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人格测验
第十章
人格测验
人格理论与人格测验
• 某种人格测验一定有其理论假设 • 人格理论是人格测验的基础 • 对人格测验结果的解释,取决于 对这种人格理论的了解 • 一个人格测验所得的结果可以用 不同的人格理论来解释。
2
3.人格测验的特点
对人格的测量可以从意识层面上,也可 以从潜意识层面上进行,所以人格测验有 多种形式对人格测量还需要解决一个真 实性的问题,也就是说要考虑所获得的结 果是否真实可靠.
• EPPS的主要特点在于采用强迫选择法来 控制社会赞许性。 • 我喜欢对我的朋友忠实 • 为了控制社会赞许性的影响以提高测验 的有效性,爱德华采用了强迫选择法来 编制问卷。 • 例如: • A、我喜欢对我的朋友忠实。 • B、对所有我承担的事,我喜欢尽力做好 。
5、NEO人格调查表
• • • • • 用来测量人格五因素模型的问卷 NEO-PI-R量表(广泛运用) 人格五因素,每个因素有六个层面 共三十个层面 外倾性、愉悦性、公正性、情绪稳定性和 开放性
2.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 (16PF)
一、简介 • 16种人格因素问卷是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人格及能力 测验研究所卡特尔教授编制的。 • 卡特尔认为人格的基本结构元素是特质。特质的种类 很多,有人类共同的特质,有各人独有的特质。有的 特质决定于遗传,有的决定于环境;有的与动机有关 ,有的则与能力和气质有关。若从向度来分,可分为 四种向度。
(二)评定量表的形式
• 3.标准评定量表
– 事先提供不同类型人的行为标准,由评定者将 这些标准与被试的行为对照,看被试最像哪一 类人,由此获得被试特质的估计。
(二)评定量表的形式
• 4.强迫选择评定量表
– 此类量表中,提供许多组词汇或陈述句,要求 评定者选出与被评者最相似或最不相似的词、 句子。 – 在有些情况下可有四个句子或词。强迫选择评 定量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评定误差。
(二)评定量表的形式
• 2.描述评定量表 • 对所要评定的行为提供一组具有顺序性的文字描 述,如好、中、差等,由评定者选出一个适合被 试的描述。 • 描述评定量表可以与数字量表结合起来,对每一 描述赋予一个数字等级,还可与图表结合起来。 例:请选择最符合被评者行为的描述:
– 他的谈锋如何? 喋喋不休,善于辞令,只答问题,倾向 于听,沉默寡言。 – 他的社交如何? 常处于领袖地位,善于社交,社交有限, 常回避,害羞,不易、自陈测验
定义:自己提供了关于自己人格特征的报 告
特点:纸笔测验
(一)自陈量表
• 又称自陈问卷,是测量人格最常用的方法和形式。 • 依据所测量的人格特征编制客观问题,要求被试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或感受去逐一回答,以此衡 量个人的性格特征。 • 最早的自陈量表是伍德沃斯(R.S.Woodworth)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设计的个人资料调查表, 用于考察士兵对军队生活的适应性,并淘汰军队 中的情绪障碍者。该调查表的问题涉及变态的恐 怖反应、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睡眠障碍以及其 它身心症状等。后来被奉为人格量表的蓝本。
主题统觉测验评分
主角本身:被试认为代表他自己的角色 主角的动机和情绪: 主角的行为 主角的环境力量:人事力量 结果:主角本身的力量和环境力量的对比 主题:上述4种分析的综合 兴趣和情操:被试把图中的人物比喻成谁
主题统觉测验
39
(三)投射测验
3、完成法 • 向被试提供一些不完整的句子、故事或辩论等 材料,要求被试自由补充,使之完整。 • 根据被试完成的倾向,探测被试的人格特征 • 例如语句完成测验。
(二)评定量表的形式
• 问题检核表主要用来探查行为或情绪障碍,观察 者或被试只需将符合其情况的问题圈出,最后便 可评定问题所在。 • 形容词检核表则是要求被试阅读形容词,并划出 与被试相符的形容词。 • 比 较 常 用 的 形 容 词 检 核 表 是 由 高 夫 (H.G.Cough)等编制的,简称为ACL(Adjective Check List),由300个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形容词 组成,要求被试在15~20分钟内完成。反应可在 24个方面记分(其中15个量表是根据爱德华15种 需要编制的),其他9个量表则是根据不同团体的 反应差异编制出来的。
评定量表举例
• 1.莱氏品质评定量表:本量表是肖孝嵘先生根据莱德编制的“内外向 品质量表”修订而成的,共有40个问题,每个问题后面有五个不同的 描述短句,评定者须注意观察受评定者最近数月内的思想行为,逐题 评定,在每一题后面的五个短句中,选择与受评定者最相符或相近的 一个。 • 2.卜氏儿童社会行为量表:整个量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测量幼儿与
(二)评定量表的形式
• 5.检核量表 • 提供一个由许多形容词、名词或陈述句构成的一 览表,要求评定者将表中所列与被评者的行为逐 一对照,将其中所有能描述被评者人格的词或项 目圈出来,只需作“是”或“否”的判断,最后 对结果加以分析。 • 检核表是一种直接而有效的获得被评者人格特征 的方法,编制比自陈量表要简单一些。 • 检核表有时也可作为一种自评量表来使用,考察 被试的自我观念。比较常用的检核表有问题检核 表和形容词检核表。
MMPI 临床量表
序号 1 2 3 4 5 名称 疑病症 抑郁症 歇斯底里 精神病态偏 倚 性度 略号 Hs D Hy Pd Mf 项目数 33 60 60 50 60 加K数值 0.5K 0 0 0.4K 0
6
7 8 9 10
妄想狂
精神衰弱 精神分裂 轻躁狂 社会内向性 格
Pa
Pt Sc Ma Si
缺点: 1.有反应偏差 A. 反应定势 B. 反应形态 2.对自己的认识不一定都是正确的 3.解释时会有误差
(二)评定量表
• 通常由一组描述个体特征或特质的词或句子组成, 要求由他人经过观察对某个人的某种行为或特质 作出评价。 • 严格地说,它并非是一种测验,而是观察和晤谈 的延伸。观察和晤谈是了解人格的一种途径,但 这种途径是非正式的和非量化的。评定量表是对 观察、晤谈内容的总结。由观察者在评定量表上 评价他人,将观察结果系统化和数量化,因此评 定量表可以说是观察法和测验法的结合。
(二)评定量表
• 评定量表在形式上与自陈量表相似。只是 作答者是他人而已,要求选择和被试最相 符的一项。 • 最早是由高尔顿创制的,现在广泛地用于 各种领域,尤其是评定量表的结果常作为 编制人格测验的效标资料。
(二)评定量表的形式
• 1.数字评定量表
– 提供一个顺序的数字系列,由评定者根据被 试的行为确定一个数值。例如评定个体的服 装审美,可以编制数字评定量表。 – 例:服装体现一个人的气质 1 2 3 4 5 服装搭配应有品位 12345 “1”表示不同意;“2”表示稍不同意;“3” 表示说不准;“4”表示稍同意;“5”表示同 意。
3.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MMPI)
1. 量表编制 从各种途径收集1000多个条目,分别试测 与正常人和精神异常者,比较两组人的反应。 然后淘汰没有区分性的题目,最后组成了一 个有566道题目的测验,其中16道重复题。
2.量表构成
效度量表
名称 疑问量表 说谎量表 诈病分数 修正分数 略号 Q L F K 15 64 30 项目数
幼儿间的社会行为,另一部分测量幼儿与成人间的社会行为。
(三)投射测验
1、投射测验的概念
• 是一种特殊的人格测评技术。 • 通俗地说,投射技术是向被试提供一些未 经组织的刺激情境,让被试在不受限制的 情境下,自由表现他的反应。 • 主试分析反应的结果,便可推断被试的人 格特征。
(三)投射测验
4、投射测验的问题 • 投射技术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正如前面 提到的,它的非结构性和反应的自由性, 给记分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 • 投射测验往往都缺乏可靠的信度和效度 资料。 • 当前,人们力图从两个方面改进投射技 术,一是尽可能将测验结果予以量化, 二是加强主试的训练工作。
1975
艾森克个性问卷
用于测量神经质,内外向,精神 质(N) (E) (L) (P)
EPQ概述
艾森克个性问卷分成人和儿童用两式 ,分别调查16岁以上成人和7至15岁儿童 的个性类型。它是英国伦敦大学教授艾森 克及其夫人在艾森克的先前几个个性调查 表的基础上所发展起来的。经过多次修订 ,在不同人群中测试,已经获得可靠的信 度和效度,在国际上广泛应用。
量表构成
• EPQ由P、E、N和L四个量表组成,主要调查内 外向(E),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N),精神质(P ),三个个性(人格)维度。 • 艾森克认为E因素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的 强度密切相关,N因素与植物性神经的不稳定性密切 相关,遗传不仅对E和N因素有强烈影响,而且也与P 因素有关。 • 他认为正常人也具有神经质和精神质,高级神经 的活动如果在不利因素影响下向病理方面发展,神经 质可以发展成为神经症,精神质可以发展成为精神病 。因此,神经质和精神质并不是病理,不过有些精神 病和罪犯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发展来的。
(一)自陈量表
自陈量表的特点 (1)测量工具一般为调查表。 (2)题目数量多。 (3)在同一个测验中往往包含几个量表 ,可同时测量几个特质。 (4)测验通常采用纸笔形式,因而可以 团体施测。
1.艾森克个性问卷
1952 1959 1964 Maudisty 医学问卷 Maudisty个性问卷 艾森克个性调查目录 用于调查神经质(N) 用于测量神经质和内外向(N) (E) 用于测量神经质和内外向,另外 还有一个测谎用量表(N) (E) (L)
40
48 78 46 70
0
1K 1K 0.2K 0
MMPI评分步骤
– 先把重复题找出来看是否一致,不一致超过5 个时即判为废卷 – 计算各量表的原始分 – Hs, Pd, Pt, Sc, Ma 五个量表加一定比例的K分 – 转换成T分
4、爱德华个性偏好量表的使用
一、简介 • 爱德华个性偏好量表(Edwards,Personal Prefrence Schedule,简称EPPS)是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于1953年 编制的。它以莫瑞的人类需要理论作为编制的理论基 础,主要测量个体在15种不同的心理需要上的反应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