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众传播学考试整理

大众传播学考试整理

1. 大众传播学的概念 专业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
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 2. 五大先驱贡献与方法
拉斯韦尔(1)提出5W 模式 (2)内容分析法 (3)大众传播的三功能说 拉扎斯菲尔德(1)形成传播学的“哥伦比亚学派”(2)实地调查法 卢因(1)研究群体对于个体的影响 (2)提出来“把关人”的概念
霍夫兰 从心理学的角度切入传播学领域 “耶鲁学派” (1)控制实验法 (2)找到影响劝服效果的诸多因素
施拉姆 创办了第一批被称为“传播”的大学教学机构
3. 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两大学派的区别①研究内容 如何传播VS 为何传播
②研究方法: 经验事实VS 价值判断、思辨全面 ③研究取向: 只知拜佛VS 只想拆庙
4. 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区别 类型与区别 新闻 传播学 研究风格 业务研究 理论研究 研究对象 新闻传播活动 一切传播活动 研究方法
新闻实践活动
众多方法
5. 人类传播的基本原则 准确性 有效性 传播渠道与媒介的多样性 适时性 针对性
6. 人类传播的基本模式 5W 模式
香农—韦弗的数学模式
发射器接收器
讯息
讯息


信源
信宿
噪源
号接收到信息
德福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7.人内传播的作用人类一切传播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8.人际传播(罗洛夫观点)罗洛夫观点:人际传播是一种社会交换
物品
金钱
服务
信息
地位

自然需求
社会需求
9.大众传播功能
拉斯韦尔的观点:
1948年《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
1、监测环境
2、社会协调
3、传承遗产
10.
(斯蒂芬森的“游戏说”)美国学者斯蒂芬森在《传播的游戏理论》中
工具性的传播——个人工具
游戏性的传播——充实情绪
赖特”四功能说”
1、大众传播的监测社会功能
2、大众传播的协调、解释和规定功能
3、大众传播的社会化功能
4、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
拉扎斯菲尔德负功能:“麻醉精神”大众传播的负功能
1、麻醉精神,取消行动能力
(1)电视人(2)沙发土豆(3)容器人
2、拟态环境与刻板形象
拟态环境定义:所谓拟态环境,换一种说法,就是新闻媒介所营造的舆论氛围.
人类生活在两个环境里,一方面是现实环境,一方面为虚拟环境。

前者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体验外的客观世界,后者是人类意识到的或体验到的主观世界。

大众媒介的出现和发达,使得虚拟环境的比重越来越大,人类认识真实世界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11.控制分析的概念:指传播者对信息传播具有控制权,同时又受到社会制度和传播制度的
制约。

12.(大众传播宏观控制)外部控制因素分析(简答)
(1)国家和政府的控制:法律控制制度控制信息源控制自办媒体
(2)社会群体和经济集团的控制:所有者广告业公关业
(3)文化控制:信仰伦理道德价值标准
(4)受众控制:个人反馈结成受众团体诉诸法律手段影响媒介销售市场13.报刊的四种理论:(1)集权主义传播制度(封建主义)
(2)自由主义传播制度(资本主义)
(3)社会责任传播制度(资本主义民主参与)
(4)社会主义传播制度(苏联发展)
14.对“报刊四种理论的发展”
发展理论大众传播以推动国家发展为己任,与国家相一致
媒介的自由与责任两位一体,自由是受到限制的,必须满足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传播内容要优先传播本民族的文化,使用本民族的语言
若涉及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键问题,国家有权对媒介进行审查、干预、限制和直接管理
民主参与理论强调任何民众、个人和弱小社会群体都拥有知晓权、传播权、对媒介接近和使用权
媒介应主要为受众而存在,而不应为媒介组织、职业宣传家或广告赞助人存在
(大众传播的微观控制)把关人理论
卢因: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

怀特:第一个把把关人理论引入新闻学
巴斯的双重行动模式:
15.符号与信号的区别:符号:人类社会所共同拥有的
信号:自然界
16.索绪尔:现代符号学的创始人。

结构主义符号学。

《普通语言学》
17.非语言符号体语:身体语言,行为语言(动作,姿势,类语言)
(象征互动理论)符号互动理论研究核心观点:考察以象征符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它有三个基本前提:
(1)人是根据意义来从事行动的;
(2)意义在“社会互动”的过程中产生;
(3)意义是由人来解释的
18.媒介融合定义: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

19.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著作:《媒介即讯息》
主要观点:。

媒介延伸论
•媒介讯息论
•冷热媒介说
•地球村电视和卫星等技术的出现,使地球“越来越小”,人类已跨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使信息在瞬息之间即可传送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因而,地球已变成了一个小村庄。

•媒介-社会演进史口头文化印刷文化口头文化
部落化非部落化重新部落化
对麦克卢汉理论的评价
(1)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与人们平时所说的媒介概念不尽相同
(2)过分强调和夸大了媒介的作用,忽略了人的主导性和能动性
(3)对有关冷热媒介的学说,人们颇多微词。

(冷热媒介学说有哪些)热:广播书籍报刊电影照片
冷:漫画电视电话谈话
21.梅罗维兹:《空间感的失落:电子传播媒介对人的社会行为的影响》
(1)情景是一种信息系统
(2)电子媒介的普及造成了社会情景的变化
知识结构层面所形成的情景合并
生活风尚的合并
公私情境的合并
(3)媒介的变化促使了人们行为的变化
知识结构层面所形成的情景合并
生活风尚的合并
公私情境的合并
22.英尼斯著作《帝国与传播》《媒介得到的偏倚性》
(1)偏向时间媒介报纸书籍金字塔铜器(宗教等级制度)
(2)偏向空间媒介(有哪些)纸收音机电视机电脑(帝国扩张文化扩张)(就选择性和保存性最强最弱赖答)
23.受众使用媒介动机研究
竹内郁郎
24.受众选择行为:
(1)选择性接触
(2)选择性注意
(3)选择性理解
(4)选择性记忆
25.受众研究的经典理论(名解)
社会分类论:受众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等方面有共同特征,从而形成了各种社会群体,他们有共同的经历与特征,持相同的社会观、价值观和各种具体的见解,因此可以作为不同的社会群体加以研究。

文化规范论:德弗勒提出的一种传播效果理论。

强调大众传播未必直接使受众发生变化,但它可以作用于受众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通过变化了的社会文化背景,再作用于受众,使其观念发生变化。

26.大众传播的效果理论(格尔丁)
短期预期效果
短期非预期效果
长期预期效果
长期非预期效果
27.传播效果的发展阶段(了解)
•枪弹论:枪弹论(Bullet Theory)
即子弹论,也叫“皮下注射论”或“刺激-反应”论。

软弱的受众像射击场的靶子一样,无法抗拒子弹的射击。

受众消极被动地等待和接受媒介所灌输的各种思想、感情、知识或动机。

大众媒介有着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受众对大众媒介的信息产生大致相同的反应。

Eg.潘恩基金会研究、火星人入侵地球
有限效果论:又称“最小效果定律”。

大众传播通常并不是一个可以对受众发生影响的充分且必要的起因,它其实是通过许多中介因素的联络环节,而发挥着各种功能。

Eg.拉扎斯菲尔德的两级传播与意见领袖研究
霍夫兰与耶鲁学派的劝服传播研究
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研究
28.“两级传播模式”的发现(拉扎斯菲尔德)
“两级传播模式”的验证
“两级传播模式”的补充(罗杰斯)
“创新扩散研究”•创新扩散研究(Diffusion of Innovation
)信息流影响流
大众媒介信息人际传播信息认知关心评价试用采用
29.劝服性传播(霍夫兰)(睡眠效果)
传播效果



果(





30.“飞去来器效果”归属意识低的小孩,易受“劝服”的影响,反之,归属意识高的小孩,不但不易受影响,还有“逆反”表现
31.多元效果论
议程设置理论主要观点
议程设置理论对当代传播的启发意义
32.培养理论主要观点
①电视观众有关社会现实的观念,更接近于电视所表述的符号现实,而并非客观现实;
②这一倾向,在收看电视时间较多的人中,要比在收看电视时间较少的人中更为明显;
③电视反映了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和社会价值观念。

33.沉默的螺旋主要观点
个人意见的表达是一个社会心理的过程
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
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
题型单选10 多选5 名解5 简答5 论述2 材料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