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庭中有奇树》教案----古代文学作业

《庭中有奇树》教案----古代文学作业

三、文学价值及地位(辅助手段:幻灯片)
(引语:从古至今,人们对于《古诗十九首》,历来是赞许有加。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那么,《古诗十九首》的价值究竟在哪里呢?)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理想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痛苦与觉醒,给文人们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转而对个体生存价值进行了广泛的关注,而正是这一点,使他们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建立起更为广泛而深刻的情感联系。诗人的现实生活、精神生活、友谊、爱情,都成为了诗人们极力讴歌的题材、抒发感情的对象。艺术风格也向朴素自然,生动真切,浑然天成转变。
【教学对象特征分析】
1.经过初中的学习,本身具备一定的古诗文基本常识;
2.已掌握一定的古诗文常用词和常用语法
3.有较强的定力和自制力,注意力集中;
4.理论思维开始形成,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常用字字义及用法;
2.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
3.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4.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古诗十九首》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
(接着给学生两分钟的时间,每4个分成一组翻译诗句,并根据翻译进行合理的想像。)
(请两位同学讲述一下各自所在的小组所讨论的结果,描绘一下前四句诗句所描绘的景象。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前四句诗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女主人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六、课后作业
1.自己查找《古诗十九首》中的其他十八首古诗并阅读。
2.熟练阅读《庭中有奇树》并背诵。
3.认真阅读《庭中有奇树》的翻译,并能在没有辅助资料的情况下自主翻译。
2、点明全诗主题的是哪一句?在这首诗中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点明全诗主题的是“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大意是说:“这花有什么稀罕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的主题。诗人在前面先极力赞扬花的珍奇美丽,在最后却又突然说“此物何足贵”,是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方式,一抑一扬之间,诗的感情增强了,也就凸显了思妇怀远这一主题。然而题外之意,仍然耐人寻味: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解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儿无法寄达,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更加无法解脱。
二、文学常识介绍(辅助手段:幻灯片)
(请一个学生解释“古诗”的意思)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大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由于既无题目,也不知其作者,被统称为“古诗”。后来,在渐渐发展中,“古诗”形成了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它与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且发展为泛指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
(引语:那么,《古诗十九首》是什么呢?)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提问学生:有没有人知道《古诗十九首》是哪十九首诗呢?)
(第二层释词:第五句中的“馨香”是指“香气”,“盈”意为“满”;第六句中的“莫”意为“没法”,“致”是指“送到”;第八句中“别经时”的意思是“离别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
(接着给学生两分钟的时间,每4个分成一组翻译诗句,并根据翻译进行合理的想像。)
(请两位同学讲述一下各自所在的小组所讨论的结果,描绘一下前四句诗句所描绘的景象。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只是痴痴地手执著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著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此外,《古诗十九首》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在中国诗史上也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常为后人所效仿。它的艺术风格,也对后世诗歌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诗歌细读及释义(辅助手段:朗诵音频及幻灯片)
(首先播放朗诵音频,然后让全体学生模仿音频的语调将此诗齐读一遍。)
(全诗共八句,可分为两层。第一层释词:第一句中的“奇”是指“不一般、珍贵”;第二句中的“华”同“花”,“滋”指“繁”,“发华滋”的意思就是“花开得正繁盛”;第三句中的“荣”也是指“花”,“木本之花曰荣,草本之花曰华”这里上下句互通);第四句中的“遗”读作“wèi(去声)”意为“赠送”。)
五、思考问题(辅助手段:幻灯片)
(提出问题,每题给学生三分钟的思考时间,然后每题请两位学生作答并点评,然后说出自己的答案。)
1、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为什么要以折花写起?有什么样的作用或意义?
参考答案:这诗表达了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的主题。古代女子受到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常被锁在闺门之内,生活的圈子很狭小,周围的一切永远是沉闷而缺少变化的,因而她们对气候的变化,季节的转换非常的敏感。所以古诗中写女子的相思之情,就总是以季节的转换来引出下文的情感变化。将这种场面和思妇怀远的特定主题相结合,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形成了一种深沉含蕴的氛围,引起读者无限的联想。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多媒体资源:《庭中有奇树》朗诵音频;
2.多媒体资源:幻灯片《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3.板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兴象玲珑,意致深婉”——胡应麟《诗薮》)
这八个字是明朝著名学者、诗人和文艺批评家胡应麟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原句是:“《十九首》及诸杂诗,随语成韵,随韵成趣,辞藻气骨,略无可寻。而兴象玲珑,意致深婉,真可以泣鬼神、动天地。”说明《古诗十九首》风韵自然,意象丰富。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便是其中的《庭中有奇树》。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品读一下这首诗,从中体会《古诗十九首》的巨大魅力。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教案
【课题名称】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对象】
高一学生
【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了解关于《庭中有奇树》的文学常识;
3.运用想象描绘诗歌所描写的画面以配合理解;
4.掌握基本用字的字义并可以熟练翻译;
5.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