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 第四章教育目的

教育学 第四章教育目的

第四章教育目的一、单项选择题1 、培养劳动者是()。

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C、我国教育目的根本特点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2、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B、德、智、体全面发展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坚持教育的正确方向3、“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A、教育无目的论 B 、社会本位论 C 、科学本位论D 、个人本位论4、“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精神都要关心,但主要关心的应当是灵魂,教育应当建立在精神本质占优势的基础上” ,这一观点是()教育目的论。

A、神学的B、科学本位C、社会本位D、个人本位5、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A、哲学观念B、人性假设C、理想人格D、生产和科技发展水平6、()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7、我国教育目标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C、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8、体育是以()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A、提升教育对象智慧B、健全品德素养C、发展体能,锻炼体魄D、追求人生情趣和理想境界9、下列哪一观点是正确的()A、智育等于教学B、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C、进行美育即实施素质教育D、智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10、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20 世纪末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典型是()。

A、教育实验的热潮B、教育改革的实践C、素质教育运动D、教育的国家化走势11、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全盛时期出现在18、19 世纪,突出人的本性需要和自由发展,反对神学等观点属于()的认识。

A、精神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神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12、下列哪一项未列入学校教育的功能()A、教育功能B、娱乐功能C、健体功能D、个体享用功能13、美育之“超美育”功能,即指()。

A、直接育美功能B、间接育德、促智、健体功能C、超越性美育功能D、美育的附加功能14、泰勒提出了教育目标的表达方式的主张有别于以往的做法,做到了目标后的行为及能在生活中运用的范围。

他采用的表述方式是()。

A、陈述式B、列举式C、概括式D、二维图标式15、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的()。

A、德育B、智育C、美育D、体育16、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是()。

A、教育目的B、课程C、教育评价D、教学17、“美育”一词最早是()在《美学书简》中提出的。

A、培根B、康德C、希勒D、卢梭18、主张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最高宗旨来确定教育目的,就形成()A、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B、教育无目的论C、神学的教育目的论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19、能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工作指明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的是()A、教育目标B、教育目的C、教育方针D、培养目标20、各级各类学校要完成各自的任务,培养社会的合格人才,需要制定各自的()A、教育目标B、课程目标C、培养目标D、教学目标21、人本位的价值取向理论认为()A、社会的价值高于人的价值B、人的价值和社会的价值一样高C、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D、社会价值是第一位的22、在选择确立教育目的时,决定教育目的追求和价值倾向性的是()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B、价值取向C、教育功能D、教育方针23、在确定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应当怎样看待人和社会的关系()A、应当把满足人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B、应当把人的发展的需要放在首位C、应当把社会的需要放在首位D应当随社会的发展来确定二者的关系24、马克思认为,造成人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人本身B、社会C、经济发展D、分工25、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A、社会条件B、社会C、生产力发展水平D、生产关系26、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A、改善教育设施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加大教育投入27、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就必须坚持素质教育面向(A、社会B、未来C、全体学生D、世界发展28、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培养学生具有(29、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根本标志和总要求是30、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是(31、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32、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是(A、重视人的全面发展B、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C、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D、重视教育手段的运用33、衡量社会主义教育质量的标准是( )A、培养一批尖子学生B、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C、全体学生平衡发展D、每个学生都有所长34、( ) 是教育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最后归宿。

A、教育目的B、教育媒介C、教育理论D、教书方法35、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 ) 活动之中。

D 、提高教育者的素质A、创新精神B、艰苦奋斗的精神C、团结协作精神D、革命传统精神A、培养爱国主义者 B 、培养高科技人才、培养劳动者 D 、培养有知识的人A、坚持党的领导B、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社会主义劳动者D 、发展科技和经济A、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毛泽东思想中关于教育的学说C、马克思主义与毛泽东思想相结合产生的理论 D 、中国传统文化36、认为我国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教育学家是A、陈鹤琴B、梁启超C、蔡元培D、陶行知37、( )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A、江泽民B、温家宝C、胡锦涛D、邓小平38、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是由( )决定的。

A、科技发展B、社会生产力C、政治经济制度D、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39、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 )A、教育的性质B、教育的任务C、教育的内容D、教育的规律40、培养劳动者是( )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B 、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C、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41、当前,流生问题与( )问题这两种倾向妨碍了教育目的的实现和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

A、片面追求升学率B、乱收费C、唯学历教育D、辍学42、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 。

A、既从事体力劳动,也从事智力劳动B、从事智力劳动或从事体力劳动C、接受工人、农民再教育D、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43、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思想是( ) 。

A、应试教育B、素质教育C、特长教育D、继续教育44、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 。

A、卢梭B、凯兴斯坦纳C、涂尔干D、沛•西能45、下列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内容的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46、教育目的本质是( ) 。

A、培养社会精英B、提高人口素质C、促进社会发展D、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47、在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强调的是( ),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

A、记忆知识B、“发现”知识C、积累知识D、搜集知识48、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是(A、活动性B、目的性C、实践性D、预期性49、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A、杜威B、卢梭C、夸美纽斯D、诺笃尔普50、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我国的政治政策B、我国的教育方针C、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D、恩格斯个人发展学说51、素质教育是以()为重点的教育。

A、面向全体学生B、培养创新精神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52、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

A、德育B、劳动技术教育C、体育D、智育5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属于()。

A、道德素质教育B、思想素质教育C、政治素质教育D、心理素质教育54、下列不属于美国民主主义教育目标的是()A、自我实现的目标B、人际关系的目标C、公民责任的目标D、发展认识能力55、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A、教育目的B、教育任务C、教育规律D、教育原则56、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A、控制作用B、制约作用C、促进作用D、指导意义57、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A、高水平的智力B、实践能力C、健康体魄D、创新精神58、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A、实践能力的培养B、思维能力的培养C、想象能力的培养D、创新能力的培养59、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A、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学前教育 B 、正规教育、业余教育C、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D 、普通教育、职业教育60、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是()A、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B、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61、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 )A 、潜在性B 、现实性C 、特殊性D 、可塑性 6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属( )范畴。

A 、智育B 、德育C 、美育D 、体育63、相对环境对个体自发的、 零碎的、 偶然的影响而言, 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 ( )作用。

A 、一般B 、支撑C 、辅助D 、主导64、 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主张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A 、社会本位论思想B 、个人本位论思想C 、社会效益论思想D 、教育无目的论思想65、 195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 须与 ( )A 、生产相结合B 、劳动相结合C 、生产劳动相结合 66、当前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 ( )67、美育即( ) A 、审美教育 B 、艺术教育 C 、社会美教育 D 、自然美教育 68、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是在( )A. 1911B.1912 年C.1957 年D.1958 年 69、 为完满生活做准备的教育目的是( )提出的。

A 、卢梭B 、斯宾塞C 、杜威D 、赫尔巴特70、 认为个人价值高于一切, 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 教育的职能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到影 响。

这种观点是( )。

A 、个人本位论B 、社会本位论C 、个人全面发展学说D 、个人社会本位论71、 认为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教育目的就是为社会服务。

这种观点是( )。

A 、个人本位论B 、社会本位论C 、个人全面发展学说D 、个人社会本位论72、 斯宾塞认为,学生应该学习解剖学、生理学和卫生学等课程,这是( )的活动做 准备。

D 、工农业生产劳动相结合 A 、体育B 、体育、美育 C 、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D 、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A、为直接维持自己生存B、为获得生活生活上必需品(间接保全自己)C、为抚养子女D、为更好履行社会义务、维持正常社会关系73、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有: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