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特色课程的教学设计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特色课程的教学设计

体验戏曲表演中动作程式化的特点,加强舞台 表现能力与合作意识。通过多种艺术实践的体验 活动,感受越剧表演的古风雅韵,塑造越剧角色 。
34
2. 教 学 目 标
教学目标制定——表述清晰可“测”
动词(明确要求)——宾语(明确对象) 行为词的主体——是学生(不是教师、教材); 行为词表述——指向明确的结果(不能模糊);
28
案例:古风雅韵品戏曲





亲近 越剧
体验 角色
人文 素养
鉴赏 能力
合作 创新
体验 实践
教学 目标
教师 示范
影视剧 片段
激发
感动
歌词 配乐
同学 切磋
演唱 表演
学习 心得
沟通
抒发
感悟
内容 载体
情感 线索
29
1. 教学背景
科目介绍 与学校课程一致的育人 指向
课题内容 教学课题,核心内容,主要任务 教学主张 教学思想、观点
相关说明 教学策略选择
学习评价 管理学生 管理课程

独特感悟 内心旅行

校本教材(或 讲义、微视频)
的编写
教学设计 (或活动设计) 的撰写
提升学生 核心素养 科目设计
课程实施与 评价
围绕校本课 程的研修活 动
讨论内容
二、特色课程课例
18
特色课程好教师两个标志
23
中青年教师评选参考量表
科目开发 (50)
中国教育 学会副会 长、上海 总督学、 上海市教 育学会会 长张民生
高思维 知引行
趣味 意味 韵味
21
以学生发展为本 实现重心下移
备课
教学设计 活动设计
教师
教材
教法
学情分析
个体:兴趣、特长、
动力、习惯
学生
学材
学 法 群体:团队意识、
个体差异
22
明确的
“学”的内涵
缄默的
缄默知识的获得很少通过别人的帮助或者环境的支持,

教材资源 活动设计


教师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课例 学生成果
学生
教师课程执行力
课程哲学
特色课程
课程理念 “顶层设计”
(站在培养什么人的 高度思考)
课程目标
课程结构
学校文化
办学特色
学生 发展
特色课程
12
“后大同文化”特色课程
创新大同课程
儒雅大同课程
后大同文化 特色课程
诚信大同课程
律动大同课程
4
特色课程内涵
特色课程是一条个性化“跑道”,也是 师生在“跑道”上奔跑的独特经验和内 心的感受。
特色课程的类型
① 宏观——课程体系 ② 中观——课程集群 ③ 微观——特色科目
9
特色课程开发
学校课程方案
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特色课程
办学理念、育人目标
学校特色课程

开发与实施方案

课程标准


教材

科目设计
32
2. 教 学 目 标
教学目标三个维度—— 外在目标 知识与技能
•是传统教学文化的载体,是校本课程实施 中应该继承的要素,更是校本课程实施的 一种资源。
学唱、表演越剧经典唱段《天上掉下个林妹 妹》,分析人物性格。
33
2. 教 学 目 标
教学目标三个维度——
中介目标 过程与方法
•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为外在目标转化 为内在目标架起“桥梁”,是教学目标结 构的创新。
组织实施 (50)
特色加分 (10)
价值与目标(10)
内容与实施(20)
资源与完善(20)
目标与要求(10)
策略与过程(20)
素养与技艺(20)
区域影响力(5)
持续发展力(5)
20
专家眼中的好课标准?
有意义 有效率
华师大博 导、中国 教育学会 副会长、 上海市教 育学会副 会长叶澜
生成性 常态性
激兴趣 顾差异
2. 教 学 目 标
课程核心育人价值——教学目标三个维度 内在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外在目标 知识与技能 中介目标 过程与方法
31
2. 教 学 目 标
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
目标深层次开掘,是校本课程育人的核心目标 。 感受越剧表演的古风雅韵;品味越剧唱段《天上 掉下个林妹妹》提升对戏曲艺术的关注度。
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 特色课程的教学设计
1、放飞我们 的课程梦想?
团队建设
2、厘清课程建设 的愿景?
3、为自己小组 起个个性名称?
身心素质与 自我精选
系统思考与 解决问题
自主行动
多元文化与 国际理解
人的核心 素养
规划执行与 创新态度
知识运用与 沟通表达
人际关系与 团队合作
社会实践与 公民意识
科技资讯与 媒体素养
特色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关联性
文化
广义 国家课程的
特质
校本化实施
校本
特色课程
课程
学校自主开
狭义 发和实施的
课程
23
特色课程的具体科目设计的7项基本技术
科目设计 科目愿景 科目背景 科目目标 科目内容 科目实施 科目评价 科目管理
核心育人价值 基础分析
学校育人要求 个性发展目标 两纲教育目标 内容框架结构 内容呈现形式 实施原则与形式
行为词程度——有具体层次、可“测”可评。
了解、理解、分析、认识……(可用于不同层次的知识性目标) 参与、体验、感知、养成……(可用于一般的情感态度性目标) 学会、具有、形成、设计……(可用于一定要求的技能性目标)
35
3. 教 学 内 容 教学内容——基于学生的设计(校本的)
• 主题内容的地位 ——在学生兴趣激发和特长发 展中的作用 (注重教育价值) • 主题内容的选择 ——相关知识元素及其技能与 自主实践关联(注重体验过程) • 主题的重点与难点 ——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的表现 性和发展性(注重核心观念)
课堂观察 行为诊断
咨询家长 多元求证
探究思维 之道
活动解读 问题推理
网络交流 随意了解
个别访谈 差异把脉
专题教研 深度解剖
26
“学”的引导
1
艺术人文类课程
2
生活实践类课程
3
工程技术类课程
4
身心健康类课程
艺术人文 的熏陶
真实生活 的体验
科学技术 的应用
身心强健 的生活
27
讨论内容
三、特色课程教学设计
艺术涵养与 美感素养
3
讨论内容
一、走进特色课程 二、特色课程课例 三、特色课程教学设计
3
讨论内容
一、走进特色课程
3
特色课程内涵
特色课程是在独特的课程哲学的指引 下,基于本地区、本学校,基于教师团 队长期实践和教育研究而建立起来的, 具有独特的 教育价值、优质的实施效果 和一定社会影响力的课程或课程体系。
主要通过个人经验来获得,它与行动紧密联系,对生活
非常有价值。
23
马斯洛: 需要层次理论
高级需要 低级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审美需要
认识与理解需要 尊重需要
归属和爱戴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学”的价值
生长需要 缺失需要
24
“学”的路径


归纳 分类

演绎 推理
想象…

说 核心
写 思维

25
“学”的发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