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达《金融学》(第4版)-考研真题精选-简答题【圣才出品】

黄达《金融学》(第4版)-考研真题精选-简答题【圣才出品】

考研真题精选
五、简答题
1.简述可贷资金理论的基本内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0研;华中科技大学2017研]
答:可贷资金论是指英国的罗伯逊和瑞典的俄林提出的一种利率理论。

该理论既反对古典学派对货币因素的忽视,也抨击凯恩斯完全否定非货币因素作用的观点。

可贷资金理论认为,借贷资金的需求和供给均包括两个方面,借贷资金需求来自某期间投资流量和该期间人们希望保有的货币余额,其中投资和货币需求均与利率是负相关关系;借贷资金的供给来自于同一期间的储蓄流量和该期间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其中储蓄和货币供给均与利率呈正相关关系。

用公式表示为:D L=I+ΔM d,S L=S+ΔM s。

利率的决定便建立在可贷资金供求均衡的基础上,均衡条件为:I+ΔM d=S+ΔM s。

如下图,如果投资与储蓄这一对实际因素的力量对比不变,则货币供需力量的变化足以改变利率,因此,利率在一定程度上是货币现象。

可贷资金理论从流量的角度研究借贷资金的供求和利率的决定,可以直接用于金融市场的利率分析。

2.中央银行出现的背景。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9研]
答:中央银行是专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统一管理金融活动并代表政府协调对外金融关系的金融管理机构。

在现代金融体系中,中央银行处于核心地位,是一国最重要的金融管理当局。

中央银行的出现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统一银行券发行的需要。

在商业银行发展初期,各家都有发行银行券的权利。

因当时实行金本位制,各家银行只要保证自己所发行的银行券能随时换成金属货币,就可以稳妥经营。

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与银行经营的问题,商业银行可能无法保证自己所发银行券的兑现。

此外,因商业银行资金实力、经营范围的限制,其发行的银行券流通往往有很大限制。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有一个资金实力雄厚且具有权威性的银行来统一发行银行券并确保其兑现。

(2)票据交换、清算的需要。

随着商业银行间相互支付量的增加,每天收受的票据
数量在扩大,由各银行自行轧差清算成为问题,客观上要求有一个统一的票据交换和债权债务清算机构,为各个商业银行之间的票据交换和资金清算提供服务。

(3)最后贷款人的需要。

随着工商业的发展与市场的扩张,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不
断扩大,期限不断延长,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上升。

单个银行由于资金有限,支付能力不足而产生挤兑与破产事件。

为此,有必要集中各家银行的准备金,对某一银行的支付困难实施救助。

(4)金融监管的需要。

随着银行业与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活动需要政府进行必要
的管理。

这种管理的专业性与技术性很强,一般的政府机构很难胜任,要由专业性的机构来对全国的货币金融活动进行必要的监督和管理。

要解决以上问题,需要成立专门的机构,来担负统一发行,票据清算,提供再贷款与金融管理任务。

这就是现代的中央银行。

3.什么是通货膨胀?简述通货膨胀的类型。

[山东大学2017研]
答:(1)通货膨胀的含义
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明显持续上涨的现象。

这个定义包含以下几个关键点:①强调把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作为考察对象,目的在于与股票、债券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价格相区别;②强调“货币价格”,即每单位商品、服务用货币数量标出的价格。

这是要说明,通货膨胀分析中关注的是商品、服务与货币的关系,而不是商品、服务与商品、服务相互之间的对比关系;③强调“总水平”,说明这里关注的是普遍的物价水平波动,而不仅仅是地区性的或某类商品及服务的价格波动;④关于“持续上涨”,是强调通货膨胀并非偶然的价格跳动,而是一个“过程”,并且这个过程具有上涨的趋向。

(2)通货膨胀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通货膨胀分为多种类型:
①按市场机制作用来划分,可以把通货膨胀分为公开型通货膨胀和隐蔽型通货膨胀。

公开型通货膨胀是指在市场机制充分运行和政府对物价不加控制的情况下完全通过一般物价水平上涨形式反映出来的通货膨胀。

在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过程中,物价总水平明显地、直接地上涨,通货膨胀率就等于物价上涨率。

隐蔽型通货膨胀是指价格被政府管制,因而物价水平的上涨并没有完全通过公开的物价指数上涨表现出来。

②按物价水平上升速度分类,可以把通货膨胀分为温和的通货膨胀、严重的通货膨胀、飞奔的通货膨胀和恶性的通货膨胀。

一般可以认为物价上升比例在3%~6%之间,为温和的通货膨胀;物价上升比例在6%~9%时,是严重的通货膨胀;当这一比例为10%~50%时,则为飞奔的通货膨胀;在50%以上,称为恶性的通货膨胀。

③按人们对物价上涨的预期来划分,可以把通货膨胀分为可预期的通货膨胀和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两种类型。

可预期的通货膨胀是指在较平稳的经济运行过程中,物价水平年复一年地按照某一比例或幅度上升,因而该国国民根据这一上升比例可以预测到未来一年的物价水平,并根据可预测到的价格水平调整自己的消费行为和储蓄行为。

可预期的通货膨胀具有自我维持的特点,价格水平的上涨有点像运动着的物体都存在惯性一样,因此人们又将可预期的通货膨胀称为惯性通货膨胀。

与此相对应的是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

④按发生通货膨胀的原因,可以把通货膨胀分为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供求混合推进型和结构型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是指当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对比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时,过多的需求
拉动价格水平上涨。

由于在现实生活中,供给表现为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而需求则体现在用于购买和支付的货币上,所以对这种通货膨胀也有通俗的说法,即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又称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其是指由供给因素变动形成的通货膨胀,可以归结为两个原因:a.工会力量对于提高工资的要求;b.垄断行业中企业为追求利润制定的垄断价格。

供求混合推进型通货膨胀是将供求两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认为通货膨胀是由需求拉动和成本推进共同起作用而引发的。

此观点认为,在现实经济社会巾,通货膨胀的原因竟是需求拉动还是成本推进很难分清:既有来自需求方而的因素,又有来自供给方面的因素,即所谓“拉中有推,推中有拉”。

结构型通货膨胀是指物价上涨是在总需求并不过多的情况下,而对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造成部分产品的价格上涨现象,如钢铁、猪肉、楼市、食用油等。

如果结构性通胀没能有效抑制就会变成成本推动型通胀,进而造成全面通胀。

4.影响利率的风险结构的因素有哪些?[辽宁大学2017研]
答:到期期限相同的债券或许有着不同的利率,这些不同利率之间的联系被称为利率的风险结构。

影响利率风险结构的因素包括:
(1)违约因素
违约因素直接影响债券的利率水平,由违约因素导致的偿债风险通常被称为违约风险。

是指债券发行人到期无法或不愿履行实现承诺的利息支付或面值偿付义务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将对债券利率产生重要影响。

在到期期限相同的情况下,有违约风险的企业债券与无风险的国债之间的利差便是风险溢价。

通常说来,有违约风险的债券总会存在正的风险
溢价,而且风险溢价会随着违约风险的上升而增加。

(2)流动性因素
流动性是影响债券利率的另一重要因素。

流动性被用来衡量金融资产转换为现金的能力。

债券的流动性越强,意味着它转换成现金时所支付的成本会越低。

不过,流动性强同时意味着收益率低,如果投资者选择持有流动性强的债券,就得以放弃部分收益为代价;反之亦然。

流动性会影响投资者持有债券的愿望,在到期日和利率相同的情况下,投资者通常会选择持有流动性强的债券。

要让投资者对流动性较差的债券产生需求,债券发行者就得提供相应的流动性补偿。

直观地说,在流动性较差的债券的利率中,有必要包含一个利差,即流动性溢价。

(3)税收因素
债券利息的税收政策同样会影响债券利率。

对于投资者来说,即使市政债券的利率较低,流动性较差,有时还存在违约风险,但若考虑了税收减免因素,持有市政债券的回报仍然较高。

5.如何减少影子银行体系给金融稳定带来的潜在风险?[辽宁大学2017研]
答:影子银行是指传统银行体系之外涉及期限和流动性转换的信用中介,或者行使商业银行功能却不受类似商业银行那样严格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工具。

影子银行活动包括货币市场基金(MMF)的相关活动、由未受监管的金融公司开展的信贷活动、由特殊渠道和由长期资产支持的商业票据等投资工具进行的保险活动以及通过回购市场证券化进行的融资活动。

影子银行体系能够促进信贷向特定部门扩张,也为银行和投资者提供了一系列管理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