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1.5.1什么是有机化合物?什么是有机化学?解:有机化合物是指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仅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称为烃类化合物,若还含有其他元素,则称为烃的衍生物。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的一门科学。
1.5.2有机化合物的两种分类方法是什么?解:有机化合物一般是按分子基本骨架特征和官能团不同两种方法进行分类。
1.5.3 σ键和π键是如何形成的?各自有何特点?解:由两个成键原子轨道向两个原子核间的联线(又称对称轴)方向发生最大重叠所形成的共价键叫σ键;由两个p轨道彼此平行“肩并肩”重叠所形成的共价键叫π键。
σ键和π键主要的特点σ键π键存在可以单独存在不能单独存在,只与σ键同时存在生成成键轨道沿键轴重叠,重叠程度大成键p轨道平行重叠,重叠程度较小性质①键能较大,较稳定;②电子云受核约束大,不易极化;③成键的两个原子可沿键轴自由旋转。
①键能小,不稳定;②电子云核约束小,易被极化;③成键的两个原子不能沿键轴自由旋转。
1.5.4 什么是键长、键角、键能及键的离解能?解:键长是指成键原子核间的平衡距离;键角是指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当把一摩尔双原子分子AB(气态)的共价键断裂成A、B两原子(气态)时所需的能量称为A-B键的离解能,也就是它的键能。
但对于多原子分子来说,键能与键的离解能是不同的。
键的离解能的数据是指解离某个特定共价键的键能。
多原子分子中的同类型共价键的键能应该是各个键离解能的平均值。
键能是化学键强度的主要标志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键的稳定性,相同类型的键中键能越大,键越稳定。
1.5.5用“部分电荷”符号表示下列化合物的极性。
解:(1) CH3Br (2) CH3CH2OH CH3OCH2CH3C||O(3)(1) CH3-Brδ-δ+(2) CH3CH2-O-Hδδ-+δ+CH3OCH2CH3C||O(3)δ+δ-δ-δ+1.5.6 键的极性和极化性有什么区别?解:极性是由成键原子电负性差异引起的,是分子固有的,是永久性的;键的极化只是在外电场的影响下产生的,是一种暂时现象,当除去外界电场后,就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1.5.7指出下列结构中各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1) CH3CH2OCH3 (2)CH3CH=CH2 (3) CH3C CH(4) CH3CH=CH-OH解:1.5.7磺胺噻唑的结构式为(1) 指出结构式中两个环状结构部分在分类上的不同。
(2) 含有哪些官能团,各自的名称是什么?解:(1) 结构式中的苯环属于芳香环类,另一环为杂环类。
(2) NH 2-(氨基), -SO 2NH-(磺酰胺键)3323sp 23333sp 2第2章 链 烃2.5.1用IUPAC 法命名下列化合物或取代基。
(1) (CH 3CH 2)4C(2)CH 3CHCH 2CH 2CHCH 2CH 2CH 3CH 3CCH 3CH 3CH 2CH 3(CH 3)3CC CCH 2CH 3HH(3) (4)(CH 3CH 2)2C CCH 2CH 3CH 3(5)(6)(7)(8)HCH 3CH 2CH 2 C CHCH 3CH CH 2CH 2CH 3CH 3CH CHCH 3C CH 2CH 3H 3C CH 3CH 2CH 3(9)(10)(11)(12)(CH 3)2CHC CH CH 2 CH C CH C CH 2CH 3CH 3CH 3C CH H HC CHCH 2CH 3CH 2CH 3CH 3CH CHCHC CH解:(1)3,3-二乙基戊烷 (2)2,6,6-三甲基-5-丙基辛烷 (3)2,2-二甲基-3-己烯 (4)3-甲基-4-乙基-3-己烯 (5)4-甲基-3-丙基-1-己烯 (6)丙烯基(7)1-甲基乙烯基 (8)2,2,6-三甲基-5-乙基癸烷 (9)3-甲基丁炔 (10)2,4-二甲基-1,3,5己三烯 (11)顺,顺-2,4-庚二烯 (12)3-乙基-4-己烯-1-炔 2.5.2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1)2-methyl-4-isopropylheptane (2)5-ethyl-3,3-dimethylheptane (3)2,5,5-trimethyl-2-hexene (4)1-methyl spiro[3.5]nonane (5)(E )-3-methyl-2-pentene (6)4-methyl-2-pentyne (7)5-methyl-2-octen-6-yne (8)(Z )-3-ethyl-4-methyl-1,3-hexdiene(9)1,4–己二炔 (10)环丙基乙炔 (11)3,3–二甲基–1–己炔 (12)3–乙基–1–戊烯–4–炔解CH 3CHCH 2CHCH 2CH 2CH 3CH 3CHCH 3CH 3CH 3CHCCH 2CHCH 2CH 3CH 3CH 3CH 2CH 3CH 3CCHCH 2CCH 3CH 3CH 3CH 3CH 3(1)(3)(2)(4)C H H 3CCCH 2CH 3CH 3CH 3CCHCH 3CH 3C(5)(6)CH 3CH CHCH 2CHCCCH 3CHC 2H 5C CC 2H 5CH 3H 2C(7)(8)CH 3CHCC CCH 3CH 2CCH (9)(10)2.5.3 化合物2,2,4-三甲基己烷分子中的碳原子,各属于哪一类型(伯、仲、叔、季)碳原子? 解:CH 3CCH 3CH 3CH 2CHCH 3CH 2CH 31°4°1°2°1°3°2°1°1°2.5.4 命名下列多烯烃,指出分子中的π—π共轭部分。
(1) (2) (3)(4) (5) (6) 解:(1) 2–乙基–1,3–丁二烯(2) 3–亚甲基–1,5–己二烯(3) 3–亚甲基环戊烯(4)2.4.6–辛三烯(5)5–甲基–1.3–环己二烯(6)4–甲基–2.4–辛二烯2.5.5将下列化合物按沸点降低的顺序排列:(1)丁烷(2)己烷 (3)3-甲基戊烷 (4)2-甲基丁烷 (5)2,3-二甲基丁烷 (6)环己烷 解:(2)﹥(6)﹥(3)﹥(5)﹥(4)﹥(1) 2.5.6 写出4碳烷烃一溴取代产物的可能结构式。
解:CH 2BrCH 2CH 2CH 3CH 3CHBrCH 2CH 3CH 2BrCHCH 3CH 3CH 3CBrCH 3CH 3(1)(3)(2)(4)2.5.7 画出2,3-二甲基丁烷以C 2—C 3键为轴旋转,所产生的最稳定构象的Newman 投影式。
解: 33H 32.5.8 将下列自由基按稳定性从大到小的次序排列:(1) (2) (3) (4) 解:(3)>(2)>(1)>(4)2.5.9 按稳定性增加的顺序排列下列物质,指出最稳定者分子中所含的共轭体系。
(1)a. CH 2=C =CHCH 2CH 2CH 3 b. CH 2=CH —CH =CHCH 2CH 3c. CH 2=CHCH 2CH =CHCH 3d. CH 3CH =CH —CH =CHCH 3 (2)a. CH 2=CHCH 2CH 2CH 2CH 3 b. CH 3CH =CHCH 2CH 2CH 3CH 3CH 2 C CH 2CH 2CH 3 CH 3CH 3 C C CH 3CH 3(3)a. CH 2CH 2CH 2CH=C H 2+b. +CH 3CHCH 2CH=CH 2(4)a.CH 3CHCH 2CH 23CH 3CHCHCH 3CH 3CH 3CCH 2CH 3CH 3CH 3+CH 3CH 2CHCH=CH 2CH 3CH 3 C C CH 2CH 3+CH 3CHCH 2CH=CH 2CH 2CH 2CH 2CH=C H 2 b.CH 3CH 2CHCH=CH 2CH 3CH 3 C C CH 2CH 3解:(1)d >b >c >aCH 3CH =CH —CH =CHCH 3(2)d >c >b >aCH 3—C =C —CH 3(3)d >c >b >a(4)d >c >b >a2.5.10 CH 3CH 3+Cl 2 CH 3CH 2Cl+HCl 光或热的反应机理与甲烷氯代相似。
(1)写出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的各步反应式,并计算链增长反应的反应热。
(2)试说明该反应不太可能按CH 3CH 3+Cl 2 2CH 3Cl 方式进行的原因。
解:(1)链引发: 链增长:CH 3CH 3+Cl CH 3CH 2+HCl =∆θmr H - 21 kJ ·mol -1CH 3CH 2+Cl 2CH 3CH 2Cl +Cl =∆θmr H -96 kJ ·mol -1 链终止:CH 3CH 2Cl CH 3CH 2CH 2CH 3CH 3CH 2+Cl 2ClCH 3CH 2Cl+CH 3CH 2Cl +(2)反应如按CH 3CH 3+Cl 2 2CH 3Cl 的方式进行,链增长的第一步即为CH 3CH 3 + ClCH 3Cl+CH 3,=∆θm r H + 59 kJ ·mol -1 ,由于产物能量较反应物的能量高,活化能大,是吸热反应。
同时CH 3较CH 3CH 2难形成,所以该反应不可能CH 3CH 3Cl : Cl Cl +Cl 热或光进行。
2.5.11 用结构式或反应式表示下列术语:(1)亲电试剂 (2)溴鎓离子 (3)烯丙基(4)异丙基碳正离子 (5)马氏加成 (6)过氧化物效应 解:E +CH 2CH 2Br+CH 2=CHCH 2(1)(2)(3)CH 3CHCH 3+(4)(5)CH 3CH =CH 2+HBr CH 3CHCH 2Br (6)CH 3CH =CH 2+HBrROOR3CH 2CH 2Br2.5.12 下列化合物有无顺反异构现象?若有,写出它们的顺反异构体。
(1)2–甲基–2–己烯 (2)2–戊烯(3)1–氯–1–溴己烯 (4)1–溴–2–氯丙烯(5)CH 3CH=NOH (6)3,5–二甲基–4–乙基–3–己烯 解:(1)无 (2)有C=CCH 3HH C 2H 5C =CCH 3HH2H 5(3)有C =CHC =CH BrCl C 4H 9Br Cl4H 9 (4)有CH 3C =CBrCl HCH 3C =CBr ClH(5)有CH 3C =HNOHCH 3C =HN(6)有C =CC 2H 5CH 3C 2H 5CHCH 3CH 3C =CC 2H 5CH 32H 5CHCH 3CH 32.5.13 按与HBr 加成活性增加次序排列下列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