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汉语词汇

古代汉语词汇

作》
单音词与复音词的辨别 〈1〉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战国册》 〈2〉璧有瑕,请指示王。《史记》 〈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4〉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5〉赵王扫除自迎。《史记》 〈6〉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左传》 〈7〉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孟子》 〈8〉老师费财,亦无益也。《左传》 〈9〉光与左将军桀结婚相亲。《汉书》
这段话103个字,除“行李” “乏困”之外,99 个单音 词。可见,古汉语在大多数情况下,字和词往往是一致 的。
2、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的发展方式 据统计,现代汉语中,复音词约占全部词汇
85%,这个比例正是古汉语中单音词的比例,说 明了古汉语中单音词有一个向复音词逐渐发展的 过程。其间当然有一个从文言到古白话再到现代 汉语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不单纯是音节增加 的问题,而是标志着汉语构词方法的质变。 (1)布帛寻常,庸人不释。《韩非子·五蠹》 (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
1、单音词占多数 单音词是指只有一个音节的词,在书面语中,也就
是一个字,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绝大多数情况 下,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这在先秦汉语中尤为明 显。
如: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 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左传》
这一段22个字,就是22个词,全都是单音词。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 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 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 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 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词。 参差 恍惚 匍匐 缤纷 犹豫 仿佛 荏苒
唐棣 邂逅 倜傥 崎岖 (2)叠韵联绵词:即两个音节韵相同的联绵词。
窈窕 婆娑 灿烂 彷徨 徘徊 荒唐 逍遥 峥嵘 (3)双声叠韵联绵词:即两个音节声母相同,又 韵相同的联绵词。 辗转 缱绻 优游 (4)非双声叠韵联绵词:即两个音节既无双声关 系,又无叠韵关系。 滂沱 浩荡 翱翔 颠沛
1、单音词 单音词和复音词是相对的概念,单音词就是由
一个音节构成的词,在书面上用一个汉字来记录 的词如:宫、夕、治 、 犯等。 (1)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尚书》 (2)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 (3)志不强智不达,言不信行不果。《墨子》
上古汉语多单音词,单音词有三个特点: 〈1〉多义性
古汉语词汇中,单音词最显著的特点是多义性。 单音词的含义常常随文而异,只有分析在句中的 作用和地位,才能加以确定。 兵:(1)擐甲执兵。《左传》
阿爷 有夏 第一 初二
联合式合成词根据两个语素在词中的意义、 作用可分为同义、变义、偏义三种类型。
同义合成词:两个语素的意义相同或相 近,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也是该合成词的 意义。
恭敬 土地 朋友 人民 (1)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韩非子五蠹》 (2)加之以师旅。《论语》 (3)跋履山川,逾越险阻。《左传》 (4)而帅偏师,以修封疆。《楚归晋知罃》
变义合成词 两个语素的意义相类或相对,并列组合在一起,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了新义,其词义不是 两个语素意义的简单相加,有时甚至离开原义很 远。 <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2>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孟子》 <3 >宫室左右莫不私王。 《战齐》 <4>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其消息,辄
〈3〉能产性
除了极少数单音词,绝大多数的单音词都具有一定 的构词能力。
书 :书信 书札 微妙 精微 卑微 衰微 微弱
微博 微信
2、复音词 复音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构成的
词,在书面上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来记录。 这里的复音词,主要指双音词。 古汉语的双音词可分为两类:一是只含一个语
[2]叠音词 重叠两个相同音节而成的双音词,前人称为
“重言”或“叠字”等,现在一般把它叫做叠音 词。 叠音词在古汉语中数量相当多。常用来 摹仿自
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描写事物的形貌
状态。
(1)伐木丁丁,鸟鸣嘤嘤。《诗经》 (2)坎坎伐檀兮。《诗经 》 (3)信誓旦旦。 《诗经》 (4)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
判断一个词是否双声叠韵,要注意两点: 第一,判断两个音节是否叠韵,要看韵腹和韵尾 是否相同; 第二,要以古代语音为标准,由于古今语音的变 化,有很多古代是双声、叠韵的词,现代已不是。
“萧瑟”古音是双声,同在心母 “峥嵘”古音属叠韵, 同在庚韵 特点一:不可分割,即两个字不能拆开解释,只 有一个语素。 特点二:写法比较自由,这是因为在用文字记录 仅仅表示声音的音节时,由于时代地域和习惯的 不同,常常写成为多种不同的形式。
复非乡里。蔡琰《悲愤诗》 <5>且陛下富于春秋,未必尽通诸事。 《史记李斯列传》
偏义合成词 两个语素的意义相类相近或相对,并列组成双音词 后,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成 为该双音词的意义,而另一个语素只起充当一个音 节的陪衬作用。 <1>大夫不得造车马。《礼记》 <2>一旦缓急,杜绝河津,足以自守。《后汉书》 <3>无羽毛以御寒暑。《列子》 <4>趋走不足以避利害。 《列子》 <5>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古诗为焦仲卿妻
唐刘禹锡《乌衣巷》
古代汉语的单音词发展成为复音词(主要是双音 词)主要有以下三种主要情况: (1)增加同义或相关的语素构成的双音词 民——人民 友——朋友 路——道路 本——根本 恐——恐惧 陵——丘陵 弃——丢弃 (2)增加辅助成分——词头/词尾 (这是以上古汉语单音词为词根,加上一个词头
或词尾构成的双音词。) 爷——阿爷 师——老师 虎——老虎 兔——兔子 燕——子 石——石头
凄。《阿房宫赋》
(5)灼灼其华。 《诗经》 (6)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 (7)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阿房宫赋》 (1)(2)拟声, (3)(4)达情 (5)(6)(7)摹状
重言词与词的重叠,在形式上相同,在表意上 有别。二者不属同一范畴,性质迥异。
重言词是音节的重叠,它的意义与记录它的单 字无关,不能据单个字来推测重言词的意义。
(2)如果一个词由一个语素构成,而这个语素 由两个或几个音节,那么,记录这两个音节 或几个音节的两个或几个汉字,只有合在一 起才表示一个语素、一个词;如果把这两个 或几个汉字拆开来,则每个汉字既不代表原 语素,也不代表原词。
(3)如果一个词由两个语素构成,根据古汉 语的实际情况,它通常是一个双音词,也就 是说,它是由两个单音节语素组成的,那么, 记录这两个音节的汉字,分别代表一个语素。
2、划分古汉语词的结构的标准
两个标准划分:音节数、语素数
(1)以音节数为标准,古汉语的词可以分为 单音词(天、地、人)、双音词(社稷、窈 窕、足下)和多音词(华不注)。
(2)以语素为标准,古汉语的词可以分为: 只含一个语素的单纯词:刀、口、参差 包含两个语素的合成词:天下、寡人、爪牙 两个标准结合,总结为: 单音词只能由一个语素构成,必定是单纯词; 双音词可以由一个语素构成,也可以由两个语素 构成;前者为单纯双音词,后者为合成双音词。
(2)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战国策》 (3)夫兵,犹火也。《左传》
军队 武器 战争
〈2〉灵活性 古代汉语单音词义的确定,带有很大的灵活性,
应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加以分析判断,寻求合理 的解释。 为: (1)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担任 (2)有为神龙之言者许行。 研究 (3)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是
古代汉语词汇
字是记录词的形式,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独 立运用的造句单位。
汉语词汇发展变化的结果,是古今词汇表现 出了很大的差异性。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
(1)旧词不断消亡; (2)新词不断产生; (3)基本词汇保存下来。
一、划分古汉语词的结构的标准
1.语素、词和字的关系
(1)如果一个词由一个语素构成,而这个语素 只有一个音节,那么,记录这个音节的汉字, 既表示一个语素,也表示一个词。
素的单纯词,一是由两个语素按一定的语法规则 构成的合成词。
<1>单纯词 双音单纯词是由两个字组成的,但这两个字
只代表两个音节,且两个音节不能拆开解释,只 有合起来才有意义。
双音单纯词包括: 联绵词,即两个字联缀在一起,组成一个不可分 割的整体,同表一意的双音单纯词。又称“联绵 字”。它是“合二字为一词,两声求一义。” 从构成联绵词的两个音节之间在语音上的联系, 可分为四类: (1)双声联绵词,即两个音节声母相同的联绵
重言词不同于词的重叠式,重言词无附加的语 法意义,而词的重叠式有附加的语法意义。
(8)采采卷耳。 (9)弦弦掩抑声声思。 (10)行行重行行。 <2>合成词 含有两个以上语素的词,叫做合成词。汉语从 以单音节词为主,向以双音节为主转化,主要是 这一类词的增加。
古汉语双音合成词,从两个语素的语法关系来看,一 般可分为联合式、偏正式、动补式、动宾式、主谓 式等。 偏正式如:百姓 天子 国君 锦衣 诸侯 动补式如:激怒 匡正 平定 扰乱 动宾式如:将军 革命 祭酒 执事 主谓式如:威振 民主 瓦解 狐疑 蚕食 冬至 附加式如:率尔 沃若 宛然 焕乎
(3)换了两个完全不同的语素 目——眼睛 师——军队 昼——白天 邦——国家 津——渡口 股——大腿 兵——武器 亡——消失 单音词发展成为双音词,大大减少了语言中
的同音词以及一词多义的现象,有力地促进 了语言的严密性和准确性,更加有效地增强 和发挥了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作用。
三、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