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bin University论文题目浅析媒体暴力对青少年的影响系别政府管理学院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姓名涂利学号 ********* 年级 2011 级指导教师黄璐职称硕士2012 年 12 月目录摘要 (2)ABSTRACT (3)一、媒体暴力的含义及分类 (4)(一)真实暴力 (4)(二)幻想中的暴力 (4)二、媒体暴力对青少年的影响 (4)(一)影响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4)(二)引发青少年真实暴力 (5)(三)诱导青少年违法犯罪 (5)三、媒体暴力的应对策略 (6)(一)加强国家和政府的干预 (6)1、完善立法,制定实施细则. (6)2、强化监督管理力度 (6)3、实行内容分级 .................................................... .7 (二)增强媒体的自律功能 .. (7)(三)提升“媒介素养” (7)1、家庭“角色示范” (7)2、学校推进媒介素养教育 (8)3、提高公众的媒介道德素养 (8)参考文献 (9)致谢 (10)随着信息获取的多元化发展,连篇累牍的媒体暴力充斥着我们的眼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中国人,尤其是青少年受到暴力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
大量的媒体暴力会影响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引发青少年真实暴力,甚至诱导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少年强则国强”,在媒体暴力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面前,需要将国家和政府的干预,媒体的自律和提升“媒介素养”同时并举,唯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轻媒体暴力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
关键词:媒体暴力青少年媒介素养With the diversification of access to information, media of inciting violence with our eyes, A Good Infection the wicked, the Chinese, especially young peopl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culture of violence is growing. Lots of media violence affects youths positive values formation, youth real violence, even inducing young people on the road to crime ...... " juvenile strong country strong ", in the face of adverse effects of media violence on young people, State and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s required, media self-regulation and promotion " Media literacy " in parallel, only in this way can mitigat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media violence on youth.Key words: media violence teenagers media literacy浅析媒体暴力对青少年的影响涂利(政府管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 11级1班学号:110801044)一、媒体暴力的含义及分类媒体暴力一般被认为是包括网络、电影、电视、电子游戏、报刊等在内的媒体含有或刊登暴力内容,并对人们正常生活造成某种不良影响的暴力现象。
媒体暴力可分为两类:真实暴力和幻想中的暴力。
(一)真实暴力真实暴力即指媒体报道的城市骚乱、示威游行、政治暗杀事件、战争场面、凶杀、爆炸、强奸、抢劫等暴力案件。
(二)幻想中的暴力幻想中的暴力即指在一些影视剧、娱乐节目中存在的暴力场景,如在电视剧里大量存在的暴力镜头,一些网页、报刊上刊登的暴力内容等。
二、媒体暴力对青少年的影响媒体暴力文化中的暴力渲染让青少年感到一种快感,足以抵消他们内心的压力感、挫折感和愤怒情绪。
正是由于这种需求,媒体暴力文化犹如一块吸铁石吸引着大量的受众,成为媒体热衷此道的最大动力。
由于商业利益的驱动及文化市场管理的不完善,暴力文化几乎充斥着当今整个传播媒介,影视作品、网络录像资料和图书图画等对血腥场面的热衷追捧,对凶杀恐怖、战争等暴力内容极尽渲染,已经成为当今媒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
随着信息获取的多元化发展,青少年受媒体暴力的影响越来越大。
那么,媒体暴力对青少年的影响主要有哪几个方面呢?(一)影响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青少年是确立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大众传媒的普及,为社会传播和推行占主导地位的人生观、价值观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媒介文化有效地推动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进而影响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改变。
暴力现象不仅仅意味着一种行为,同时也包含了一种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往往是反社会倾向的。
媒介在呈现暴力时不可避免要涉及其中的价值观,即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
媒体暴力可能树立一种普遍的规范:暴力是一种与他人交往时可以被接受的方式【2】。
而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心理尚不成熟、社会阅历浅,精力又旺盛、学习能力强,各方面均不稳定,极易受到外来信息的影响。
媒体暴力在客观上对青少年有诱导和培训的作用,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导致青少年的成长逐渐偏离正常的轨道。
同时他们会顺理成章的将暴力与社会联系起来,对社会的错误认知导致他们心理失调,情绪失控,不利于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引发青少年真实暴力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化的世界,“信息爆炸”成了这个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
大众传媒的高度发达,使媒体暴力信息通过现代化的大众传播渠道和信息高速公路迅速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深刻的影响着青少年的生活。
根据传播学和犯罪社会学的研究,人们发现长期接受媒体暴力的青少年,会出现下列三种行为影响:1、对周围的世界感到不安全,产生“残酷世界”心理。
连篇累牍的媒体暴力会给青少年营造出一种虚拟的社会氛围,媒体把本是社会生活冰山一角的媒体暴力聚焦放大,大量的媒体暴力无异于向青少年宣布了一个没有安全感的社会,青少年会认为世界变得越来越危险,从而过度的自我保护,远离一切发生暴力的地方。
2、对受害者不抱同情心,对施暴行为产生麻木心态。
研究表明,长期观赏暴力性节目的青少年,即使在行为上没有暴力举动,也会对现实生活中暴力的受害者日渐麻木、漠不关心,以至于容忍社会暴力的递增,从而逐渐失去感受惊吓和伤痛的能力【3】。
3、对人际矛盾更倾向于采取攻击性的行为。
根据心理学的观点,强烈的暴力信息的短期影响会增强青少年攻击性的唤醒水平,当攻击性唤醒水平占优势时,就会激起攻击性反应【4】。
青少年会对外界产生直接的攻击行为效应,可观察到的直接效应包括攻击性态度和行为,以及深信攻击侵略的方式是解决人际冲突的最好方法【5】。
4、催生青少年暴力亚文化圈。
对于多数青少年来说,受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社会阅历浅薄,对于世界的认识和经验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媒体。
由于媒体“虚拟环境”的存在,世界观模糊的青少年错误的认为以暴制暴这一行为价值取向是可接受的,使用暴力是不会产生罪恶感,进而推及校园生活,形成所谓的“暴力亚文化”现象。
(三)诱导青少年违法犯罪青少年作为媒体受众的一个特殊群体,其特殊性主要表现为他们的未成熟性,他们的未成熟性表现在其很容易成为媒体的“俘虏”,很容易被媒体“伤害”。
一方面,由于青少年正处于发育成长的时期,他们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媒体的直观性、生动性、趣味性、通俗性以及方便快捷极易被青少年所接受,进而满足了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媒体的“俘虏”。
另一方面,由于青少年是非观念模糊、自我控制能力及辨别能力差,而反叛性又强,极易受到媒体传播的负面信息的影响,加之青少年所接触到的社会环境中充斥着大量的媒体暴力,使得他们错误的认为暴力是可接受的行为方式,刻意模仿,从而使其成为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途径,最后陷入违法犯罪的深渊。
20世纪20年代心理学家布鲁默和社会学家豪塞对电影与儿童犯罪行为的研究表明,电影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犯罪倾向和行为【6】。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也指出:媒体的低俗之风,特别是暴力、色情内容的侵蚀,已成为中国青少年暴力犯罪和性犯罪的重要诱因。
可见,媒体暴力正悄无声息的诱导青少年犯罪。
三、媒体暴力的应对策略“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基于媒体暴力对青少年有以上多方面的不良影响,我们又该采取怎样的应对策略来及时的挽救身陷媒体暴力的青少年呢?(一)加强国家和政府的干预1、完善立法,制定实施细则。
媒体暴力对青少年有如此巨大的危害,但这一时期的青少年社会阅历浅、世界观模糊、自我保护意识还不够强,而国家作为媒体监督者,应在充分考虑到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的条件下,出台一套完备的约束媒体暴力的法律,对于禁止什么、怎么禁止、谁来禁止及具体实施细则等做出明确规定。
但国家出台法律毕竟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之前,各地方政府应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制定相关的规则,及时遏制媒体暴力,降低其危害。
2、强化监督管理力度。
国家和政府应完善监督机制,畅通监督渠道,根据有关政策、法律,对媒体进行监督,强行删除媒体中的暴力内容。
大众媒体所传播的暴力确实让受众从中获得某种欲望的宣泄,抵消他们内心的压力感、挫折感和愤怒情绪。
但是,并不是所有受众都能够仅仅将媒体作为宣泄情感的一种方式。
对于那些社会阅历浅薄的青少年来说,他们往往将媒体的暴力文化当中自己的模仿对象,从媒体暴力内接受大量的、详细的犯罪信息,最终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所以,媒体传播的暴力应在起到科普作用时适可而止,而对于那些为追求情节刺激、满足青少年猎奇心理,对犯罪过程、犯罪环境、反侦查手段等进行过于详尽介绍的媒体暴力内容,应根据相关法规、政策,强行要求其删除。
这无疑是最直接,效果也最明显的方法。
3、实行内容分级。
在铺天盖地的媒体暴力面前,青少年和成人的接受及理解能力是不相同的,这就需要实行内容分级。
内容分级的实质是将青少年和成人的世界分开。
为综合评价电视暴力的程度,七十年代以来,国际暴力研究较多的采用了暴力指数的测量方法,这里的暴力指数由三种直接观察的资料结合起来:暴力普及率、暴力比例和暴力角色。
使用暴力指数可以有效的评价某个地区的节目暴力情况。
而国家和各地方政府可在此基础上进行技术研发,将媒体传播的暴力内容以年龄为基础实行“内容分级制”,让高科技成为帮手,利用技术手段过滤和屏蔽媒体的暴力内容。
具体做法有:使用暴力芯片技术、电子屏保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