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思考结合**镇现有产业的布局和结构,谈谈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出一些对策措施和建议。
一、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先说说什么是产业结构,理论上讲产业结构是指各个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内部的构成和相互关系。
因为今天不是专业的学术讨论会,我就用最简单、最通俗的语言来描述,就是我们现在有那些产业,各自所占的比重如何?比如我们这里,农业上比较弱些,工业上主要有水泥、电解铝与铝的精深加工、碳素、石墨等,服务业上运输物流有一定基础等。
这些构成了我们**镇产业结构的基本情况。
接下来就讲讲为啥要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转型升级。
大家都知道,2008年爆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全世界都受到了冲击,在座的有搞企业的,可能感触比较深,好像突然一夜之间,自己的产品不好卖了,销售市场出问题了,企业被迫减产甚至停产;也有不是直接搞企业的,同样受到了冲击,比如,股票等突然大幅贬值了。
在这场危机发生之初,有经济学家讲,因为我们河南的产业出口占的比重较小,危机可能对我省经济的影响较小,GDP甚至有可能再往前移移位次。
现在看来,这种看法错了。
事实上,这场危机对我省经济的负面影响比沿海省份还要大,危机过后经济的回升也落后于沿海省份。
原因是啥?答案有二:一是经济的结构不忧;二是产业的竞争力不强。
比如,之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主要走靠拼资源、拼能耗来做大做强的路子。
走到现在,突然发现,这条路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为继,紧接着是民生难以为继。
在这里主要说说资源,以和我镇产业紧密相关的煤炭和铝矾土为例,按照目前的开采速度,我省煤只剩几十年的开采时间,铝矾土只够开采17年。
也就是说,到时候基本的资源都没有了,不及早调整、转型能行吗?既然找到问题了,怎么办呢?路子只有一条,那就是调结构,快转型。
其实,最近几年,我国领导人从国家长远发展考虑,一直反复强调要走科学发展之路,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国家有关部委,也通过产业政策等,引导地方政府和企业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如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先后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我省也相应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
在这些振兴规划里,“调结构”始终是主线。
再如最近(5月12日)国家发改委又出台了关于清理对高耗能企业优惠电价等问题的通知,这个文件中提到的高耗能行业就包括我们镇里的电解铝、水泥等产业。
这个文件开头的第一句话就是:为了抑制高耗能企业盲目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
非常直接地说明了出台文件的目的,就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
该通知下发刚刚半个月,工信部又在5月27日向各地下达了今年18个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任务,其中炼铁、炼钢、水泥、电解铝等6大重点行业的淘汰任务大幅超过国务院通知要求。
可见,无论从国家政策、我国经济内部因素,还是从市场本身上看,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都是各地政府和企业家的必然选择,就像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研究员在去年年底所说,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与结构调整与转型。
因此,我们在这里讨论“结构调整与转型”,非常有必要,对我们**镇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既然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非常重要,时间上也非常紧迫。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调整”和“转型”的问题。
在这里我从大的方向上,谈谈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方向和途径问题。
二、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方向和途径(一)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方向因为不同地区在生产力水平、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基础设施以及土地、环境容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方向也应有较大差异。
具体到我们**镇,我前面讲过,虽然相比较**市的其它镇,我们的工业要薄弱一些,但放到全国来比较,我们的工业基础还是不错的。
从全省区域经济版图来看,我们**镇在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地带,距离省会郑州不到1个小时的车程,交通很便利,很容易吸引郑州的各类人才。
不足之处是资源型、污染型产业比重偏大,企业规模普遍较小,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发展比较滞后。
从全省区域产业版图来看,我们四周有郑州汽车产业基地、许昌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洛阳重型装备产业基地、洛阳汽车配件产业集群、焦作汽车配件产业集群;有郑州、焦作、豫西3大氧化铝生产基地;有**市、长葛和上街铝加工产业集聚区。
首先,我想介绍一下新产业的范围。
我国政府2009年提出的范围是: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七大产业,以及空间、海洋和地球深部资源利用三个产业领域。
2010年温家宝总理再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新兴产业范围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业。
综合上述情况,我个人认为我们**镇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要瞄准五个方向。
一是铝工业。
二是汽车和铁路机车零部件。
三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
四是物流等现代服务业。
五是生态农业。
关于这五个方向的一些具体问题,我在后面还会讲到。
(二)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项目的途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上。
这些项目的来源可能有以下四种:一是现有项目的改造,例如,改变原有动力、材料、结构、工艺,采取新的技术路线,达到节能环保、提高产品质量等,如果现有的项目确实有市场,也可以扩大规模,因为这个项目规模扩大了,对本地的产业结构肯定有影响,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一种途径;二是科研成果产业化。
这是新项目的最基本的来源。
当新的科学发现或技术发明通过小试、中试而变成工艺和产品,并进而建立产业链,形成稳定的市场,新兴产业、新的项目就形成了。
三是从发达国家或者发达地区引进引进。
有一些新产业、新项目在国外或者国内发达地区已经有了,但我们这一地区尚不存在,就可以通过外国资本、引进技术的方式建立新兴产业,引进新项目。
在我国,不少高技术产业,主要以第三种方式建立的。
第四种是社会事业产业化。
也是说,原来是政府部门做的社会公益事业,但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后,有不少社会事业就陆续变成了公益型产业。
一般由政府规划,然后交由企业经营,这样也会形成一些新产业,带来一些新项目,如城市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环保产业。
前面讲了讲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性、紧迫性和方向等问题,讲的比较笼统,下面讲讲具体的对策建议,供同志们参考。
三、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对策与建议(一)充分考虑到本行业乃至整个当今世界的科技发展趋势科技发展趋势是一个宏观的战略问题。
我认为,对企业的不同层面的领导者来说,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等重大决策时,都要十分重视把握好本行业乃至整个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大趋势,而且还要不失时机地制定相应的对策。
今天我在这里简单谈谈现代科技发展的总体趋势。
人类进入21世纪已经有10个年头了,20世纪是人类科学革命和科技创新最辉煌的世纪,其间发生了科学革命、新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兴起了信息经济、网络经济、知识经济,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也使人类实现了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历史性的跨越。
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在对世界经济和社会产生越来越广泛和越来越深刻的影响。
那么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到底怎么样呢?具体来说,可以概括为六大发展趋势:一是科学技术创新的速度日益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速度也不断加快。
二是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三是国际资本越来越多地流向高新技术产业,科研的投入越来越大。
四是高科技人才越来越成为科技发展的先决条件,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时代。
五是各学科、各技术领域相互渗透、交叉和融合,自然科学技术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结合更加密切,科技与经济、社会、教育、文化的关系日益紧密,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广泛。
六是信息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空航天与空间科学技术等五项重大技术将成为引领未来新技术革命的主导。
从科技发展趋势考虑,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时刻关注技术的先进性。
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因素很多,但是,有一个关键点一定要牢牢把握住,那就是要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把科技作为支撑和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基础。
其中的道理我想讲两点,一是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具有前导性、渗透性,产业关联度高、附加值高等特点,高新技术的每一次突破,都会带动一批新兴产业群的成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能带动产业结构和产业素质的优化升级;改造传统产品,能促使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事实上,产品在技术上先进性的差异,已经成为市场竞争成败的决定因素。
美国经济学家在上个世纪末期就提出了“胜者全得”的理论,即一个企业在高技术领域领先一步,那怕是一小步,就有可能占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其它竞争者就很难生存。
最典型的是英特尔和微软,它们分别占有世界微处理器(CPU)和操作系统软件90%以上的市场份额,后来者似乎连参与竞争的机会都没有。
我们在选择新产业和具体项目、产品时,一定要在技术上做到领先,要有成长型技术和新兴技术,而不是仅仅盯住成熟技术。
例如,我们河南的安彩集团,在2003年花了近5000万美元,从美国康宁公司购买了9条CRT玻壳生产线,当时舆论一遍叫好,说是低价买了个大宝贝,安彩要做世界CRT玻壳的老大,殊不知,当时的CRT产品正逐渐被液晶产品代替,安彩集团在接手全部生产线后,面对迅速崛起的液晶平板市场的需求,很快陷入了巨额亏损的泥潭。
去年底以来,珠三角、长三角已经启动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有一些项目可能要向中西部转移,最近,不少地方也津津乐道地成,要承接这些转移项目。
如果有些项目来我们这里,我们就要吸取安彩教训,一定要看准,不能盲目上。
(2)要加大研发的投入。
企业研究开发经费投入与其产品销售收入的比值是衡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投入力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按照国际上比较流行的观点,这一比例低于1%的企业,通常难以生存;低于3%的企业,就失去了竞争力;大于5%的企业,才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
就我省企业来说,前些年研发经费支出与其销售收入的比例一直在1%以下徘徊,一般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0%,不到深圳华为公司的10%,与发达国家5%—10%的比例差别明显。
研发投入水平总体偏低,已是制约河南企业自主研发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成效。
我不知道我们**镇大一点的企业,每年投入的研究开发经费情况,希望能尽可能高一些。
而且,现在的研发投入,最终可以让政府买单。
因为,根据国家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技术开发经费可以按150%抵扣应交所得税。
(3)要做好人才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