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1)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1)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1)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X、Y、Z、W各代表一种物质,若X+Y=Z+W,则X和Y的反应不可能是( ) A.盐和盐的反应 B.碱性氧化物和水的反应

C.酸与碱的反应 D.酸性氧化物和碱的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盐和盐反应能生成两种新盐,故A正确;

B. 碱性氧化物和水的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只生成一种物质,故B错误;

C. 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C正确;

D. 碱和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此反应为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可以从具体的反应进行完成.

2.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 ) ①Na2O点燃 Na2O22CO Na2CO3

②MgOHCl MgCl2溶液电解 Mg

③Fe2O点燃Fe2O324HSO Fe2(SO4)3

④SiO2NaHONa2SiO3HClH2SiO3

⑤HCHO2O HCOOH3CHOHNaOH HCOOCH3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④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2Na+O2点燃 Na2O2,2Na2O2+2CO2=2Na2CO3+O2,故可以实现转化; ②MgO+2HCl=MgCl2+H2O,电解MgCl2溶液,不能得到Mg,故不能实现转化; ③Fe在O2中燃烧生成Fe3O4,故不能实现转化; ④SiO2+2NaOH=Na2SiO3+H2O,Na2SiO3+2HCl=2NaCl+H2SiO3↓,故可以实现转化; ⑤2HCHO+O2Δ 2HCOOH,HCOOH和CH3OH反应的条件是浓H2SO4并加热,条件错误; 综上所述可知不能实现转化的是②③⑤,答案选C。 3.将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银、二氧化硫、硫酸、纯碱、食盐

B.碘酒、冰、硫酸氢钠、烧碱、碳酸钙

C.氢气、干冰、硝酸、烧碱、硝酸钾

D.铜、氧化铜、醋酸、石灰水、碳酸氢钠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纯碱是碳酸钠,是盐不是碱;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还含KIO3等,故不是盐,是混

合物,故A错误; B.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是混合物;硫酸氢钠是酸式盐,不是酸,故B错误;

C.氢气是单质;干冰即二氧化碳,是氧化物;硝酸是酸;烧碱即NaOH,是碱;硝酸钾是

盐,故C正确; D.石灰水是Ca(OH)2的水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碱,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分类方法和物质组成的特征理解应用,酸、碱、盐、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等概念,掌握基础是关键。碱指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酸指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盐指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碱性氧化物指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氧化物或能跟酸起反应生成一种盐和水的氧化物.(且生成物只能有盐和水,不可以有任何其它物质生成);酸性氧化物是指能与水作用生成酸或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且生成物只能有一种盐和水,不可以有任何其它物质生成)。

4.下列各项反应对应的图象错误的是

A.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备Fe(OH)3胶体

B.将稀盐酸逐滴加入一定量偏铝酸钠溶液中 C.将二氧化硫逐渐通入一定量氯水中

D.将铜粉逐渐加入一定量浓硝酸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 注意二氧化硫和氯气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生成硫酸和盐酸,硝酸的性质与浓度的关系,注意根据关系式分析图像的正误。 【详解】 A.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备Fe(OH)3胶体为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

物总能量,故A正确; 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H++AlO2﹣+H2O=Al(OH)3↓、Al(OH)3+3H+=Al3++3H2O,故图

象中上升与下降段对应的横坐标长度之比应为1:3,故B错误; C.反应的方程式为Cl2+SO2+2H2O=2Cl﹣+4H++SO42﹣,随着二氧化硫的通入,pH会降低,直

到氯气反应完全,pH不变,故C正确; D.铜先和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气体,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硝酸变成稀硝酸,铜和稀

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当硝酸完全反应时,生成的气体为定值,故D正确; 答案选B。

5.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铝制容器不能盛放酸性或碱性食品,但可长期盛放腌制食品 ②共享单车利用太阳能发电完成卫星定位,有利于节能环保 ③向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加稀硫酸,开始有沉淀生成,而后会溶解 ④明矾净水的原理和“84”消毒液消毒的原理相同 ⑤“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材料是二氧化硅 ⑥补铁剂与维生素C共同服用可提高补铁效果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金属铝既能和酸之间反应又能和碱之间反应,不能盛放酸性或碱性食品,也不能长期盛放腌制食品,里面有氯化钠溶液,会形成原电池而使铝溶解,故①错误; ②共享单车的使用,减少能源的利用,则有利于节能环保,故②正确; ③硫酸是电解质溶液,氢氧化铁胶体遇到硫酸,胶体发生聚沉,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再滴加硫酸,氢氧化铁沉淀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故③正确; ④明矾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而吸附水中的杂质,所以能净水,“84”消毒液中含有次氯酸盐,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所以明矾净水的原理和“84”消毒液消毒的原理不同,故④错误; ⑤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材料是晶体硅,故⑤错误; ⑥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能被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所以维生素C可以防止Fe2+被氧化,补铁剂与维生素C共同服用可提高补铁效果,故⑥正确; 故答案选C。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能提高活化分子的比例,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B.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有无丁达尔效应

C.将3FeCl饱和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可获得3Fe(OH)胶体

D.2CO与2SiO都属于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升高温度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总数增大,活化分子百分含量增大,发生有效碰撞的几

率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A正确; B.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不同,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不

能,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二者,但丁达尔效应不是本质区别,故B错误; C.将3FeCl饱和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获得3Fe(OH)沉淀,制备3Fe(OH)胶体应将饱和

3FeCl溶液滴加至沸水中至溶液变为红褐色,故C错误;

D.2CO与2SiO都属于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二氧化硅不与水反

应,故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 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但是不能和水反应,可以和氢氟酸反应,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需熟记二氧化硅的性质。

7.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丁达尔现象可用来区别胶体与溶液

B.胶体能透过半透膜

C.胶体的性质主要有:丁达尔现象、电泳、聚沉

D.溶液、胶体、浊液的根本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丁达尔现象可用来区别胶体与溶液,选项A正确; B.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选项B错误;

C.胶体的性质主要有:丁达尔现象、电泳、聚沉等,选项C正确;

D.溶液、胶体、浊液的根本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8.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古代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对描述内容分析错误的是 选项 描述 分析 A “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此过程涉及化学变化

B “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 涉及的操作是蒸馏

C “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 硝石中含碘单质

D “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水淋汁,浣衣发面,去垢” 利用其水解显碱性去污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丹砂(HgS)烧之成水银 ,积变又还成丹砂”发生汞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汞,氧化汞加

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涉及化学反应,选项A正确; B.“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可见,烧酒的酿造方法为:加热浓酒和糟,

利用沸点的不同,将酒蒸出,然后用器皿盛装冷凝后的馏分,即蒸馏,选项B正确; C.硝石为硝酸钾,不含碘单质,选项C错误;

D.“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说明“石碱”成分来自植物烧成的灰中的成分碳酸钾,其

水解显碱性能洗去油污,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9.生活环境逐渐恶化,人们日益重视环境问题,下列做法或说法正确的是( ) A.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以减少水体富营养化

B.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于2.5μm(1m=106μm=109nm)的颗粒物,也称可吸入颗粒

物,这些细颗粒物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分散系是胶体 C.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

D.对农作物秸秆进行焚烧还田,以增加土壤肥力

【答案】A 【解析】 【分析】

相关主题