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论
三、时间间隔的相对性
※一列在平直轨道上以速度v 高速运行的列车上固定一 长为l 的细杆,列车从地面上静止的观察者A 身边经过。 试分析:列车上的观察者B 和地面上的观察者A 认为杆 通过观察者A 的时间间隔各为多少?
v B
l
A
列车上的观察者B 认为该事件 经历的时间间隔为t=l/v
v
B l
A 地面的观察者认为细杆长为l′, 通过自己所用的时间为: 该表达式中涉及两个惯性
亨利· 庞加莱 (1854年4月29日~1912年7月17日) 法国数学家、天体力学家、数学物理 学家、科学哲学家 。庞加莱的研究涉及数 论、代数学、几何学、拓扑学、天体力学、 数学物理、多复变函数论、科学哲学等 许多领域。他被公认是19世纪后四分之一 和二十世纪初的领袖数学家,是对于数学和它的应用具有 全面知识的最后一个人。庞加莱在数学方面的杰出工作对 20世纪和当今的数学造成极其深远的影响,他在天体力学 方面的研究是牛顿以来的第二个伟大的里程碑,他对电子 理论的研究被公认为相对论的理论先驱。
地面上的人认为A、B 两个事件同时发生。对于坐 在火箭中沿两个事件发生地点连线平行的人来说哪个 事件先发生?
地面上的人凭什么认为A、B 两个事件 同时发生?
参考答案:A、B 两个事件的发生可以看成两 盏灯发出的闪光,它们同时发生则意味着发出 的闪光同时到达了A、B 连线的中点 ,地面上 的观察者以此判定A、B 两事件同时发生。 火箭上的人以自己为参考系认为自己静止不 动,而地面在向自己飞来,因此在闪光飞向中点 的过程中,中点在向自己移动,因此他认为同时 传到中点的光线并非同时发出的,而是B先发出, 因为B离中点远,所以他认为B事件先发生。
而在参考系S中,看到光线应该 沿着斜边从x1到达x2,根据几 何关系不难得出下列表达式:
s
y
o
9
x1
12
3 6
d
x2
12
9 6 3
x
ct vt 2 d 2 2
2
2
变形可得: t
2d 2 2 c v
t v 1 c
1981 1 n n0 563 0.50.995310 2.210 456 .9 2
参考系中的时间,其中一个参 v l 1 2 l v 考系是相对时钟静止的,则其 c t t 1 v v c 读出的是“固有时间间隔”,
t
2
称为原时Δτ,而运动的惯性参 t t 考系中测出的时间称为“坐标 2 2 v v 时间间隔”Δt,由表达式可以 1 1 c c 看出Δτ<Δt,说明运动的时钟 所描述的物理过程变慢了,动 钟变慢。
ab
答:8m/s
b
vbc=3m/s c
v
光速= c
光速= c v
为了知道这一问题的答案,许多科学家 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其中最著名的是麦克耳 孙一莫雷实验。
麦克耳孙一莫雷实验
麦克耳孙—莫雷实验实验的零结果,说明了不论 光源与观察者做怎样的相对运动,光相对于观察者的 速度都是一样的!
是经典相对性原理有问题,还是麦克斯韦电磁理 论出了毛病 ?
二、长度的相对性
※一火车以速度V 匀速行驶,地面有一人利用固定在地面 上的尺子同时读出M、N两点的坐标,得出地面坐标系中 杆的长度,对于车上的观察者会如何评论地面观察者的测 量过程呢?试分析。
v
车上的观察者认为,地面参考系的人先读取N点的 读数,而后才在M 点读数。 车上的人认为地面观察者把杆长测短了!
•
在1900年英国皇家学会的新年庆祝会上, 著名的物理学家,威廉· 汤姆孙,回顾了物 理学在过去几百年中的发展,充满自信地 宣称:科学的大厦已经基本完成,未来的 物理学家只要做一些修修补补的工作就可 以了。 • 但同时他也承认“明朗的天空中还有两朵 小小的、令人不安的乌云”
与黑体辐射有 关 与光速问题有 关
结论——长度收缩效应或尺缩效应:一条沿自身长 度方向运动的杆,其长度总比静止时的长度小。
v l l 1 c
2
对于这个结论我们需要了解:
1、这个效应是真实存在的,并非幻觉。 2、仅在沿着运动方向上的长度会收缩,垂直于运动方向上的 长度不会收缩。 3、这个效应是相对的,即高速运动的物体上的人也会看到地 面上的物体沿运动方向长度变短。 4、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收缩效应越明显。
A2ຫໍສະໝຸດ 尺缩效应的简要推导:B 而:t1 t2 t
t
v 1 c
2
v 所以:l l0 1 c
2
四、时空相对性的验证
μ子验证尺缩钟慢效应: 有文献报道在高为1981m的山顶上测得563个子进 入大气层,在海平面测得408个。示意如图所示,已知 子下降速率为0.995c,低速运动时的半衰期τ0为2.2s, c表示真空中光速.试解释上述测得结果。
根据经典理论进行计算,过程如下:
1981 1 n n0 563 0.50.995310 2.210 69 .6 2
0 8 -6
t
与实际测到的结果相差很大。再用相对论 的理论来解释一下,看看会有多大差距呢?
以地面为参考系,由于子运行速度极快,所以其物理进 程变慢,子的半衰期τ应该大于2.2s,具体分析如下 : 0 2.2 10 6 -5 2 . 2 10 s 2 2 1 0.995 v 1- c
量子理论诞生 相对论诞生
正是这两朵小小的乌云,冲破了经典物理学的 束缚,打消了当时绝大多数物理学家的盲目乐 观情绪,为后来建立近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作 出了贡献。
一、经典的相对性原理
1、惯性系: 牛顿运动定律成立的参考系 相对于一个惯性系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另一个 参考系也是惯性系 2、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相对于不同的参考系,经典力学定律的表达 形式是否完全相同?” 力学规律在任何惯性系中都是相同的
三、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狭义相对性原理: 在不同的惯性参考 系中,一切物理规 律都是相同的 光速不变原理: 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 的惯性参考系中都是 相同的
到目前为止,这两个基本原理的所有推论都与 事实相符,这就证明了它的正确性
我的理论被证实过一万次也不能证明这 个理论是正确的,相反,只要有一次发现是 错误的,那就足以证明这个理论是错误的。
二、相对性原理与电磁规律
19世纪末电磁理论在麦克斯韦的推动下达到了 顶峰。他的成就在于将当时所有已知的电磁学 的知识归纳集中于四个方程之中:
C
1
0 0
12 6 2 1 2 2 2
0 8.85 10 C N m 0 1.26 10 N s C
C 2.99 10 m / s
——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都习惯于认为科学的理论,都 是从大量的实验结果中归纳起来得到的。但事实上多数科 学定律都不可能由简单地归纳得到,科学的猜想,或者说 非逻辑的思维在科学发现的过程中,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所以,我们的学习不应该局限于前人已有的成就!有时候, 我们更需要大胆的创造性思维,需要超越常规的发散性思 维!但是,任何理论都是自洽的,都不应该自相矛盾,否 则所有设想都只能是空想。
2
v 一列火车如图示,AB两点间平放 S′ 一个标尺,为了测出尺长,采用了激 A B 光测距的方法。让A处的光源发出光 射到平面镜B上,被B反射后被A接收, S 光从A发出到光被A接收。 在火车参考系S′中观察者测得的长度为相对自己静止的长度l0, 使用的时间为固有时间间隔Δt′,两者满足关系式:2l0=cΔt′ 在地面参考系S中观察者测得的长度为 A B 标尺相对自己运动时的长度l,使用的时间 v 为坐标时间间隔Δt,在激光向右到达平面 A B 镜B的过程中满足: l+vΔt1=cΔt1;向左回到 vΔt1 vΔt A的过程中满足: l-vΔt2=cΔt2;
亨德里克· 安东· 洛伦兹 (1853年7月18日~1928年2月4日) 近代卓越的理论物理学家、数学家, 经典电子论的创立者 。1892年 ,洛伦兹 为了说明麦克耳孙-莫雷实验的结果,他独 立地提出了长度收缩的假说,1895年,他 发表了长度收缩的准确公式,1899年,他 在发表的论文里,计论了惯性系之间坐标和时间的变换 问题,并得出电子与速度有关的结论。1904年,他发表 了著名的变换公式,和质量与速度的关系式。后来,爱 因斯坦把洛伦兹变换用于力学关系式,创立了狭义相对 论。
一、“同时”的相对性
思考与讨论:老师站在讲台前提问,坐在同一排上的 一前一后的同学A 和同学B 举手了,老师说:“我看到两 位同学同时举手了。”那么,按照你们现有的理论分析一 下:两位同学的确是同时举手的吗?
参考答案:老师同时看到举手(现象),说明两位同学举 手这一事件所发出的光线同时到达老师的眼睛,由于同学 A离开老师的距离近,光线传播需要的时间少,所以同学 B应该比同学A先举手(这才是本质)。
8
由麦克斯韦方程组可以直接得出:电磁波的 速度等于光速C,并不涉及参考系的问题, 这与经典力学的速度合成法则一致吗?
答:肯定不一致 经典力学的速度合成法则-伽利略速度变换
va相对 c va相对 b vb相对 c
a
例:人a相对于船b以5m/s速度匀速向右行走,
船b相对于河岸c以3m/s速度匀速向右行驶, 则人相对于河岸的速度是多少? v =5m/s
时间的相对性(时间膨胀、动钟变慢)
运 动 的 钟 走 得 慢
时间的相对性(时间膨胀、动钟变慢)的简要推导:
s
y y 'v s'
d
12
9 6 3
在参考系S′中,光线来回所需时 间为Δt′=2d/c
o o'
B
12
9 3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