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医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现状及培养策略

我国医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现状及培养策略

人文与思想政治教育收稿日期:2012-07-17基金项目:武汉大学与芝加哥大学课程改革5年合作项目作者简介:钟亚娟,女,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妇I科2010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妇科肿瘤。

通讯作者:张 蔚,女,博士,主任医师。

我国医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现状及培养策略钟亚娟,张 蔚,申复进,梁 华,王丽荣,张文婷(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妇I科,湖北武汉 430060)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素质教育的高度关注,将人文精神融入医学教育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医学人文培养对于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阶段普遍存在着培养意识的缺乏、教学实效不佳等问题。

本文简述目前我国医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现状及培养思路。

关键词:医学教育;人文精神;现状;策略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769(2012)06-1144-03Status Quo of Humanism in China’s Medical Educ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ZHONG Ya-juan,ZHANG Wei,SHEN Fu-jin,LIANG Hua,WANG Li-rong,ZHANG Wen-ting(Department One of Gynecology,Renmi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60,China)Abstract:With social development and closer attention to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integrating hu-manism into medicine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and medical humanities training has a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students’humanism.At present,however,there is awidespread lack of training awareness and poor teaching effect.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umanism in China’s medical education and thoughts of training.Key Words:medical education;humanism;status quo;countermeasure 20世纪以来,我国医学教育格局受到严峻的挑战,传统的医学教育在思想指导、理论教育上及医学实践中表现出人文精神严重的缺失,这可能是由于科学技术时代飞速发展、中西医学内在冲突日益加剧、医疗市场化负面影响等造成的。

因此,要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医学中的人文精神,要不断努力实现科学和真正意义上的中西医结合,更要积极提升人文情怀的理念。

结合国内医学教育的具体情况,参照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医学教学模式(Clinical Pathophisiologyand Therapy)CPPT及经验,就我国医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现况及策略进行初步探讨。

1 医学与人文精神医乃仁术。

医学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是一个科学系统,医学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是一个科学过程,医学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从事医学工作的人须具备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医学教育要培养医学生的科学精神[1]。

医学教育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信息时代,再也不是那种单一的知识、技艺传授,它已经远远超出了经验科学的范畴。

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最根本的气质体现,是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人类优秀文化积淀、凝聚和孕育而成的,是建立在人性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基础上,并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的发展,不断注入人类所有文化精神而提升成熟的理性精神[2]。

诚然,传统医学教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取得了丰硕的业绩,承担了人类健康与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人生价值观、临终·4411·关怀、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发生了质的飞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发展趋势的改变,我国医学教育观念模式已由传统的“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如“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转变等,这些都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使得传统医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缺失不断显露出来。

2 我国医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现状2.1 学校、教师及学生人文精神概念的缺失我国一些医学院校严重存在重智力、轻道德、重专业、轻人文的现象,即学校、教师、学生都过多关注医学专业知识的摄取,对人文精神培养关注不够的问题。

由于医学院校教育任务繁重、单科办学,使得医学院校的人文氛围相对狭窄,文史哲知识相对缺乏,且人文精神教育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开设的课程门数少、课程早、学时少,从而使人文精神培养的有效性和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医学教师注重突飞猛进的医疗技术,采用单一的考核方式,讲授生硬的课本知识的,教学过程多以“填鸭式”灌输为主,教学手段相对单一,虽然启发式、讨论式、交互式、PBL、CPPT等教学法在人文学科的教学中有所应用,但尚未得到广泛的推广。

学生进入医学院校,对丰富的医学界知识充满好奇与热情,其只看到医学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对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投入较多的精力,然而,对一些人文课程投入精力较少,比如医学伦理学,一些学生认为其实用性不够强,对以后找工作没有很好的帮助;其次,医学生认为其将来的工作是当一名医生,治病、救人才最重要,人文课程并不重要。

因此,少有人去追求医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有些医学院校未能注意到以上特点,从早期就循循善诱,偏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2.2 先进医疗技术的出现减少了人文精神的实践 先进的医疗仪器和设备为疾病的检测、诊疗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大量先进医疗技术被广泛运用的过程中,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减少,医学对技术的依赖程度大大增加,并逐渐向技术主义发展,这种技术主义思想的流行,割裂了医学技术属性和人文精神属性,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一些医学院校已经能够根据自身情况开设一定量的人文课程,如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但很多情况下,学生“走马观花地”学完这些课程后,人文精神的提高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另外,其他一些人文课程往往在医学生学习临床课程之前就结束了,以致学生缺乏临床的亲身体会,难以将人文精神与临床实践相融合,人文精神理论教学便成了“纸上谈兵”。

3 医学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的策略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当代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3.1 树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的现代医学教育观 在现代医学教育中,一定要正确处理好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不能只注重医学专业教育,而忽视人文精神教育;当然,也不能只强调入文教育而忽视医学专业知识学习,二者不可偏离[3]。

我国医学教育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进行医学人文教育的摸索和实践。

中国医学教育体制与西方发达国家有着本质的区别,我国高中毕业生可直接进入大学学医,而西方发达国家学生要想读医学院校,则必须完成本科学习。

所以,我国医学生整体公共文化基础相对落后。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医学学科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从事医疗工作者必须具备人文态度、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

所以,为达到我国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要求,必须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医学回归人文属性,树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的现代医学教育观,推动我国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为医学生塑造良好的职业精神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增加医学院校人文课程的数量首先,学院领导应给予高度重视。

其次,构建系统的医学基础课、专业课、文史哲课、公共政治课四大教育体系。

新世纪对医学人才的要求不光是具有扎实的医学科学专业知识,更是要求要有思想、有感情、富于人文素养的医学人才。

要根据医学的人文特性和医学模式转变对医学生素质结构的要求,调整教学计划、研究课程体系设置、组织和引导教师开设系统的人文素质课程[2]。

医学院校学科单一,文化氛围不浓厚,课余活动不丰富,这些都不利于培养知识丰富、身心健康的医学人才。

人文精神的培养不是通过单一的课堂灌输就能完成的,它更多依赖于校园环境的熏陶。

活跃的校园文化氛围是课堂教学无可取代的,而且实效性也要好得多。

因此,要逐步增加人文课程的数量,这些课程可以是必修课程,也可以是选修课程,诸如医学哲学、医学伦理学等课程。

3.3 提升医学生人文精神理念医学是一门庄重与严谨的学科,为人类宝贵的生·5411·命起架护航。

将医学人文精神融入于医学实践过程中,通过专业课的学习进行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应该贯穿于医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让医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去体会、巩固。

1987年英国建议:医学伦理学应该贯穿在医学教育整个阶段,应在临床教育中,按一定的间隔插入一定时间的、由医学以外很多专家进行的、跨学科的伦理教育[4]。

上解剖课时,应建议学生与教师集体向遗体默哀,这样能够唤起学生对逝者的尊重之情,让学生对人、对生命、乃至对医学事业敬畏。

4 结语应该全方位、全过程、多角度、多途径地在教学、临床、科研等方面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使其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适应医学技术发展的要求,适应普通百姓的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使医学教育真正回归到人之为人的轨道上来,把培养德高医精医学人才、促进人类健康、长寿视为医学教育的根本宗旨。

追求道德理性、崇尚道德修养的中华民族在创造自己文明的过程中并没有放弃对人文精神的把握和拓宽,在人类豪迈地跨越20世纪、全球化步伐逐步加快的今天,应加强医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医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使现代医学教育培养出的医学生,不仅具有过硬的医学技术和求真的科学精神,而且具有关爱生命和尊重生命的医学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1]郝希山.融人文精神于医学教育之中[J].医学与哲学,2003,24(3):7-8.[2]张宗诚.对强化医学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的认识及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6):979-983.[3]张多来,江 婷.论医学教育中人文医学精神的培育[J].中国卫生事业管,2010(1):42-44.[4]Krackov SK,Levin RI,Catanese V,et al.Medical humanitiesat New York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an array of richprograms in diverse settings[J].Acad Med,2003,78(10):977-982.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上接第1141页)制本科应届毕业生,经过两年军事医学学习和军事训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