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生理学第六章消化和吸收PPT课件
生理学第六章消化和吸收PPT课件
细菌分解糖和脂肪(发酵) 细菌分解蛋白质(腐败)
.
17
二、大肠的运动
(一)袋状往返运动(环形肌): 使肠内容物向两个方向做短距离的位移,但不向前推进, 空腹多见。 功能:有利于大肠吸收水和电解质。
(二)分节运动和蠕动:同小肠 (三)集团蠕动:进食后,其实与横结肠,将大肠内容物迅
速推进到降结肠、乙状结肠,甚至直肠。
.
13
二、小肠的运动
(二)分节运动 1.是一种以环形肌舒缩为主的节律性运动。
将肠管和食糜运动分成许多节段。 2.意义:使食糜与小肠液充分混合并与小肠
壁紧密接触,有利于消化与吸收。
.
14
二、小肠的运动
(三) 蠕动:小肠任何部位,将食糜向大肠方向 推进。速度很慢。 蠕动冲:推进速度较快、传播距离较远, 可将食糜从小肠始端一直推送到末端。 肠鸣音:肠蠕动时,肠内容物被推动所产 生的一种声音,蠕动强则肠鸣音增强,反之减 弱。可作为术后判断肠道功能恢复的可靠指标。
.
6
二、 胃的运动
(一)胃容受性扩张
当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对咽和食道等处的感 受器的刺激,所引起的胃底和胃体肌肉的舒张, 称为容受性扩张。
意义:使胃容量和进食量相适应,更好的完 成容受和贮存食物的机能。
.
7
二 胃的运动
(二)紧张性收缩
指胃壁肌肉经常保持一种轻微的收缩状态,, 具有一定的紧张性。
意义:有助于保持胃内压力和胃的形态、位 置,有利于胃液渗入食物,促进消化。
.
8
(三)胃蠕动
开始于食物入胃后5分钟,蠕动从 胃的中部开始向幽门方向推进。
意义:使食物进一步磨碎与胃液充 分混合成食糜,三、胃的排空及其控制
胃排空: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 稀、流体、小颗粒、糖) 胃排空的控制: 1 胃内因素促进排空 食物量 胃泌素 2 小肠内因素抑制排空 肠胃反射 肠抑胃素
第一节 概述
消化 食物在消化道中被分解的过程
机械性消化 通过消化道肌肉的收缩活动将 食物磨碎,与消化液混合,还可将食物不断向 消化道的远端推送。 化学性消化 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的 各种消化酶,将大分子的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的 物质。
吸收 消化道内的物质通过消化道粘膜上皮
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
.
1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
二、吸收部位
1.口腔和食管:基本没有吸收功能 2.胃:吸收能力很小,仅能吸收少量的水、乙醇 和某些药物 3.大肠:吸收食物残渣中剩余的水和无机盐
一、 胆汁及其作用(肝细胞分泌)
(三)胆汁的作用
1 乳化作用( 胆盐、胆固醇可作为乳化剂,使 脂肪裂解成为微粒,加速其消化) 2 胆盐运载脂肪分解产物到小肠粘膜,促进其吸 收。 3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的 吸收。
.
20
第六节 消化液及其作用
二、胰液的分泌(胰腺外分泌部) (一)胰液的成份和作用:无色弱碱性,
.
18
第六节 消化液及其作用
一、 胆汁及其作用(肝细胞分泌)
(一)胆汁的性质和成份 苦味的有色液汁,分泌量与蛋白质的摄入量有关, 不含消化酶。 肝胆汁(肝细胞直接分泌):金黄色呈弱碱性。 胆囊胆汁(胆囊内储存过的):蓝绿色呈弱酸性
(二)胆汁的成分 水、胆色素、胆盐、胆固醇、卵磷脂、无机盐
.
19
第六节 消化液及其作用
.
10
三、胃的排空及其控制
(1)胃排空: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 稀、流体、小颗粒、糖)
(2)胃排空的速度:取决于食物的物理性状和 化学组成。流体>固体
(3)三大营养物质中:糖类>蛋白质类>脂肪类 (4)混合性食物排空:4~6h
.
11
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
一、 小肠液及其作用
(一)十二指肠腺的分泌
咽功能障碍,食物、唾液或上呼吸道的分泌物 可误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可窒息。
.
3
第三节 胃内消化
一、 胃液及其分泌
(一)胃液的性质、成份和作用 无色、酸性,pH 0.9~1.5,1.5~2.5L/日
1、 盐酸(HCL)(壁细胞) ➢ 杀死随食物进入胃的细菌 ➢ 激活胃蛋白酶原为胃蛋白酶 ➢ 引起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 帮助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 使食物中蛋白质变性易于水解
弱碱性粘液,保护十二指肠粘膜免受胃酸侵蚀
(二)小肠腺的分泌
分泌量较大(1~3L/日)
稀释消化产物,利于吸收
(三)含多种消化酶:肠致活酶
胰蛋白酶原
胰蛋白酶
.
12
二、小肠的运动(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
(一)紧张性收缩
1.使小肠平滑肌保持一定的紧张性,使小肠腔 维持一定的腔内压,是小肠其他运动的基础。
2.紧张性降低时,肠腔扩张,肠内容物混合与 推进减慢。
一 唾液分泌
(一)唾液的性质:无色无味近中性低渗液 (二)唾液的作用
湿润和溶解食物 清洁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及异物 淀粉酶分解淀粉为麦芽糖 溶菌酶能杀灭细菌
二 咀嚼:随意的复杂反复动作 三 吞咽:分三期
.
2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
蠕动:是指消化管肌肉的顺序收缩,形成一种
向前推进的波形运动。 吞咽反射中枢在延髓,昏迷、深度麻醉的患者吞
1~2L/d
1. HCO3- : 中和胃酸,保护肠粘膜 为其它的消化酶提供适宜的pH
2 .胰淀粉酶:淀粉 麦芽糖 3 .胰脂肪酶:脂肪 甘油、脂肪酸和甘油一酯 4 .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蛋白质
胰液是最重要的、消化能力最强的消化液
.
21
.
22
第六节 吸收
一、吸收:食物的消化产物、无机盐、水分和维
生素等通过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 液的过程
.
15
第五节 大肠内消化
大肠内没有重要的消化活动,其主 要机能是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和一些电 解质,吸收结肠内微生物产生的维生素B 和维生素K,完成对食物残渣的加工,并 将食物残渣以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
.
16
第五节 大肠内消化
一、 大肠液及细菌的作用
(1)大肠腺和大肠黏膜杯状细胞分泌,碱性 (PH 8.3~8.4),主要作用是保护肠黏膜和润 滑粪便 (2)大肠内有许多细菌,可将食物残渣发酵和 腐败,形成粪便。
.
4
2、胃蛋白酶(主细胞)
.
5
3、粘液和碳酸氢盐
(1)润滑作用,减少粗糙食物对胃黏膜的损伤 (2)降低H+的扩散速度,减弱H+对胃黏膜的侵蚀 (3)黏液屏障能防止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 侵蚀
4、内因子(壁细胞)
保护VB12并促进其吸收,内因子缺乏时,红细 胞分化成熟障碍,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