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剖析讲解
12
生产要素集约分类法
划分标准:根据不同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需求种类
和依赖程度的差异
分类:
资源密集型产业:种植业、林牧渔业、采掘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服务、建筑 资本密集型产业:钢铁、汽车、机器制造 技术密集型产业:电信、航天航空、新材料
产业地位分类法
❖ 划分标准:以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
第二次产业(Secondary lndustry):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 运输业、通信业以及煤气、 电力、供水等工业部门
第三次产业(Tertiary lndustry) :商业、金融业、保险业、 生活服务业、旅游业、公务业 (科学、教育、卫生、政府等 公共行政事业)、 其他公益事业等
8
我国三次产业划分的具体标准和范围
二、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理论
(一)基本概念
1.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分类法 2.农轻重产业分类法 3.三次产业分类法 4.生产要素集约分类法 5.产业地位分类法 6.产业发展状况分类法
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分类法
分类标准:以产品的最终用途不同划分 内容:
生产生产资料的产业部类(第一部类) 生产消费资料的产业部类(第二部类)
9
三次产业分类法的产生
(1)创始人:费希尔(A.G.D.Fisher)
经济学界普遍认为,三次产业分类法的确立,实际上是 由英国经济学家、新西兰突塔哥大学教授费希尔 (A.G.D.Fisher)完成的。本世纪30年代初,费希尔研究认 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并没有穷尽全部经济活动,于是, 把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之外的所有其他经济活动,统称为第 三产业。
11
(3)深入研究者:库兹涅茨
西蒙·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 方经济学界获得“国民生产总 值之父”的美名,其是美国当代著名经济学 家,他特别强调经验统计对经济学研究的意 义。1971年,他因在各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 势的结构分析方面的杰出贡献,而获得了诺 贝尔经济学奖。他对产业结构方面的理论研 究成果,主要反映在《现代经济增长:速率、 结构与扩展》和《各国的经济增长:总产出 和生产结构》等专著中。
费希尔在当时的英国和澳大利亚的经济杂志上发表了数篇 论文,不仅提出了第三产业的概念,而且指出第三产业的本 质在于提供服务。1935年,费希尔在《安全与进步的冲突》 一书中,从世界经济史的角度对三次产业分类方法进行了理 论分析。
10
(2)继承者:克拉克
费希尔虽然提出了三次产业的分类方法,但他没 有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英国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克 拉克则在继承费希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1940年 出版的《经济进步的条件》(The Conditions of Economic Progress)一书中,运用三次产业分类方 法研究了经济发展同产业结构优化之间的关系的规律, 从而拓展了产业结构理论的应用研究,使得三次产业 分类方法得到了普及。因此,三次产业分类方法更多 地是与克拉克的名字联系在一起。这种产业的分类方 法又称为克拉克产业分类法。
按照产业发展状况分类
产业
按照技术 先进程度
传统产业 高技术产业
按照产业 发展阶段
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 夕阳产业、淘汰产业
15
(二)基本理论
配第-克拉克定律:劳动力逐步由第一产业向第二、
再向第三产业转移。
工业化的发展路径:轻工业-重工业-高加工度-技
术密集型工业-高技术工业。
世界经济中心的区域转移:亚洲大陆-欧洲大陆(英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优二兴三
报告人:王立平 教授 合肥工业大学
内容提要
➢背景分析 ➢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理论 ➢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现状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基本条件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验教训 ➢优二兴三的基本思路
一、背景分析
➢ 经济新常态: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 战。
➢ 城镇化进程加速:50% ➢ 区划调整:融入现代都市工业、现代服务业
3 2
1
17
2.鼓型:第二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最大, 第一、三次产业所占比重较小,以制造业为主的 产业结构,这是工业社会或工业国的产业结构。 鼓型1:第一次产业的比重比第三次产业的比重大, 工业化前期的结构。 鼓型2:第三次产业的比重比第一次产业的比重大, 工业化后期的结构,服务业已经超过农业。
为标准
❖ 内容:
基础产业:在产业结构体系中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基 本条件并为大多数产业提供服务的产业 瓶颈产业:在产业结构体系中未得到应有的发展提儿已 严重制约其他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产业 支柱产业:在产业结构体系总产出中占较大比例的产业 主导产业:在产业结构体系中处于迅速发展并对产业发 展具有引导和支撑作用的产业 首位产业:排名第一的支柱产业。
列宁的农轻重产业分类法
➢分类标准:以物质生产的不同特点为标准 ➢内容:
农 业: 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和林业 轻工业:纺织、食品、服装、制革、毛皮、
家具、造 纸、印刷
重工业: 燃料、冶金(如钢铁)、煤炭、石油、
化工等
三次产业分类法(西方)
分类标准:以产业发展的层次顺序及其与自然界的
关系作为标准
定义:
第一产业: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的物质生产部门,即广义 的农业 第二产业:加工取自自然物质的物质生产部门,即广义 的制造业或工业 第三产业:派生于有形物质财富生产活动之上的无形财 富的生产部门,即广义的服务业
具体分类:
产业
第一次产业(Primary lndustry): 农业(指种植业)、畜牧业、 林业、渔业、狩猎业。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 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了上述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 他各业。 由于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范围广,根据我 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分:一 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具体又可分为四 个层次。
国)-美洲(美国)-日、中
三种典型的产业结构
(一)三次产业构成不同的类型
按照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所处的地位不同 进行排序,越是排在前面的产业所占的比重越大、地位越 重要。 1.金字塔型: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总所占比重最大,工业 和服务业所占比重比较小,工业中主要是手工业,以第一 次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