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2-2023学年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唐徕回民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唐徕回民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2-2023学年九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B.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C.蔗糖溶于水是由于蔗糖分子变成了水分子D.钠原子的质子数大于钠离子的质子数2.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32 g B.32C.5.314×10-26 kg D.32 kg3.利用如图1装置探究物质燃烧,点燃蜡烛后立即塞紧橡皮塞,待蜡烛熄灭后,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集气瓶中,生石灰遇水放出大量的热,使铝盒中的白磷立即燃烧。

如图2是瓶中①二氧化碳和②氧气的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曲线①是二氧化碳变化,曲线②是氧气变化B.在t1至t2时间段内蜡烛已熄灭而白磷还没有开始燃烧C.该实验证明了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仍能支持白磷的燃烧D.该实验证明了不同物质的燃烧对氧气的质量分数需求不同4.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你认为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B.单质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D.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所以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5.可口的饭菜离不开油脂,在各种食用油脂中含有一种名为亚油酸(C18H32O2)的脂肪酸,缺乏亚油酸会使人体发育不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亚油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0B.亚油酸由18个碳原子、32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C.亚油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亚油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8:32:26.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既利用了其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A.用液氧作为助燃剂B.用铜制作导线C.用二氧化碳灭火D.用氮气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机物(葡萄糖、蔗糖和面粉)中均含有碳单质B.氨水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红色C.钙、铁、铅都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D.只有化学变化才有能量的释放与吸收8.有关甲烷(CH4)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烷分子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B.相对分子质量是16gC.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是1︰4 D.碳元素比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小9.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反应后甲的质量为0gC.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9:8 D.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10.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该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C.该反应前后生成了两种新物质D.该变化过程中可以说明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可再分11.如图是A、B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现分别向50克A和80克B固体中各加水150克,加热溶解,同时蒸发掉50克水,冷却至1T℃,这时说法正确的是( )A.二者均由晶体析出B.只有A有晶体析出C.只有B有晶体析出D.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12.用“”和“”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单质A2和B2的分子,A2和B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X ,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反应过程中A2和B2分子保持不变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C.参加反应的A2与B2分子数之比为3 :2 D.物质X 含4 种元素1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相关数据如下表,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物质X Y Z W反应前的质量/g 8 m 8 7反应后的质量/g 0 3 30 25A.m的数值为32 B.若X为化合物,Y为单质,则Z和W 中也一定有一种单质C.反应后生成30gZ D.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1:4 1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氧B.硅C.氮D.铝15.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古诗词中蕴含着化学变化的是A.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实验室提供下列仪器:(1)写出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O2,所需仪器按组装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根据四氧化三铁的化学式计算:(1)四氧化三铁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2)四氧化三铁中含铁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3)四氧化三铁中铁、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___;(4)10克四氧化三铁中含铁___________克。

18.(8分)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已知硒的原子序数是34,中子数为45.则硒原子的核电荷数是_____,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我们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也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

(1)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用百分比表示)。

(2)下列过程中,能产生氧气的有_____(填字母序号)(3)潜水员水下作业时携带“富氧空气”,是因为氧气具有_____性质。

(4)工业上得到大量氮气、氧气的方法是_____,利用的是_____。

(选填)A.分离空气中氮气、氧气B.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氮气、氧气C.沸点的不同D.化学性质的不同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B【解析】试题分析: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根据微粒的特征分析。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原子仍可以再分,分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错误;B、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正确;C、蔗糖溶于水,是因为蔗糖分子在不断运动,并最终进入水分子间,错误;D、钠原子和钠离子都属于钠元素,故质子数相同,错误。

故选B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点评:理解和熟记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2、B【解析】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所以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B选项正确。

故选择B项。

【点睛】以一个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的1/12作为基准,计算出其他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为。

3、C【解析】A、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故曲线①是二氧化碳的变化,曲线②是氧气的变化,正确;B.在t1至t2时间段内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基本不变,说明蜡烛已熄灭而白磷还没有开始燃烧,正确;C.二氧化碳并不能支持白磷的燃烧,白磷燃烧需要氧气,这个实验证明白磷燃烧对氧气的质量分数需求较低,错误。

D.蜡烛熄灭后,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集气瓶中,铝盒中的白磷立即燃烧,这一现象说明不同物质的燃烧对氧气的质量分数需求不同,正确;故选:C。

4、C【解析】A、构成纯净物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选项错误;B、单质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但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与臭氧组成的物质,氧气与臭氧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但它们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选项正确;D、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所以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是显负价,如NaOH中,氢元素显+1价、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注意推理的合理性、正确性,解决这类题可从找反例入手。

5、A【解析】A、亚油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8+1×32+16×2=280,该选项说法正确;B、应改为每个亚油酸分子由18个碳原子、32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亚油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亚油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2×18):(1×32):(16×2)=27:4:4,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6、C【解析】A. 用液氧作为助燃剂,是利用氧气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 用铜制作导线,是利用铜能导电的物理性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 用二氧化碳灭火是利用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及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的物理性质,此选项符合题意;D. 用氮气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是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B【解析】A、有机物(葡萄糖、蔗糖和面粉)中均含有碳元素,不是含有碳单质,故A错误;B、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红色,故B正确;C、钙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不是微量元素,故C错误;D、不仅化学变化有能量的释放与吸收,物理变化中也存在能量的吸收与释放,如冰融化吸热,水蒸气液化放热,故D错误。

故选B。

8、A【解析】A、甲烷是由甲烷分子构成的,1个甲烷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故正确;B、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故甲烷(CH4)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故错误;C、甲烷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是(12x1)︰(1x4)=3:1,故错误;D、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故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大,错误。

故选A。

9、B【解析】化学反应中,变化前的质量总和等于变化后的质量总和。

待测=5g+2g+20g+22g-11g-28g-5g=5g。

丁质量减少22g-5g=17g,是反应物;乙质量增加11g-2g=9g,是生成物;丙质量增加28g-20g=8g,是生成物。

【详解】A、该反应是丁反应生成乙和丙,具有“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说法正确;B、反应后甲的质量即待测,为5g,说法错误;C、乙、丙变化的质量即乙丙增加的质量,它们的比为(11g-2g):(28g-20g)9:8,说法正确;D、反应前后,甲质量不改变,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说法正确;故选B。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