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工业设计史第十一章汇总PPT课件

11工业设计史第十一章汇总PPT课件


2020年9月28日
图11-3
9
第二节 新现代主义与高技术风格
• 20世纪50年代,以斯堪的纳维亚设计为 代表的"有机现代主义"流行一时,当进入 60年代后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一种 复兴20世纪20~30年代的现代主义、追求
几何形式构图和机器风格的所谓"新现代 主义" (Neo –Modernism)。
(Henning Andreasen)20世纪 70年代设计的F78型电话机 (图11-2)也是理性设计的典 型。机身的基本形状和按键 的布置是按人机工程原理确 定的,结构紧凑,外观规整 朴素,没有任何夸张以体现 设计师的个性。这一设计获
得了1976年丹麦工业设计奖。
2020年9月28日
8
日本富士乐公司"无名性"设计
设计科学实际上是几门学科的综合,包涉及心理学、
生理学、人机工程学、医学、工业工程等,体现了
对技术因素的重视和对消费者更加自觉的关心。技
2术020因年9素月28成日 了评价设计的关键因素。
4
“无名性”设计的特征
• 产品的设计师往往不是一个人,而是由多学科 专家组成的设计队伍。
• 国际上一些大公司大多建立了自己的设计部门, 设计一般都是按一定程序以集体合作的形式完 成的,这样个人风格就难以体现于产品的最终 形式之上。
2020年9月28日
10
新现代主义 起源
• 新现代主义的出现受到流行的视幻艺术(OP艺术)的影 响。视幻艺术是一种利用人们的视错觉来达到某种艺 术效果的平面设计艺术,它源于包豪斯艺术家阿尔伯 斯(Josef Albers)的试验研究。视幻艺术强调黑白的几何 形式构图,在20世纪60年代的商标、广告、装饰等设 计领域盛行。
它强调设计是一项集体的活动,强调对设计过程的 理性分析,而不追求任何表面的个人风格,因而体 现出一种“无名性”的设计特征。
这种设计观念实际上是现代主义的延续和发展。但 它与早期现代主义不同,并不着意于艺术与技术的 结合上,而是试图为设计确定一种科学的、系统的 理论,即所谓用设计科学来指导设计,从而减少设 计中的主观意识。
• 在家具设计方面, OMK 是 新 现 代 主 义 的典型代表。 OMK 是1966年成立的一 个由青年设计师组
成的事务所,他们
在家具和室内设计
中广泛使用钢管和
其它工业材料,突
出体现金属材料的 冷漠感(图11一4)。
2020年9月28日
12
2020年9月28日
13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师新现代主义作品
• 在欧美其它国家,新 现代主义也时兴一阵。 较为正规、严谨的新 现代主义作品不少出 于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师之手。如丹麦设计
师克雅霍尔姆
( Poul kjaerhlom) 设 计 的钢片椅(图11-5)就显 得稳重而严谨。
• 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无名性"为特征的 理性主义设计为国际上一些引导潮流的 大设计集团采用,如荷兰的飞利浦公司、 日本的索尼公司、德国的布劳恩公司等。
2020年9月28日
6
索尼公司"无名性"设计
• "无名性"设计改变了许多电器 产品的形式。先前的一些家用
电器如音响装置和电视机等,
一直是沿袭各种家具的风格, 使用木材等家具材料。而20世 纪60年代末以来,一些"优良设 计"的典范则常常被置于黑色的 塑料方盒子之中,外观细节减
• 以20世纪60年代开始,均匀的市场开始消失。后工业社会(Post industrial Society)是以各种各样的市场同时并存为特征的。这些市 场反映了不同的文化群体的要求,每个群体都有其特定的行为、 语言、时尚和传统,都有各自不同的消费需求。工业设计必须以 多样化的战略来应付这种局面,并向产品注入新的、强烈的文化 因素。
• 在产品设计上,视幻艺术的影响是所谓的“硬边艺 术”,多采用圆柱体、立方体等简单的几何形状,选 材上广泛应用不锈钢、镀铬金属、玻璃等工业材料, 表面处理偏爱材料本身的质感。
• 丹麦设计师雅各布森1967年设计的"筒系列"不锈钢器
皿就是"硬边艺术"的典型。
2020年9月28日
11
OMK事务所的新现代主义作品
• 在办公机器设计上"无名性"更 为明显,无论是复印机(图11-3) 还是计算机,造型上都十分稳 健。由于这些产品的设计不是 强调个性风格,而是产品的内 在使用质量和生产工艺,因而 使同类产品在造型上彼此雷同, 若非内行,很难从外观造型上 判别出生产厂家。这种"无名性 "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工业 设计的主流,其影响一直延续 至今。
• 此外,随着设计管理的发展,许多企业都建立
了自己的长期设计政策,这就要求企业的产品
必须体现出一贯的特色。即使聘请自由设计师
设计的产品也必须纳入公司设计管理的框架之
内,以保持设计的连续性,这些都推动了"无
名性"设计的发展。
2020年9月28日
5
“无名性”设计适用范围
• “无名性”设计更适于批量生产的物品, 因为在批量生产中,形式常常不得不对 市场和生产技术让步。
少到了最低限度,看上去毫不
起眼。在操作和显示的设计上
也尽量减少信息密度,有时表
面连一个按钮也看不见。索尼 公司1996(图11-1)就是如此,黑 色的框架强调了产品的几何性,
正面设计除屏幕外只有一圈窄
窄的边框,上面仅留下一些不 起眼的显示。
2020年9月28日
图11-1
7
丹麦设计师"无名性"设计
• 丹麦设计师安德瑞生
• 20世纪60年代以来设计的特征则是走向了多元化。新一代的设计 师开始向功能主义提出了挑战,这成了设计走向多元化化的起点。
• 功能主义的危机主要在于它在很多方面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鼓励 消费、追求标新立异的特点相背离。
2020年9月28日
3
第一节 理性主义与"无名性"设计
在设计的多元化潮流中,以设计学为基础的理性主 义占着主导地位。
工业设计史
2020年9月28日
1
第十一章 走向多元化
历史线索:理性主义、“无名性”设计、
新现代主义、高技术风格、波普风格、 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绿色设计
2020年9月28日
2
多元化起点
• 现代主义理论根置于沙利文的名言“形式追随功能”。20世纪50 年代是现代主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期,战后一段时间内,许多 设计机构一直致力于为“优良设计”建立一套以功能主义为基础 的永恒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