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达《金融学》历年考研题目整理

黄达《金融学》历年考研题目整理

一、名词解释1.资本成本2.信用配额3.贷款证券化4.保险深度5.收益资本化6.期权合约7.金融控股公司8.通货紧缩9.货币化率10.项目融资配股11.商业银行最佳资本需要量12.股指期货13.开放式基金14.多元增长模式15.基准利率居民储蓄分流16.直接信用控制17.金融相关率18.资本外逃19.回购协议20.可转换债券21.特里芬难题22.信贷承诺23.指数基金24.市场有效性25.恒久性收入26.流动性陷阱27.货币政策时滞28.金融压抑29.联系汇率制30. B 股股票31.共同海损32.保险理赔33.证券市场线34.道德危险35.再保险36.金融37.货币面纱论38.自动转帐制度39.离岸金融市场40.资本市场41.融资证券趋势42.利率期限结构43.公开储备二、简述1.试分析赤字对货币供应的影响。

2.简述有效市场理论,并谈谈研究市场效率的意义3.简述《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出台的背景及其三大支柱4.简述通货膨胀目标制5.简述商业银行经营向全能化发展的主要原因和途径6.简述建立中央银行的必要性7.简述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依据和意义8.简述货币市场与商业银行的互动发展的内在逻辑9.怎样理解市场有效性?在证券投资领域中,市场有效性有什么含义?10.现在各国政府都对证券市场有一定程度的监管,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11.归纳货币需求理论发展的脉络。

12.试述货币政策对治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作用迥然有异的原因。

13.股票首次公开发行时,普遍存在“抑价”现象,为什么?14.试述存款保险制度的功能及存在的问题。

15.分析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影响。

16.阐明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理论的主要内容。

17.试析金融监管理论依据的“金融风险论”18.如何全面理解金融市场实现其功能所必需具备的理想条件?19.简述利率对货币需求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20.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21.我国批准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可以设立证券投资基金的意义以及对证券市场的影响22.债券的种类以及与股票的区别23.金融创新对金融制度和金融业务的影响24.影响股票市场价格的因素是什么。

25.试析存款货币银行调节其超额准备金比率的动机26.阐明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种类和内容。

27.金融业国际化对一国国内金融可能带来哪些消极作用?28.如何防止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产生29.简述促进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动因30.简述有效市场理论对企业融资的决策意义31.阐明利率对投资影响的作用机制,以及在不同企业投资中的利率弹性差异.32.结合我国实际,谈谈对证券二级市场功能的理解33.怎样理解实行职能分工体制的西方商业银行走向全能化经营的主要原因和途径.34.分析通货膨胀对资产结构的调整效应.35.货币供应量能否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理论论证要点何在?36.阐明汇率决定理论中的金融资产论之内涵及其局限性.37.简述“可贷资金论”之于利率决定的分析38.现代货币主义关于 Ms 应按“规则”增长之政策主张的理论出发点何在39.简述莫迪利亚尼--米勒定理(MM 伽定理)的基本内容40.简述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的异同41.简述衡量一国外债偿付能力的主要指标42.商业银行如何进行资金需求分离?应采取那些筹资策略43.试评价金融市场功能得以实现的理想条件44.简析“现代经济生活中,货币量越多,银行体系的信用资金来源就越多”的45.提法。

46.实际生活中,在肯定货币能动作用的前提下,货币产出效应及扩张界限的常47.态是怎样的?48.简述盯住汇率制下的货币政策特征49.简述确定股票发行价格的主要因素50.谈谈现有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51.从西方国家商业银行开展消费信贷业务中能得到那些启示?对我国商业银行52.开展此项业务有何建议?53.简述利率决定理论中的实际利率论54.简析“融资证券化趋势就是直接融资逐步取代间接融资的趋势”的说法55.简述微观主体预期之于货币政策效应的对消作用56.如何评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57.简述我国企业防范汇率波动风险的基本方法58.证券组合管理的基本步骤有哪些?59.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的主要差异何在?60.简述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61.简述通货膨胀目标制62.简述资本管制、货币政策有效性和汇率制度选择三者之间的关系63.MM理论的假设。

64.网络银行的优势及缺陷65.什么是货币乘数?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有哪些?什么是强制储蓄? 66.AD曲线为什么向下倾斜?67.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优劣68.商业银行风险的特征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企业,与一般工商企业及其他经济单位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负债经营,即利用客户的各种存款及其他借入款作为主要的营运资金,通过发放贷款和投资获取收益,其自有资本占资产总额的比率远远低于其他行业。

这一经营特点决定了商业银行本身就是一种具有内在风险的特殊企业。

因此,银行风险所带来的损失超过一般企业的风险损失,它具有涉及金额大、涉及面广等特点。

商业银行风险既是银行发展的内在动力又是制约力量之一。

一方面,银行风险客观存在于银行经营活动过程中,既带来挑战又带来机遇,推动银行通过有效风险控制,规避风险负面效应,获取较好收益。

从这个意义上讲,银行风险推动银行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银行风险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具有警戒作用,能够对银行行为产生一定的约束,成为银行业务过度扩张的有效制约力量。

69.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调整(一)支出增减政策1.外汇缓冲政策。

外汇平准基金是指由中央银行拨出一定数额的外汇储备作为基金,并由中央银行掌握运用,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活动。

当国际收支发生短期性失衡时,中央银行可以运用平准基金在外汇市场买卖外汇以调节外汇供求,影响汇率变化,达到促进出口、增加外汇收入的作用,从而改善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现象。

2.需求管理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的调节手段主要有支出政策与税收政策两种。

当一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具体表现为政府减少公共开支,提高税收,使得投资与消费减少,减少社会总需求,从而改善了贸易收支与国际收支。

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利用金融调控手段干预金融市场,进而伸缩需求规模,达到平衡国际收支的目的。

这些调控手段包括调整利率、信贷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

(二)支出转换政策。

1.汇率政策。

即通过提高或降低本国对外国货币的汇率来消除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当一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本国货币贬值,来增加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能力,扩大出口,同时进口减少,国际收支逐步趋向平衡。

当发生国际收支顺差时,可采用相反的调节方法。

2.直接管制政策。

直接管制政策是指对国际经济交易采取直接行政干预的政策。

它包括外汇管制和贸易管制。

前者主要又对汇价的管制和对外汇交易量的控制,后者是通过关税、配额、许可证制度来控制进出口。

70.利率差问题,问你什么是欧洲美元,libor和美元债券利率差的成因libor和美元债券利率差:1、使用libor的借贷方都是大型金融机构和跨国企业,违约风险极低2、欧洲货币市场是离岸金融市场,在金融业务方面存在很多监管真空,很多资金业务并不需要缴纳保证金,因此经营成本低3、欧洲货币市场资金供给充足,资金之间存在着竞争,并且借贷资金数额巨大,存在着规模效应,因此利率也偏低。

三、论述1.论述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及其扩张边界2.试分析导致金融监管失灵的原因3.试分析一国的物价和利率是如何影响汇率的4.如何全面认识消费信用在我国的开展?5.试阐述设置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必要性及标准。

6.试说明货币创造机制是联结微观金融与宏观金融的关节点。

7.介绍我国金融中介和金融机构的整体情况,分析我国的金融体系运行机制8.试举出国际金融市场三次最有影响的并购案例,并分析对金融业的影响9.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现状试述银证合作意义与现存问题(我认为一谈金融问10.题就应该从银行,企业,证券市场,金融监管四个角度,都是固定模式了.11.试述银行业务经营的发发展趋势,并着重阐明我国先阶段实行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重要性。

12.结合货币政策目标选择,谈谈对我国当前继续实行“适度从紧”货币方针的看法。

13.结合我国实际说明商业银行贷款信用风险分析与贷款质量之间的关系14.试根据有关国际金融理论分析欧元的成因及其对未来国际金融格局的影响15.中国的存款银行包含那些机构,为什么?16.什么是 CAPM 和 APT 理论?17.如何理解实际生活中的“闲置货币资金”的概念?18.结合对中央银行再贴现政策功效的评价,阐明在我国运用这一政策工具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及解决对策。

19.试述 90 年代以来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余额的结构特征,及其对20.货币均衡的影响。

21.运用所学原理,阐明多种融资形式的并存发展对我国银行业务经营深化改革22.的积极影响23.结合我国近年实际,阐明你对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关系原理的理解24.试论述西方国家商业银行实施利率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25.试运用国际金融公司有关原理分析 90 年代几次重大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特26.点及影响27.结合现代货币创造原理,谈谈发展直接融资对我国货币供给机制的影响28.试述金融全球化原因、内容及其对我过金融发展的影响29.联系我国实际分析开放资本帐户的利益风险及前提条件30.“商业银行保持充足的流动性是经营管理的关键”,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实质31.性含义?对我国32.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现状及未来趋势,你作怎样的判断和分析?33.试述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与国有企业改革的关系。

34.试述《银行业有效监管核心原则》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