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随机事件及其运算

随机事件及其运算

第一章随机事件与概率一、教材说明本章内容包括:样本空间、随机事件及其运算,概率的定义及其确定方法(频率方法、古典方法、几何方法及主观方法),概率的性质、条件概率的定义及三大公式,以及随机事件独立性的概念及相关概率计算。

随机事件、概率的定义和性质是基础,概率的计算是基本内容,条件概率及事件独立性是深化。

1.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本章的教学目的是:(1)使学生了解样本空间的概念,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熟练掌握事件之间的关系和运算;(2)使学生掌握条件概率的三大公式并用这些公式进行相关概率计算;(3)使学生理解条件概率及独立性的概念并进行相关概率计算。

本章的教学要求是:(1)理解样本空间、随机事件、古典概率、几何概率、频率概率、主观概率、条件概率及事件独立性的概念;(2)熟练掌握事件之间的关系和运算,利用概率的性质及条件概率三大公式等求一般概率、条件概率以及独立情形下概率的问题;(3)掌握有关概率、条件概率及独立情形下的概率不等式的证明及相关结论的推导。

2.本章的重点与难点本章的重点、难点是概率、条件概率的概念及加法公式、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及事件独立性的概念。

二、教学内容本章共分随机事件及其运算、概率的定义及其确定方法、概率的性质、条件概率、独立性等5节来讲述本章的基本内容。

1.1随机事件及其运算本节包括随机现象、样本空间、随机事件、随机变量、事件间的关系、事件运算、事件域等内容,简要介绍上述内容的概念及事件间的基本运算。

自然界里有两类不同性质的现象。

有一类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如自由落体,1000C 时水沸腾等这类现象称为确定性事件或必然现象。

另一类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不可能不发生,其结果具有偶然性,这类具有偶然性的现象称为随机现象。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就是研究随机现象统计规律的一门数学学科。

概率统计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十分广泛,目前已经涉及几乎所有的科学技术领域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在经济管理预测、决策、投资、保险等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统计专业的这门课是本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1.1.1 随机现象1.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并不总是出现相同结果的现象称为随机现象。

例(1)抛一枚硬币,有可能正面朝上,也有可能反面朝上;(2)掷一颗骰子,出现的点数;(3)一天内进入某超市的顾客数;(4)某种型号电视机的寿命;(5)测量某物理量(长度、直径等)的误差。

随机现象到处可见。

2.特点:结果不止一个;哪一个结果出现事先不知道。

3.随机试验:在相同条件下可以重复的随机现象。

对随机现象的大量的重复观察,它具有以下特征:重复性、明确性、随机性。

我们就是通过随机试验来研究随机现象的。

1.1.2 样本空间1.样本空间是随机现象的一切可能结果组成的集合,记为}{ω=Ω其中,ω表示基本结果,称为样本点。

(1)执一枚硬币的样本空间为:},{211ωω=Ω;两枚呢?两枚均匀的硬币的样本的样本空间Ω由以下四个基本结果组成, 1ω=(正,正),2ω=(正,反),3ω=(反,正),4ω=(反,反),则A=“至少出现一个正面”={123,,ωωω};B=“最多出现一个正面”={234,,ωωω};C=“恰好出现一个正面”={23,ωω};D=“出现两面相同”={14,ωω}。

(2)执一颗质体均匀的骰子的样本空间为:}6,5,4,3,2,1{},,,,,{6543212==Ωωωωωωω;两颗呢?这时基本结果可以用一个数对(x,y )表示,其中x 表示第一颗骰子出现的点数,y 表示第二颗骰子的点数,则其基本空间是Ω1={(x,y):x,y=1,2,3,4,5,6},共有36个结果。

则事件A 1=“点数之和等于2”={(1,1)},B 1=“点数之和等于5”={(1,4),(2,3),(3,2),(4,1)}C 1=“点数之和超过9”={(4,6),(5,5),(5,6),(6,4),(6,5),(6,6)}D 1=“点数之和不小于4也不超过6”={(1,3),(1,4),(1,5),(2,2),(2,3),(2,4),(3,1),(3,2),(3,3),(4,1),(4,2),(5,1)}。

(3)一天内进入某超市的顾客数的样本空间为:},10,,500,,5,4,3,2,1,0{},,,,{532103ΛΛΛΛ==Ωωωωω;为什么这样处理?(4)某种型号电视机的寿命样本空间为:}0,{4≥=Ωt t ;(5)测量误差的样本空间为:},{5+∞<<-∞=Ωx x 。

2.离散样本空间和连续样本空间。

样本空间分类:有限和无限;无限又可以分为可列与不可列有限与可列分为一类,称为离散样本空间;无限不可列属于另一类——连续样本空间。

1.1.3 随机事件1.定义 随机现象的某些样本点组成的集合。

随机现象的某些基本结果组成的集合称为随机事件,简称事件,常用大写字母A 、B 、C …来表示事件。

A=“出现奇数点”,A={1,3,5}等。

事件具有以下特征:(1)任一事件A 是相应样本空间Ω的一个子集。

(2)事件A 发生当且仅当A 中某一结果发生,或者说,当ω1(∈A )发生,则说世事件A 发生,当ω2(∈A ) 发生,则说A 不发生。

(3)事件A 的表示可用集合,也可以用语言,但要使大家明白。

2.维恩图 事件的集合表示。

基本事件复合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3.例掷一颗骰子的样本空间为:{1,2,3,4,5,6}Ω=。

事件A=“出现1点”,它由Ω的单个样本点“1”组成。

事件B=“出现偶数点”,它由三个样本点“2,4,6”组成。

事件C=“出现的点数大于6”,Ω中的任意样本点都不在C中,所以C是空集,即不可能事件∅。

事件D=“出现的点数不超过7”,Ω中的任意样本点都在D中,所以D是必然事件Ω。

样本空间与集合的关系,对应关系1.1.4 随机变量1.定义用来表示随机现象结果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常用大写字母ξηζL等表示。

很多随机事件都可以用X Y Z L等表示,也有的用希腊字母,,,,,,随机变量来表达。

2.例(1)掷一颗骰子,出现的点数是一个随机变量;(2)掷两颗骰子,出现的点数之和也是是一个随机变量;(3)检查10件产品,其中不合格产品数X是一个随机变量,表示(4)电视机的寿命T是一个随机变量。

此外射击次数、候车时间、购买某种股票的收益率等都是随即变量。

取值情况:有限、无限可列——离散型随机变量;剩下的——非离散型随机变量(主要研究连续型随机变量)有了随机变量,我们就可以用随机变量来表达随机事件,才可以用数学方法(分析方法)来研究随机性问题。

随机事件的三种表达形式:集合,语言描述,随机变量。

1.1.5 事件之间的关系为以后的概率计算化繁为简,需要研究事件间的关系与事件的运算规则,这里先研究事件的关系,它与集合的运算有着相同之处。

事件之间的关系有:一、包含关系(1)事件的包含设在同一个试验里有两个事件A,B,若事件A中任一基本结果必在B中,则称A包含于事件B或B包含A,记为A⊂B,B⊃A。

此时若A发生则必导致B发生。

如A=“出现4点”,B=“出现偶数点”显然对于任意一个事件A有Ω⊃A⊃Φ二、相等关系事件的相等设在同一个试验里有两个事件A 与B,,若AB且BA,则称事件A与B是相等的,记为A=B。

这时A与B必然包含相同的基本事件。

A = B⇔A⊂B而且B⊂A.如掷两颗色子,观察它们出现的点数(x,y),设A=“x+y=奇数”,B=“x与y的奇偶性不同”,则A=B.三、互不相容关系(3)事件的互不相容(互斥)设在同一个试验里,若两个事件A与B没有相同的基本结果,则称事件A与B互不相容,这时事件A与B不可能同时发生。

如A=“出现点数为偶数”,B=“出现3点或5点”,则A与B互不相容。

同样可以推广到多个事件的互不相容性,若在一个试验里有几个事件A1,A2,…,An,若其中任意两个事件都是互不相容的,则称这n个事件是互不相容的。

各种关系的维恩图表示。

1.1.6 事件运算1.事件运算:一、事件A与B的并(和),记为:A BU“由事件A与B中所有样本点(相同的只计入一次)组成的新事件”“事件A与B中至少有一个发生”“A或B”举例且:A B A⊃U,A B B⊃U;当A B⊃时,?A B=UA AΦ=U,AΩ=ΩU;12nA A AU UL U表示12,,,nA A AL中至少有一个发生。

1niiA=U称为有限并,1iiA+∞=U称为可列并二、事件A与B的交,记为:A BI或AB“由事件A与B中公共样本点组成的新事件”“事件A与B中同时发生”“A且B”举例且:A B A⊂I,A B B⊂I;当A B⊃时,?A B=IAΦ=ΦI,A AΩ=I;12nA A AI I L I表示12,,,nA A AL全部发生。

若A与B互不相容(互斥),则A B=ΦI;反之,亦然。

1n i i A =I 称为有限交,1i i A +∞=I 称为可列交。

三、事件A 与B 的差,记为:A B -“由事件A 中但不在B 中的样本点组成的新事件”“ 事件A 发生而B 中不发生”“ A 非B ”举例:如A={1,3,5},B={1,2,3},则A -B={5},而B -A ={2}。

一般情况下A B A AB -=-这是在以后计算概率时常遇到的公式之一。

将A B U 表示为互不相容事件的和:()()A B A AB B A B AB =-=-U U U 等。

若X 为随机变量,则有:{}{}{}X a X a X a ==≤-<{}{}{}a X b X b X a <≤=≤-≤四、对立事件设A 为试验里的事件,则由不在A 中的一切结果组成的事件称为A 的对立事件,记为A ,A 就是“A 不发生”。

如 A=“出现偶数点”,则A =“出现奇数点”。

对立事件是相互的,A =A,Φ=Ω,Ω=Φ。

举例:对立与互不相容的区别与联系,比较举例:设A ,B ,C 是某个试验中的三个事件,则(1)事件“A 与B 发生,C 不发生”可以表示为ABC 。

(2)事件“A ,B ,C 中至少有一个发生”可以表示为A B C U U(3)事件“A ,B ,C 中至少有两个发生” 可以表示为AB BC AC U U(4)事件“A ,B ,C 中恰好有两个发生” 可以表示为ABC ABC ABC U U .(5) 事件“A ,B ,C 中有不多于一个事件发生”可以表示为ABC ABC ABC ABC U U U(6)事件“A ,B ,C 中至少有一个发生的对立事件”是A B C A B C =U U 。

2.事件的运算性质:(1)交换律:A B B A =U U ,A B B A =I I ;(2)结合律:()()A B C A B C =U U U U ,()()A B C A B C =I I I I ;(3)分配律:()()()A B C A C B C =U I I U I ,()()()A B C A C B C =I U U I U ;(4)对偶律(德莫根公式):,A B A B A B A B ==U I I U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