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唐徕回民中学西校区三年发展规划(讨论稿)(2019.1-2021.12)一、背景分析(一)基本状况银川唐徕回民中学西校区是银川唐徕回民中学发展共同体的一部分。
1990年8月,银川唐徕回民中学依傍唐徕渠而建,属全日制公办完全中学。
2009年2月,唐中初中部迁至原银川市二十二中并与之整合,为西校区;高中部留在校本部,为高中校区。
2013年6月,银川唐徕回民中学发展共同体成立,成员有高中校区、西校区、南校区和宝湖校区,一校四区,实行集团化管理。
银川唐徕回民中学西校区坐落于银川市行政中心东侧,地处银川市核心区,毗邻宁夏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文艺中心和会展中心,交通方便,环境优美。
学校占地面积96亩,建筑面积29100平米,有三栋教学楼,一栋科技实验楼,一栋办公楼,一个多功能厅和一栋综合楼。
学校现代教育设备完善,为学校的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
科技实验楼设有4个化学实验室、6个物理实验室、5个生物实验室、6个微机教室、1个校园网络中心机房、2个美术教室、1个书法教室、2个综合实践活动教室、1个舞蹈教室、3个音乐教室、6个阅览教室、1个历史教室、1个地理教室,1个艺术展厅和1个司法展厅等,图书馆藏书133860册。
学校运动设施齐全,拥有400米标准田径场和一个风雨操场,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活动场地一应俱全。
校园环境整洁优美,硬化、绿化面积达到90%以上。
学校现有三个年级6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000余人,是银川市规模最大的一所初级中学,教育服务对象覆盖兴庆区、金凤区两大行政区域。
学校师资力量稳定,拥有一支年龄结构优、敬业精神强、教育理念新、业务素质高的优秀教师队伍。
215名教职工中,特级教师1名,高级教师60名,一级教师85名,二级教师35名;研究生6名,本科180名;各级骨干教师68名;自治区第二届“塞上名师”1名,银川市首届“凤城名师”1名,银川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3名。
学校获得的主要荣誉有:全国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宁夏回族自治区书香校园、银川市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成果奖一等奖、银川市直属单位目标责任考核一等奖、银川市书香校园、银川市十佳书香校园、银川市首批文化建设示范校、银川市十佳绿色学校、银川市德育示范校、金凤区教育质量综合管理先进集体、金凤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单位等。
(二)发展优势1、区位优势:学校位于银川市行政中心东侧,地处银川市核心区,毗邻宁夏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文艺中心和会展中心,交通方便,校园布局整齐,环境优美。
2、德育为先:注重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通过严格的管理、班级工作评比、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团队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3、教学扎实:重视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学校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足、开齐课程。
同时,通过开发校本课程,加强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以师生发展为本,着力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推动教师课堂改革,为学生全面发展、特长发展创造条件。
学校优秀的教师团队、扎实的教风、良好的学风共同推动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在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确立了银川市公办初中学校的领跑地位。
4、文化引领:学校文化理念先进、体系完整,文化建设日益成熟、独具特色,引领学校不断实现内涵发展、高远发展。
(三)制约因素1、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够合理,中青年骨干教师偏少。
2、学科教师配备不合理,导致出现个别学科相对薄弱;个别教师专业发展不足,给班级教师搭配带来一定困难;由于健康原因,一些教师不能够胜任一线教学工作。
3、骨干教师的人数比例还显得比较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特别是教师的科研能力水平的层次偏低。
4、绩效考核的不尽完善,还不能够完全做到公平合理,多劳多得,真正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
5、教师职称评审压力大,挫伤了部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大,严重教师的身心健康。
二、办学思路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依法治校,以研促教办学目标:办一流学校,育一流人才管理理念:制度为基,精细严实育人目标:做真人,崇善树德,知趣存高远;求真知,尚行思辨,学业图精深校训:敬业乐群、博习通达学校精神: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和执著爱生校风:文明、团结、奋进、求真教风: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作风严谨、勇于探索学风:好学、深思、严谨、求实师资培养目标:发挥校长的专业引领作用,培养一支业务能力强的领导团队,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思想,增强领导服务意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扩大骨干教师队伍,形成一支师德高尚、学识渊博、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结构优化、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三、发展目标及措施(一)党组织建设工程工作目标:加强党组织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提高依法办学水平;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教育,提高领导的工作能力和公信度;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办学理念新、工作作风实、团结协作好、岗位业绩优的高素质的专家型、服务型党员队伍。
工作措施:1、加强学校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培养一个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的领导班子。
班子成员在理论学习、依法办学、民主决策、廉洁自律等方面作出榜样,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上下一心、和谐相处、团队合作、敬业奉献、勇挑重担、不断进取的良好氛围,努力成为学习型、事业型、研究型的团队,坚持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善于听取群众意见,实行民主化科学化决策,实行规范化管理,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2、围绕年级部工作,加强党支部建设和党员的思想教育力度。
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工作,推进“先锋工程”和“堡垒工程”,开展“党员评星定格”工作,创建党员示范岗,发扬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教职工工作作风的转变。
3、进一步加快学校管理制度化进程,不断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实现制度化与人性化相结合的人文管理体系。
推行层级管理制度和年级部管理制度。
明确责任和分工,科学管理,做到总揽而不包揽,交办而不包办;补台而不拆台,到位而不越位。
4、深入推进校务公开,充分发挥教代会力量,修订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增强法制观念,严格执行上级的各项规定,确保教职工绩效考评公平公正公开,达到激励的目的。
在学校资金使用、学校建设、内部体制改革等重大事宜的研究制定上,坚持通过学校党政班子会议、校务会议、教工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对涉及学生、家长、教师切身利益的收费问题、双向选聘、表彰先进、扶贫助困等事宜,坚持在教工大会、校务公开栏进行公布,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增加透明度。
(二)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工作目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创设优美校园环境,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工作措施:1、多方筹措资金,争取完成风雨操场的基本装修和基本运动设施的装配。
2、修缮校园道路路面,加固校园围栏,保障学生在校安全;硬化校园东北部不适宜绿化的空地,增加学生活动用地;加强校园绿化工作。
3、与市教育局相关部门、市政建设管理部门协调,改造学校自来水管网,以解决夏季用水高峰期学校各处三层楼以上没有自来水的困难。
4、改造三栋教学楼的卫生间,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课间如厕需要,改善教学楼的环境卫生状况。
5、严格校产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监管、使用责任制,提高利用率,降低非正常损坏,杜绝浪费。
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实力。
6、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品味,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创建富有浓郁国学氛围的校园文化环境。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既突出班级特色,又彰显文化育人功能;合理利用楼梯、草坪、墙壁、橱窗、活动展板、电子屏等,营造校园国学文化氛围,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创设优美、富有人文气息的校园。
(三)教师团队建设工程师资队伍建设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而素质教育是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使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的教育。
学校教育持续发展的源泉是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建设一支素质精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教师群体是关键,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对于教师队伍管理予以制定三年发展规划,以此进一步提升学校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
1、现状分析取得主要成绩目前学校教师队伍的发展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反映在:(1)全体教师按期认真完成了教师培训工作。
(2)在学校校本培训方面已经初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3)学校教师的学历水平整体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4)学校教师队伍发展以来,已经形成了七十多名各级骨干教师,现有杨晓梅学科名师工作室、林树青学科名师工作室、许文娟名班主任工作室、孟晓名班主任工作室、贺小缨名班主任工作室等名师工作室。
(5)通过培训、学习全体教师的科研意识取得了显著的提升。
(6)初步形成了校本研修的意识。
存在的不足(1)骨干教师的人数比例还显得比较低。
(2)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特别是教师的科研能力水平的层次偏低。
(3)骨干教师的培养、选拔、考核等机制还不够完善。
(4)教师自我发展、主动学习的意识还比较缺乏。
(5)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还存在着欠缺。
(6)校本研修的推进力度,纵深发展的力度不够。
(7)教师交流工作推进速度缓慢。
2、工作目标指导思想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搭建多种平台,创设条件,激励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努力打造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总目标完善考核奖励制度,提高教师队伍凝聚力,点燃教师的教育激情,激发教师的教育潜能,培育一批本学科在银川市有影响力的名师。
具体目标:(1)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好,团结协作,有前瞻的观念,服务的意识,实干的精神,在师生员工中有较高威信。
(2)增强教师育德能力:在温馨班级建设的基础上,落实开展“温馨课堂”建设步伐,养成良好的“为人师表好习惯”,深化“德育艺术化”,增强育德实效。
(3)促成教师胜任教学工作:以区市两级骨干教师群体为引领,加强学校教师梯队建设,使所有教师胜任自己的工作,争取骨干教师人数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突破。
(4)完善自培机制:继续完善学校教师培训模式,不断健全自培功能,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加大教师交流力度,使大多数教师能够走出去,基本形成优秀教师群体。
3、主要举措(1)继续加强教职员工的思想教育,提高师德修养依据市教育局的有关文件精神,制定落实我校教师师德与育德能力培训实施计划。
紧紧围绕“树根立魂”这条主线,通过具体事项在教师中铸造师德师魂,以增强教师的爱岗敬业的事业心,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
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有关师德理论及相关文件,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的教育观,培养教师积极进取和刻苦钻研的工作态度,重塑教师良好的人格魅力,展现新时代的教师风采。
开展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师德教育活动,树立榜样,挖掘典型,发扬精神,在学校里营造良好的敬业爱生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