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逐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
(2)朗读课文,准确掌握句中的停顿。
(3)准确背诵文章。
通过朗读和翻译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文言文的水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夸父这个人物形象以及文章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3、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水平。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方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五千年的华夏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创造了美丽的神话。
神话是我们文学天地中灿烂夺目的瑰宝。
精卫填海的故事还记得吗?那么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呢?(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女娃补天,女娃造人)。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古代神话故事《夸父逐日》。
二、展示学习目标:
1.能准确朗读、翻译、背诵课文
2.积累重点词语
3.理解夸父这个神话人物形象
三、检查预习:
1.什么是神话?
2.请介绍一下《山海经》。
四、整体感知:
1、多媒体播放课文录音,要求学生听准节奏,并找出下列字的读音。
夸父()逐走()河、渭()杖()
2、学生齐声朗读课文。
3、学生对照注释,初步理解文句,划出疑难字词,师生交流。
学生可能有以下难解释的词语:
逐走:竞跑,赛跑。
欲得饮:想要。
饮于河:黄河。
大泽:大湖。
邓林:桃
林。
4、找学生逐一翻译课文。
生可能有以下难翻译的句子:
饮于河、渭: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弃其杖,化为邓林:他遗弃的手杖,化为桃林。
(生在翻译过程中,有些句子的语序可能没有调整,师提示:翻译时要作必要的调整。
如“饮于河、渭”即“于河、渭饮”)
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
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
还没赶到大
湖,就半路渴死了。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5、全文仅37个字,但故事情节波澜曲折,这篇神话共分几个画面来描述夸父?明确:逐走,入日——渴,饮于河渭——北饮大泽——道渴而死——弃杖化邓林
6、多媒体展示视频资料,重现剧情。
五、问题研究:
过渡语:通过以上的朗读、翻译,我们对夸父这个人物有了初步的了解,想一想,
你认为夸父是怎样的一个人?
1、你怎么看待夸父这个人物形象?
明确:他是一个有胆量有决心,目标远大,气魄非凡,意志坚强的英雄人物。
(对夸父这个人物,学生会有分歧,可能有学生认为夸父是不自量力,教师对此
也不要断然否定,应该保护学生争论问题的积极性。
能够从神话故事的特点方面
引导学生从积极方面理解夸父的行为,从而理解夸父的宏大的志向,巨大的气
魄。
)
2、你如何理解这则神话的主题?
明确: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自然、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板书)
(第一个问题讨论明确了,这个个问题也就好解决了。
从夸父这个形象,我们能
够感受到古代人民敢于探索自然、走进自然的勇气和美好愿望。
关键是要用神话
的特点来引导学生。
)
3、成语链接:陶潜《读山海经》诗有“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句,柳宗元
《行路难》诗有“君不见夸父逐日窥虞渊,跳踉北海超昆仑”句。
后来人们常以“夸父逐日”比喻有宏大的志向
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板书)
六、学生自由背诵课文,展示背诵思路:
学生背诵课文
七、当堂检测,巩固所学:
本节课我们翻译、理解、背诵了课文,下面对本节内容实行当堂检测。
找学生逐一回答下列问题:
1.《夸父逐日》一文选自《》
2.解释下面加线字。
夸父与日逐走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3.翻译下列句子。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4.夸父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八、结束课文:黑夜给了我们黑色的眼睛,我们要用它来寻找光明,同学们!让我们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实现理想不畏艰难,不懈努力!
九、布置作业:
1、默写全文,写在作业本上。
2、展开想象,扩写情节。
给出示例:(逐日原因:心理描写,外貌描写)“大地要是永远被黑暗笼罩,那,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呀!……不,我一定要追上太阳!”此时夸父心急如焚。
他的步履也越来越快,太阳把他古铜色的皮肤烤得黑亮黑亮,像涂了一层油。
汗水像汩汩的清泉,持续从身体里冒出。
……
十、板书设计:
夸父逐日
《山海经》
探索强烈愿望走:跑河:黄河
自然→步行泛指一切河流征服顽强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