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期间应更注重人文精神一辩稿

大学期间应更注重人文精神一辩稿

大学期间应更注重人文精神
贺钰涵
感谢主席,问候在场各位。

我方认为大学期间应更注重人文精神。

开宗明义,概念先行:科学精神: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体现为独立思考、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人文精神:指人类以真善美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体现社会责任感,实现个人社会价值。

此外,我们要认识到,在大学期间的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新思想的前沿群体,是易于接受,易于改变的。

我方的判断标尺是如今大学教育阶段对二者谁的培养缺失,就应该更注重培养。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论证:
第一:思想层面同等重视,但实践操作中更却体现人文精神缺失。

众所周知,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都是人类精神不可或缺的内在组成部分,二者融通互动,辩证统一。

可在思想层面对二者同等重视,然在实践操作中,客观导致了对两者的接受程度的偏差。

从大学教育的专业设置来看,我国大学按学科分类设置院校,对专业精细划分,无可厚非,有利于大学知识专门化的学习,使大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应用掌握科学精神。

可对于抽象且难以具体实践的人文精神来说状况就显得不那么乐观。

据调查大学生虽然普遍具有较为浓厚的兴趣和较为自觉的追求意识,但在在行为方式上呈现出与思想认识的偏差。

文明礼仪表现不能和身份相适应,追逐时尚,渴望刺激。

相反,古典音乐,高雅艺术,经典名著遭到冷落,甚至有部分学生盲目追求个人近期利益,讲实惠,混文凭,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都能在他们身上找到市场。

思想上都能认识到要将二者同等重视,可在实践操作中的偏差却越来越大,人文精神正在缺失。

第二,人文精神缺失与科学精神呈现出来的偏差将会阻碍大学生长远发展。

复旦投毒案大家都有所耳闻,就是这个利用实验材料投毒的大学生林浩森,曾发表过8篇学术论文,在国际知名论坛上刊登过文章。

这样来看在科研方面他与多数大学生相比算得上
具备科学精神了,但却因小事与室友发生争执而投毒杀人,最终被判死刑。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这就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发生偏差所造的后果。

可见,大学期间人文教育并未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施,在大学期间落实现状不佳,进而导致人文精神缺失,与科学精神实际效果相比就极为不平衡。

当人文精神在实际中被重视的程度远远跟不上科学精神前进的脚步时,大学期间更注重落实培养大学生缺失的人文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再不注重对人文精神的培养,这种偏差将会不断被拉大,最终会阻碍大学生的长远发展。

综上,我方一致认为大学期间应更注重人文精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