被评为“感动重庆”人物之一。
第二步,寻找异同,认真对比材料发现两则材料:人物都在学校,都对自己的工作数十年的坚守;都用有爱心的在做事,为自己的工作倾注了情感;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平凡的事情,最后都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第三步,由果溯因,袁苏妹为什么会被评为“荣誉院士”?赵世术为什么会被评为“感动重庆”十大人物之一?经过分析后会发现两人的成功都与他们的共同品质有关。
于是就可以立意为:为事业倾注感情,对事业情有独钟;平凡的事情认真做好也会成就伟大(平凡与伟大)。
三、本次作文的审题立意1.原题回放每天5 点起床,晚上12 点休息。
32 岁的谭超是烟台大学一个快递代理点的快递员。
他还有一个身份——延边大学历史系的博士生,白天送快递,晚上一头扎进文献堆,在厚厚的史料中探究古代东北亚历史问题。
现在,他成为这个快递点的老板,被誉为国内学历最高的“博士快递哥”。
每年,北京大学保安队都有20 余名保安,通过工休时间自学和免费旁听北大课程考进大学。
17 年来,北大保安队共走出了300 多名大学生。
这些保安大多来自农村,他们中有的取得了大专或本科学历,有的甚至考上了北大;还有的考上了重点高校的研究生,毕业后当上了大学教授。
这两则材料给了你怎样的启发与思考?请选择其中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2.思路解说先找出概括两则材料的主要内容,再通过对比材料的异同点找准立意。
两则材料都谈的是人生规划选择问题。
材料一的故事概括为博士生谭超边做快递员,边学习。
材料二的故事概括为北大保安通过自身勤奋努力考取大学。
首先,从故事本身来看,二者都提到了学历与工作。
就事论事,保安可以考大学,博士生为什么不能做快递员呢?职业无贵贱,任何工作都可以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
社会发展了,职业的选择是多元化的,并不一定要学以致用。
北大屠夫陆步轩,耶鲁高材生秦玥飞,清华网红主播他们都是高学历人才,在平凡的工作中作出不凡的成绩。
反之,起点低的北大保安,也没有囿于自己的工作与身份,完成了美丽的逆袭。
综合两则材料,可以提炼观点:职业无贵贱,每一份工作都可以是施展才华追求梦想的平台。
其次,分析谭超和北大保安作出不同选择的原因。
材料一:博士谭超现阶段身份是快递点老板,作为在读博士生,谭超需要支付教育的费用,又要承担家庭的压力,他的这种选择让自己在工作和学习之间找到了暂时的平衡,既减轻了经济压力,又没有放弃学习;既兼顾了眼前的现实,又没有停下追求未来的脚步。
我们找文中对谭超的描述关键句“每天早上5点起床,晚上12点休息”“白天送快递,晚上一头扎进文献堆,在厚厚的史料中探究古代东北亚历史问题”。
从材料来看,并未对谭超的选择持贬低态度,反而肯定他的踏实工作、勤奋学习。
材料二:北大保安通过自学或旁听考进大学的故事非常励志,他们之所以能考上大学是因为没有局限于保安身份这个现实,在做保安的时候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真正诠释了“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文中对这些保安的描述语句为“这些保安大多来自农村,他们中有的取得了大专或本科学历,有的甚至考上北大”。
综合两则材料,可以提炼观点:立足现实,追求远大理想。
特别提醒:多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需要整体阅读,不能只就枝叶末节立意。
还有一些同学受上次漫画作文“楼梯?电梯?”的影响提炼观点谈选择,如:择佳径,成大事。
有些时候我们需要相时而动,相机而动,理智的选择是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可是谭超和北大保安他们做出的选择并不是他们获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材料中描述的重点在他们不苟且于现实,努力追求梦想。
3.参考标题《何处不能展才华》《泥潭上方有星空》《贫瘠的土地上,让梦想起舞》《向往远方,风雨兼程》《现实折不断理想的翅膀》《左手人间烟火,右手学海书山》《心有远方,自不甘于苟且》《抬头是山,路在脚下》《勿以职业论英雄》《英雄何必问出处》《现实之上,踮起梦的脚尖》4.优秀作文现实之上,踮起梦的脚尖梁姝昕谁说为生计奔波的生命没有沉静厚重的领土?快递哥的生活中,也有一个历史悠长的国度。
谁说漂泊在城市,卑微的理想没有光芒的折射?北大保安用纯粹的步伐跨越了生活的界限。
现实之上,踮起梦的脚尖,充盈的生命高于生活的局限。
生命的价值并没有限制——只是大多数人习惯于画地为牢。
出生的家庭,成长的路途,社会的角色……我们似乎被这个世界定义了。
在界限之中,我们将目所能及之处,默认为界限的边缘,不可逾越,亦不可触碰。
其实在视野的极限之外,还有一片更加辽远深邃的天空:只要你肯在低洼泥泞中向上攀登,向远张望。
著名钢琴家贝楚齐亚尼,身高仅一米,在去世前说:“如果我高大,那么是矮小成全的。
”现实的制约固然存在,但手中命运的钥匙,可以指向无数种可能,将现实视作天空的阶梯,那么灵魂将在空中自由舒展,带领卑微的你领略高处的奇景;将现实视作目光的极限,那么日复一日生活的公式,会在辗转中消磨梦想的棱角。
如果矮小,如果平凡,那将成为你追寻有尊严地站直,与畏惧的发光的全部理由,因为真正的命运与灵魂本无价值的限制。
踮起梦的脚尖,并非腾跃一番就能扶摇而上九万里,它需要最质朴的初衷,与最虔诚的步伐。
试问,快递哥孜孜不倦的背后,是汲汲于获得学历的愿望吗?试问,成为大学教授的保安,是在一夜之间获取高深的知识吗?所谓改变现实,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现实,那么要改变生命,亦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命。
史铁生说:“真正的皈依不是某个地点,而是在路上。
”生命正是这样的一次皈依的旅程,快递哥之所以成为博士,保安之所以改写命运,是因为皈依不是他们人生的目的,而是他们心中的故乡。
没有价值限制的生命,需要你用崇高的理想充盈。
否则,“超越现实”只能是一次哗众取宠的、喧嚣的狂欢。
唯有用虔诚的步伐行走,才能抵达自由的彼岸。
“每个人生来就是君王,只是大多数都流落而已。
”诗人王尔德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