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 第四章 教育目的

教育学 第四章 教育目的


案例一:父亲撕了儿子手绘的地图【续】
这张地图是他在房间里干了好几天的结晶,每夜都要到清晨两三点才上床睡觉。家
人认为他学习,后来发现他躲在房间里画新版“合肥市交通地图”,父亲一气之下 撕毁了这份地图。
小锐的父亲告诉记者,自己也深知儿子对地图感兴趣不是坏事,但是他马上要中考
了,不全力拼搏考上重点,前途肯定受影响。说实话,撕毁儿子费尽心机画出的那 张极精美的地图,自己也很难过,但学习这么紧迫,不忍痛将他的这个兴趣扼杀掉 又怎么行呢?
特点:重视人的价值、个性发展及其需要;教育目的的根本在于 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发展。
起源:古希腊的“智者派”(人是万物的尺度) 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弘扬人性、发展个性、使人成为人……
• 全盛时期:18世纪、19世纪上半叶 • 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 • 主张: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教育目的是使儿童真善美的本能得到自然发
些路可到达目的地。他这个本事帮了开出租车叔叔,叔叔送客人到一些偏僻的地方,只要他 放学在家,一个电话就解了叔叔的急,连跑一条路到哪儿上厕所方便,小锐也能一口报出。
小锐这种特殊的本领来自随父母亲逛街,很小的时候他便喜欢问这是哪条街叫什么路,回家
后就把逛过的街道及路画出来,还标出沿街的建筑物。久了,他便有了许多这样的“地图”。 不仅如此,他还让经常出差的亲友们将所到城市的地图买回来,如今他手头收集了国内外一 百多座城市的地图,同一个城市的地图他能找出上十个版本。
——摘自《新安晚报》2003年5月24日
案例二:研究生的科学水平与小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
有一位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某地质学院的硕士研究生,亦被学校指定为 留法预备生。按照计划,他先要在北京进行为期一年的法语学习,然后直接从北 京出发赴巴黎留学。但半年之后,他却从北京休学返回了原先所的地质学院,失 去了留学的机会。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这位研究生虽然在学习上是佼佼者, 但缺乏管理自己生活的能力。以往,由于学校离家不远,母亲可以经常来校给他 送吃的、穿的、用的,帮他洗衣、补衣、拆洗被子。母亲出于对儿子的溺爱,什 么活儿都不让他动手,使他丧失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来到北京后,由于得不 到母亲的悉心照料,他在生活上和学习上出现了明显的不适应。
○狭义教育目的:是指在社会里占主
流地位的或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 (亦即国家或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人的 质量规格所做的总体规定与要求。) ● 其内容与表述往往具有抽象性、理想性
和终极性。
二、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作用来自意义:● 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 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作用:
●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具体有: a. 定向作用:规定了学校教育和学生发展的根本方向。 b. 调控作用:对学校的实施起调节和控制的作用。 c. 评价作用:它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三、教育目的 的价值取向
所谓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 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 身对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理解而对教 育价值做出选择时所持有的一种倾向。
展。 • 现当代发展:
○ 自然主义:具有反社会倾向,倡扬“天赋人权”,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自 然发展……
“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 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 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 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他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同时 他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这个目的是他所知道的,是作为规律 决定着他的活动方式和方法的,他必须使他的意志服从这个目的。”
几种典型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观:
教育目的的个人 本位论
教育无目的论 (教育适应生活说)
A
B
C
D
教育目的的社会 本位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 全面发展学说
(一)个人本位论
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认为:
个人价值远高于社会价值,因此应当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持个 人本位目的论的教育学家为数甚多,代表人物有卢梭、福禄培尔、裴斯泰洛齐等人。
案例二:研究生的科学水平与小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续】
晚上躺在床上,他总是翻来覆去难以入睡:法国,如果真的去了那里,该如 何生活?一去数年,如果身体有什么不好,那怎么办?家里的情况怎样?带来的 衣服破了,被子也该洗了,可妈妈怎么没有来呀!……他经常失眠,身体迅速衰 弱下去,学业也难以继续。不得已,他向校方提交了休学报告。休学后,“出国 恐惧症”仍未得到控制,以致发展到全身抽搐。神经生理学家的结论是:“病人 发病的根源在其社会生活能力差,出国反而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休学后,这种 压力则是发病的直接原因。”认识他的人都说,他是“研究生的科学水平,小学 生的社会生活能力。”
——马克思
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活动所要培养的人的个体素质的总的预期与设想, 是对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的个体素质的规定。 它体现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质量规格的界定和要求,也体现人自身 发展所应该达到的水准和高度。
教 育 目 的
○广义教育目的:是指存在于广
泛的人民群众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 者的期望和要求。 (也就是希望达到的教育结果)
● 主要观点: a. 教育目的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制定的,而不是根据社会需要指定的 b. 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c. 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潜在本能,教育的基本职能就在于使这种潜能得到发展
个人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论
核心:主张教育目的应该以个人需要为本,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 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
第四章
教育目的
李洋
导言
案例一:父亲撕了儿子手绘的地图 案例二:研究生的科学水平与小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
案例一:父亲撕了儿子手绘的地图
这张手绘的“合肥市交通地图”被其父亲撕毁的时候,地图的作者,合肥市某中学初二学生
小锐伤心地哭了。
小锐有个特别的本领,要到合肥市的任何一个地方去,他能一口报出乘哪路公交车,经过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